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臨近期末考試,疫情期間孩子落下不少知識點,學校要求家長配合提升!

回覆列表
  • 1 # 餓了吃飯

    家長你好!

    臨近期末考試,疫情期間孩子落下不少知識點,怎樣配合學校做好期末複習,提高學生成績?

    幫孩子梳理缺漏的知識點

    正所謂查漏補缺,孩子在疫情期間落下了不少知識點,所以,想要提高學生成績,首先需要幫孩子把整體知識框架學會。不懂的不會的要幫他梳理出來,監督教導他。

    我們可以先仔細的給孩子把這些遺漏的知識點講解,然後聯絡前後知識點,讓他做一定量的習題來加深理解,鞏固所學知識。

    每天監督孩子學習,檢查學習效果

    孩子們正處於貪玩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督促孩子認真學習。

    每天規定一定量的任務給孩子,不用太多,但一定要有學習效果。所以需要考察孩子的學習效果,有賞有罰。如果學習的好,就給予獎勵,學習得不好,就給予懲罰。這樣,孩子們就會用功學習。

    當然,我們需要適度。不能為了成績,一味的強迫孩子學習,我們應當讓孩子學習娛樂兩不誤,既學到了知識又開心的玩耍了。

    多和老師溝通

    學校裡,最熟悉孩子的就是老師了。老師會知道孩子學習哪一塊比較薄弱,哪一塊比較優秀。同時,老師教書育人,有自己獨到見解,經驗也很豐富。

    所以,家長應當多和學校老師溝通,反映孩子最近的學習情況,聽從老師的建議,對孩子學習進行科學的指導。

    其實,我們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好學的精神!這樣,孩子就會自覺主動的去刻苦學習啦

  • 2 # 南海北

    由於疫情的原因,許多的家長都十分擔心孩子的學習,特別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配合學校做好期末複習,提高學生成績呢?

     

    其實期末考試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檢測學生的這個學期的學習狀態,以及看學生掌握的如何。考的不好的通過期末考試來檢驗自己的不足,從而可以儘快改正,考的好的則可以證明自己提高自信,所以家長和孩子要認清楚期末考試的意義,那麼家長該做些什麼呢?

     

    對於那些平時不太關心孩子的學習的家長來說,平時的一些對話,比如“作業寫完了沒有?”,“考試考的怎麼樣?”或者是“天天就知道玩,也不寫作業”,孩子聽多了也會覺得煩,而且也會覺得父母只關心分數不關心自己,這樣只會讓孩子更討厭學習。

     

    所以對於這部分家長來說,我們不應該過多的干涉孩子的學習,在身邊默默的提醒他就行,或者跟老師多溝通,多瞭解孩子的情況,必要時及時糾偏。

     

    而對於平時就很關心孩子學習的家長,除了學習都不讓孩子操心,這些孩子學習可能還不錯,但可能考試的時候容易緊張,考不出好成績,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家長要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明白考試的意義,可以適當以孩子的表現來獎勵孩子,但不要以孩子的成績好來獎勵孩子。

     

    原因是因為孩子成績好就是對他最大的獎勵,而如果因為成績而獎勵孩子,孩子就會認為只要我成績好父母就會獎勵我,這就偏離了教育的目的,在以後沒有獎勵的時候孩子可能就不願意學習了,得不償失。

     

    同時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課本的重要性,因為期末考試大部分出的都是課本上的知識,課本是基礎,打牢基礎之後成績自然就上來了,這些對於初中,高中的學生同樣適用。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家長要引導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做好筆記,對於掌握不牢固的知識點要刻意練習,爭取儘量掌握書本上的知識點,一旦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以後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輕鬆許多。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可以跟孩子互動,比如口頭讓孩子回憶之前學過的內容,或者以書面的形式畫思維導圖,這對於培養孩子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好處。

     

     

    綜合來說,孩子在家裡學習確實是有些困難,但還不至於一點也學不下去,家長要及時引導,同時配合學校做好期末複習,讓孩子取得一個良好的成績,畢竟只靠學校來教育孩子還是有些難度的。

     

    付出總會有收穫,家長和孩子要一起努力!

  • 3 # 樂哉育兒parenting

    作為家長,都希望孩子優秀,生活中:能有一個好習慣;學習上:能有一個好的成績,學習成績也是對孩子一學期學習結果的總結。一樣的時間,一樣的環境,一樣的教學內容,孩子是否能夠取得好的期末成績?家長與學校的配和,監管、踐行,起著重要作用,我從以下三個方面闡明我的觀點:觀點一: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統一性

    所謂統一性,就是指家庭教育的目的、思想、執行方向與學校教育的目的、思想、執行方向的統一,只有在統一的情況下,孩子才能更好的踐行自己的行為,做到在家、在校,言行一致。

    孩子在學校,有老師的引導和教育,他們可以很好的約束自己的行為,及時的完成學習任務;在學校,由於父母的疏忽或者放任心態的影響,孩子在家可以很輕鬆的逃避問題,敷衍應對,逐漸的養成了懶散、不上進的問題行為,久而久之,形成家長難以管教,需要完全依賴學校的被動局面。

    孩子放學回到家,書包一扔,電視、手機一齊上陣,或者一溜煙跑的無影無蹤,完全卸下了學校的那種壓力,這種對自在輕鬆的追求,會讓孩子對學校以及學習產生厭惡的情緒。

    孩子:“老師留了這麼多的作業,我都沒有玩的時間了,現在都半夜了,我真的寫不完呀”!

    家長:“就是的,最近作業是挺多的,要不去睡吧”!

    孩子會覺得是老師的錯,不能認識到自己是否存在拖拉、消極情緒、知識點掌握不牢等問題。

    我的做法是:參照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作業完成的情況,老師的要求,以此作為標準,要求孩子。

    孩子在家學習場景

    觀點二:執行的連續性,決定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

    連續性指的是:在執行的過程中,不間斷、不終止、不妥協、可持續、前後一致的行使義務的過程。

    現實生活中: 有一段時間孩子對手機遊戲很是痴迷,我們及時制止了他,後來發現他還是玩的如痴如醉,甚至影響到學習、睡眠等問題,我們就加大對他監管的力度,由於孩子的爺爺奶奶對他的寵溺,有時候會出現縱容的現象,導致他一逮住機會就玩的停不下來,根本沒有改變,只是學會了躲著我。為了不讓這一情況繼續惡化,我們全家動員,每個人都嚴格執行義務,遵守制定的規則,從始至終,才幫著孩子糾正了這一錯誤。

    有的時候對於孩子的問題,父母心情好了,輕描淡寫的批評幾句;心情不好的時候,劈頭蓋臉的大吵一頓;有的時候煩了累了,不想管了,隨他去吧;有的時候,孩子哭得心疼了,放棄了;有的時候,孩子鬧得太凶,怕影響不好,妥協了!

    這樣都不利於他們糾正錯誤,反而讓孩子學會“察言觀色,看人下菜碟”。我認為,連續執行父母的權利,才是培養孩子讀書學習,好習慣的正確做法,從一而終,始終如一,這樣,孩子才有一個正確的“參照物”,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習或者生活都有所幫助,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好的行為習慣成自然

    觀點三:結果的可察性,判斷行為的標準

    結果是作為孩子行為是否做出改變,以及是否正確的判斷標準。

    孩子小的時候,我給他制定了看手機的時間標準,孩子同意遵守這個標準,並且自己提出了相應的懲罰措施:“如果沒有遵守約定,就剝奪下次看手機的時間”,我表示同意。

    有一次孩子沒有控制好自己,就出現了超時,我下班回到家,他姐姐對我說了這一情況,他十分生氣,怨他姐姐把這件事告訴我了,通過批評分析事實,他後來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當我要求他向姐姐道歉的時候,他拒絕了,我明白了,他是因為不想聽我的說教才承認的錯誤,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錯誤,所以不願道歉。如果他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併為此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才能做出真正的改變,這就是結果檢驗的重要性。

    孩子的作業寫完了,寫完的標準是什麼?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了嗎?是書寫的是否規範、認真嗎?還是達到了老師要求的準則呢?如果沒有,必須要求孩子做出改變,並且檢驗結果。

    孩子的錯誤行為被媽媽指責

    家庭教育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相輔相成,才能更好的塑造孩子,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幸福的港灣,家長尊師重教,老師愛崗敬業,學生全面發展,家校共育,方成良才!

  • 4 # 廣西老表講廣西

    做老師的總希望家長能配合老師教孩子,其實老師、家長兩者生活方式是不同的,家長送孩子上學,大部分是為了孩子好好學習,將來出人頭地外,家長會更有時間精力做自己的事,也就是家長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為了生活而工作賺錢養家。作為老師的,站在講臺教一教後,手一摔作業題,在微信或者QQ上提個示“今天作業是……,希望家長認真陪孩子一起學習”。殊不知做家長的多麼氣憤,但為了孩子在學校不讓老師鄙視,只能默默的不情願的聽從老師安排而已,我就是家長,老師您能體會一個家長的心理感受嗎?謝謝哈

  • 5 # 我是一名帥氣的大英雄

    既然是配合,首先,是完成學校佈置的基本作業,跟緊老師步伐。其次,注重課堂效率,疫情期間落下的知識點,在課堂上老師都會補回來,可能講課速度會比之前快一些,畢竟疫情期間家庭環境不一樣,孩子的學習狀態有所差別,在複習時孩子接收知識的快慢也就有所提現,如果這時落下知識點多,就要課堂集中精神,及時查漏補缺。最後,時間管理,開學後孩子白天上學,空白也就在晚上,晚上家長多加監督,對孩子白天學習的內容進行總結,有不足之處及時補充,多讀多背,每天進步一點點,期末成績慢慢就提上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弗洛伊德之死不會給美國帶來任何改變」?如何理解這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