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寶藏

    吃飯的問題,是歷朝歷代朝廷關注的第一大事。

    康熙皇帝就曾表達過對人口迅速增長的擔憂:“今人民蕃庶,食眾田寡,山巔盡行耕種,朕常以為憂也”。

    雍正帝也曾言:“國家承平日久,生齒殷繁,地土所出僅可贍給,偶遇荒欠,民食維艱,將來戶口日增,何以為業”。

    乾隆皇帝更是採取具體措施來緩解人地關係緊張的局面,於乾隆三十一年,將滇省(雲南省)一切“山頭地角、坡側旱壩、水濱河尾地土,聽民開墾,不必從中區別,概免升科”。

    如果廣大老百姓吃飯的問題解決不好,那朝廷的統治就要受到威脅。歷朝歷代末期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故事並不罕見。

    因此重農護農是歷代政府之要務。

    當今的農村依然有句老話: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一靠袁隆平。

    如今家庭聯廠承包責任制已經實行四十餘年,見證了一代人的希望與奮鬥。而如今的農村土地制度在新的形勢下,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另一方面,八十八歲高齡的袁隆平,依然奮鬥在科研的最前線。就在本年六月份,袁隆平院士宣佈,完成雜交海水稻技術的關鍵技術攻關,將在全國六個省開展耐鹽鹼水稻種植。

    關於袁隆平的新聞,每一次出現,都牽動著無數老百姓的關注。

    他沒有明星般耀眼的光環,沒有很多專家的派頭,一副農民的打扮,甚至講話都是質樸無華,簡單明瞭。

    袁隆平院士之所以能引起我們的關注,是因為他真正關注著無數的老百姓之生計。

    上世紀六十年代,袁隆平那時候還只是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的一個普通教員,然而他用實際的例子,推翻了傳統學界專家們認為水稻無法雜交培育的觀點。

    上世紀七十年代,袁隆平繼續克服苦難進行試驗,連續發表多篇震驚學術界的論文。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在袁隆平為核心的團隊奮鬥下,已經達到領先世界的水平。被毫無疑問地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

    上世紀九十年代,袁隆平已經親眼看到自己培育的雜交水稻畝產超過一千公斤,並大面試推廣畝產七百公斤的優良品種。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袁隆平的超級雜交水稻畝產連續重新整理紀錄,一直保持著世界領先水平,並在水稻抗鹽鹼,去重金屬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

    袁隆平是一個低調而堅定的的耕耘者,一個真正為最廣大農民利益而奮鬥的良心專家。我相信,再多華麗的語言,也不足以表達他為中國廣大百姓所謀之福祉。更相信,袁隆平院士所做的貢獻,天知,地知,中國的億萬百姓都會記著。

    在這個漸趨喧囂的環境中,能幾十年如一日,堅守那份初心,並一直做一件事情,做好一件事情,淡泊名利,實心任事。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讓人感動?

  • 2 # 依稀57

    民以食為天。平民是填飽肚子過日子,每頓能吃上飯就是幸福了。從古到今的平民,總是為解決溫飽回題而奮起力爭。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老百姓的衣食父母一一袁隆平院士的水稻雜交突破畝產七百公斤,產量劇增,為中國十三億的吃飯問題打下夯實的基礎,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傑出的貢獻是為人類生存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功績載入史冊,立下輝煌的篇章,不朽的貢獻是他全心全意為中國乃至世界人的吃飯問題墊定了基礎,他是人類生命的拯救者。

  • 3 # 躍上蔥籠

    袁隆平是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因為他致力於解決中國十幾億人的生存問題——吃飽飯。直到暮年,八十多歲了,依然在田間在地頭,搞科研帶學生,還將目光投向世界,欲推廣中國特色的科研成果,這比那些成天叫喊著外國如何好、中國如何不堪的不孝子孫要有用得多。比之那些眼中只有金錢利益者,賺了錢就做洋奴的人,袁隆平是一座青山,他們是一抔糞土。中國如果有一百個袁隆平式的科學家,何愁不萬方來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管樂與管絃樂的區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