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風28770
-
2 # 花園口腔在鄭州
人類吃完喝完,會透過刷牙漱口清潔口腔。那麼動物呢?動物是如何保證牙齒的質量呢?
齧齒動物——我該拿你怎麼辦,像頭髮一樣瘋長的牙齒?
對一生都在長牙齒的齧齒動物而言,苦惱的不是牙齒齲壞了怎麼辦,而是牙齒長的太茁壯怎麼辦。
形成牙齒的主要物質是堅硬的齒質,每個牙的齒質中都有一個空腔,即齒髓腔。剛長出的牙的髓腔的下端是開放的,血管和神經從此通入。牙齒一旦生成,下端就封閉起來,齒質不再分泌,牙齒也停止生長。但齧齒動物的齒髓腔底部是不封閉的,可終生生長。
為了避免牙齒長得太長,影響進食,他們得有意識的磨牙。想想,即便牙齒長了齲洞,也會給磨掉吧。
食草動物——我們的食物就有驅趕細菌的作用。
食草動物的食物多是高纖維植物。日常吃飯,就是在無時無刻的刷牙啊。
古人口嚼粗纖維楊柳枝,以此作為口腔清潔方式,與食草動物咀嚼食物,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再者,即便某根爛菜葉葉調皮地鑽進齒縫,熱愛高蛋白、高能量的細菌也會假裝未見,扭頭離開。細菌也是拈輕怕重的投機分子,容易打的就上,不容易拿下的自然跑掉咯。
大象、鯊魚之流——不好用?換一顆!
這類動物為了保障有源源不斷的牙齒供給前方的饕餮戰場,進化過程中,很聰明的隱藏了某些牙齒,只待前方牙齒陣亡,推上去一顆,再亡,再上,以此類推,總有源源不斷的後備軍頂上。當然,更換速率肯定不會像說話這般輕巧,張嘴就來,還是需要些時日緩衝的。
老虎獅子——大齒縫,生肉塊,食物殘渣不留存。
老虎獅子的牙齒形態不一,從而也導致較為寬大的齒縫,一般不會出現塞牙的窘況。而且,這類陸地霸主,人家的食物不是精細加工的蛋糕、麵條、魚丸子,而是血淋淋的生肉,嚼幾下就吞進肚子了,食物殘渣很難掛在齒面上,缺少有利的口腔環境,當然很難患齲。
鳥類——牙齒是什麼?我們不需要。
鳥類是沒牙齒的。為了滿足飛行需要,它們需要不斷地找尋食物,並儘快加以吞食與消化。如果像爬行動物那樣,靠細嚼慢嚥粉碎、消化食物,很容易入不敷出,沒有足夠的飛行能量。
那鳥類不怕消化不良啊?它們有其他分解、軟化食物的方式。當鳥喙吞下整粒或整塊食物,會將食物貯藏在發達的嗉囊中。食物會被嗉囊軟化,再由砂囊磨碎,其餘步驟就可放心大膽地交給消化系統啦。
-
3 # 帝景山莊少爺
第一,動物的食物沒有人類那麼複雜;第二,動物的壽命沒人類這麼長;第三,動物有古老的口腔清潔方式;第四,現在的寵物牙齒問題都已經很普遍。
回覆列表
人類的牙齒從乳牙換成恆牙,只有一次換牙的過程,但是動物們的牙齒能夠經常換牙。你知道嗎?有些動物一輩子都在換牙。比如鯊魚,袋鼠等經常換牙,尤其是鯊魚,它們換牙的次數非常多,鯊魚平時用最外排牙齒,其餘的牙齒仰臥著備用,當外排牙齒脫落後,裡面的牙齒會向前移,補足缺牙的地方,每顆牙都會一次更換,這簡直太讓我們不可思議了。
而且動物的牙齒可以終身生長。比如老鼠,松鼠這類齧齒動物,它們的門牙能夠終身生長,也生長的比較快,它們需要不停的啃咬東西來磨牙,這樣讓牙齒不會長的太長,反而讓牙齒越來越堅固,這樣有利於進食。
還有一些食草動物,他們每天都吃大量的高纖維植物,這樣不容易滋生細菌也不容易得齲齒。比如牛羊馬駱駝等反芻動物,他們經常咀嚼的是已被自己消化過的食物,這樣也減輕了牙齒的咀嚼負擔。
還有肉食動物的牙齒尖銳鋒利,而且上面大下面小,牙齒之間有距離,這樣不容易殘留食物殘渣,肉食動物一般吃生肉,不容易滋生細菌,這樣就會減少患上齲齒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