回覆列表
  • 1 # 倔犟的蝸牛

    秦滅六國,雖然齊國是最後一個被秦國滅掉的,但齊國的衰敗卻是從戰國中期的齊湣王開始的,正是他導致齊國從與秦並稱“二帝”的強國淪落為一般的諸侯國。

    齊國的衰敗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齊湣王,此人好大喜功,剛愎自用,目光短淺,使得人民不附,宗族離心,大臣不親,執政後期更是,窮兵黷武,民怨四起。第二,在政治上,齊湣王與田文爭權奪勢,造成國內統治者的嚴重分裂。

    齊湣王即位初,孟嘗君田文把持朝政,權勢顯赫,導致齊華人只知國有孟嘗君而不知有王,齊湣王甚是猜忌。

    公元前294年,田文暗中策動齊國貴族暴力劫王事件,事敗,田文返回封地,後又逃往魏國。在隨後的日子裡,田文為報被逐之仇,鼓動諸國聯合伐齊。

    第三,在經濟上,齊國施行的“遠攻近交”之策和三次伐宋,大大削弱了齊國的國力。

    西困秦,南攻楚,北戰燕,雖然都取得了勝利,但齊國也只能掠奪一點財物而已,大部分利益和城池都被其他國家佔得,真可謂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隨後,齊湣王為得宋地,三次舉兵伐宋,導致國庫虧損,人民疲勞,兵員匱乏,國力、軍力遭到嚴重消耗。

    第四,在軍事上,齊國的軍事戰略長期以來都是錯誤的。

    齊國把目標一心放在地處中原膏腴之地的宋國身上,想獨吞宋國,而宋國卻是周圍大國都覬覦的富饒之地,就連遠在西面的秦國都對宋國的陶邑懷有野心。

    所以齊國滅宋,便導致了五國伐齊。

    同時,齊湣王為了一舉滅宋,抽調了齊趙、齊燕邊境的軍隊,造成邊備空虛,為燕國南下攻齊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軍事上齊國還兩次錯失弱秦良機。

    公元前318年,魏相公孫衍發動魏、趙、韓、楚、燕五國合縱攻秦,此時,齊國卻作壁上觀,沒有趁機來攻秦。

    公元前287年,齊國以“攻秦去帝”為名,號召齊、趙、魏、韓、燕五國合縱伐秦,只不過齊國伐秦只是幌子,暗地裡卻是為了吞宋。

    而此時的秦國,則在以白起為將後,四處占城擴地,增強國力。透過依闕之戰,將南韓和魏國打的再也對秦國造成不了任何威脅。

    第五,燕國報仇雪恨的決心。

    燕昭王即位後,一心要報仇雪恥,他採用郭隗的建議,廣招天下賢士,不久,蘇秦、鄒衍、樂毅、屈景等人先後來到燕國。

    燕昭王採用蘇秦“以弱燕破強齊”的策略:韜光養晦,屈身事齊;因勢利導,鼓勵齊國伐宋;派出密使,前往各國聯合反齊。

    同時,讓蘇秦親自使齊暗中活動,從而誤齊、弊齊,破壞齊國邦交。

    隨後,又以樂毅為將,秣兵厲馬,以備攻齊。

    第六,五國相約伐齊

    齊國一舉吞併了宋國之後,導致各國反齊情緒高漲。秦國率先採取行動,派蒙驁率軍攻取齊國河東九城,同時與韓王、魏王相會共謀伐齊,燕昭王也與趙王相謀,最後五國聯軍以樂毅為統帥,共同伐齊。

    五國聯軍與齊國會戰與濟西,齊將觸子一戰遁逃,達子戰死,此戰導致齊軍主力基本瓦解。

    隨後,樂毅率燕軍長驅直入,深入齊境,齊湣王出逃,被趁火打劫的楚將淖齒劫獲,不久被殺,強大的齊國由此幾乎被滅國。

    最後,雖然田單力挽狂瀾,復國成功,但齊國已泯然眾國矣,和秦國已經相去甚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三個月是不是需要補鈣了?該吃什麼鈣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