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0後科學育兒
-
2 # 源小米
我是家長也是老師,我一直認為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過去有一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性格塑造期,家長的作用很大。
說到這,也有人會說那父母不聞不問,打牌賭博,怎麼孩子還很優秀呢?我只能說這樣的孩子只能是個例,家庭的不健康對孩子是一個反面的警示,激發他努力向上。再說一句好聽的話那就是父母命好,孩子是來報恩的。
在孩子邁入學校的前幾年家庭教育很重要,要不然同樣年紀的孩子進入學校後反應會不一樣呢?有的小孩子就是優秀有的小孩子就是不行。
我說這話不是推卸責任。我們當老師的在教學工作中也認為:優秀的孩子不是我們老師教的,人家本來就很優秀,只要老師輕輕一推,就往前進。成績差的也不是老師教的,同樣一個班,為什麼有的能考好有的考不好呢?
老師能教的是那些願意學,但自主性差,老師管一管,他就願意配合的學生。這些學生如果老師鬆鬆勁,他們就掉隊了,可能什麼都考不上,或者考不出好成績,如果老師抓緊一點,他們成績就上來了,說不定還能成為黑馬。這個前提是孩子主觀上願意學習願意學好,家長也願意配合。
作為家長你可以去不同的高中問一問。
重點高中的學生,哪一個不是家長在背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一類學生的家長有個共同點,就是願意配合老師的工作,遇到問題從不推卸責任,而且在教育孩子方面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都是巨大的。
普通高中的學生,很多家長忙於生計,自己活得都精疲力盡。一方面希望孩子學習好,將來有出息了,不要再過自己這樣的人生,另一方面又無能為力去改變,充滿了埋怨,不能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
教育就是分層的,要不然怎麼會有重點小學初中高中呢?怎麼會有重點大學與普通大學的區分呢?我們不能光看別人家的孩子優秀,要看到別人家孩子優秀背後所做的努力,包括家長的努力。
有時我們當老師的都不得不感慨:有的孩子不僅聰明還很努力還不怕吃苦,背後還有不怕苦願意付出的家長,有的孩子不聰明不努力還怕吃苦,背後還有愛埋怨的家長,這就是差距。
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同樣一群老師,怎麼成績就會有三五九等之分呢?其實如果單獨比成績,孩子的起跑線不是在學校,有的孩子在進學校前就已經輸了。
現在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都盯著孩子的分數看,很少有人真正願意花時間去關心孩子,瞭解孩子,能意識到孩子的做人比學習更重要。
有的父母天天說拼命工作是為了孩子,卻不願意抽出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看到孩子成績好就一臉的開心,看到孩子成績不好,不是打就是罵,這樣的愛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嗎?
有些孩子髒話連篇,是學校老師教的嗎?每天家長送家長接,那她說髒話的環境來自哪裡?很多時間都是家長在打罵孩子時不由自主說出口的,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罷了。
把孩子教育好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學校老師的作用很大,但是家長的責任更大。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回覆列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那是肯定的。從出生,你的語言行動都在影響孩子,最明顯的,你家裡都講普通話,很顯然孩子到了說話年齡就是講得普通話。如果你講的家鄉話,孩子到了說話年齡就講得家鄉話。孩子哪裡學的?就是父母那裡學的,所以從這個語言就可以看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了。其他方面更是如此,只是可能沒有那麼明顯,很多觀念,思想,性格,可能得長大到一定歲數才會體現出來,但是無論提現什麼樣的,肯定都是和父母曾經的教育和父母自己的言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的,細細品味一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