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中部,當地人稱“克孜勒塔格”,意即“紅山”。這是一條東西長約100千米,南北寬7 ~10千米,平均高度500米左右的年輕褶皺低山,最高峰位於勝金口附近,海拔也只有851米。它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的赤紅色砂、礫岩和泥岩組成。山體雄渾曲折,主要受古代水流的沖刷,山坡上佈滿道道沖溝。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且常受風化沙層覆蓋。盛夏,在灼熱Sunny照射下,紅色山岩熱浪滾滾,絳紅色煙雲蒸騰繚繞,恰似團團烈焰在燃燒。唐朝邊塞大詩人岑參有詩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又詩云:“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明代大詩人陳誠有詩曰:“一片青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春光未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與火焰山荒山禿嶺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那一條條穿過山體的溝谷,溝底大多清泉淙淙、綠樹成蔭,形成條條狹長綠洲。其中最著名的河谷當數葡萄溝,此外,還有木頭溝、勝金口溝、蘇巴什溝、連木沁溝等。關於火焰山和葡萄溝,當地維吾爾族也有民間傳說,故事大意是:天山有惡龍,專吃童男童女,英勇少年哈喇和卓酣戰惡龍七天七夜,最終將孽龍斬於七角井附近,並將其剁成七段,現今的火焰山就是染血的惡龍遺體化成的,剁口的鮮血則化成了葡萄溝、木頭溝等汩汩清流。現吐魯番絲路藝術館中有哈喇和卓的泥塑像。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火焰山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坡前山帶短小的褶皺,形成於喜馬拉雅山運動期間。山脈的雛形形成於距今1.4億年前,基本地貌格局形成於距今1.41億年前,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歲月,跨越了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幾個地質年代。火焰山荒山禿嶺,寸草不生。每當盛夏,紅日當頭,地氣蒸騰,焰雲繚繞,赭紅色的山體形如飛騰的火龍,十分壯觀。火焰山是全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達47.8度,地表最高溫度在70度以上。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尚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葡萄溝、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在這些溝谷中,綠廕庇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
有的,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中部,當地人稱“克孜勒塔格”,意即“紅山”。這是一條東西長約100千米,南北寬7 ~10千米,平均高度500米左右的年輕褶皺低山,最高峰位於勝金口附近,海拔也只有851米。它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的赤紅色砂、礫岩和泥岩組成。山體雄渾曲折,主要受古代水流的沖刷,山坡上佈滿道道沖溝。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且常受風化沙層覆蓋。盛夏,在灼熱Sunny照射下,紅色山岩熱浪滾滾,絳紅色煙雲蒸騰繚繞,恰似團團烈焰在燃燒。唐朝邊塞大詩人岑參有詩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又詩云:“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明代大詩人陳誠有詩曰:“一片青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春光未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與火焰山荒山禿嶺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那一條條穿過山體的溝谷,溝底大多清泉淙淙、綠樹成蔭,形成條條狹長綠洲。其中最著名的河谷當數葡萄溝,此外,還有木頭溝、勝金口溝、蘇巴什溝、連木沁溝等。關於火焰山和葡萄溝,當地維吾爾族也有民間傳說,故事大意是:天山有惡龍,專吃童男童女,英勇少年哈喇和卓酣戰惡龍七天七夜,最終將孽龍斬於七角井附近,並將其剁成七段,現今的火焰山就是染血的惡龍遺體化成的,剁口的鮮血則化成了葡萄溝、木頭溝等汩汩清流。現吐魯番絲路藝術館中有哈喇和卓的泥塑像。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火焰山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坡前山帶短小的褶皺,形成於喜馬拉雅山運動期間。山脈的雛形形成於距今1.4億年前,基本地貌格局形成於距今1.41億年前,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歲月,跨越了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幾個地質年代。火焰山荒山禿嶺,寸草不生。每當盛夏,紅日當頭,地氣蒸騰,焰雲繚繞,赭紅色的山體形如飛騰的火龍,十分壯觀。火焰山是全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達47.8度,地表最高溫度在70度以上。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尚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葡萄溝、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在這些溝谷中,綠廕庇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