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隻田園貓

    秦漢時期主要漢地語言以洛陽音為標準語,五胡亂華以後300年北方漢語跟胡人融合丟失入聲和一半音調,洛陽音遷到南京融合吳語,洛陽本地語音開始融合北方胡人語音。隋唐漢人奪回北方土地,確立了洛陽和長安兩地語音為標準語,但是士族偏愛洛陽音,但是此時洛陽音已經胡化,為了統一南北語言,切韻應運而生,南北兼具成為科舉韻書,宋代在切韻基礎上增補為廣韻。此時粵語吸收了足夠的隋唐漢語自成體系開始獨立發展,無視南宋的漢語,廣東迎來了南遷的宋朝中原客家人。元朝開始普及普通話,現代普通話雛形,明朝開始扭轉這個趨勢以老南京話為正統,清朝入關,明朝的努力徹底失敗,清朝普通話開始形成雍正時期推廣全國。但是推廣在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均以失敗告終,南方几個方言語系跟普通話形成南北對峙。普通話和普通話次方言佔據60%中國。民國和新中國不遺餘力推廣佔比重最大的北方話,北方話徹底丟失入聲被選為國語。語言格局至今,大有統一全國之勢,我個人希望方言保留,普通話是各民族交流工具,沒必要為了交流把母語放棄,尤其是南方方言各自儲存了古漢語的痕跡。全部手打,看完的贊個吧~

  • 2 # 使用者98678684403

    都是客家人給傳作的發音沒學準,沒學完就徹底分開不再學各自發展,都是含些亂七八爪的的變音漢化語+他們原底層的一些口語來代替沒學的,就自成一系廣泛傳作下去的亂語。客家人都統一叫"食"的,他們吃發音有"甲""""壓""呀""恰""遲""嘿""貼""系"等等的。客家人聽慣一下掌握一下發音很容易聽懂和學會的,不用普通話客家人也可以跟他們溝通!沒滴啥子難滴!

  • 3 # 舊城舊夢舊時光369

    有普通話,但除明清外基本都是以當時洛陽附近讀音為準,有的用洛陽市民的讀音,有的用洛陽太學讀書音,不過各個時代洛陽音也是在變化的。明清開始用的古南京話,即金陵雅音,清直到後期由於滿清貴族與平民交流擴大後偏愛北京話而定北京話為國語(1908年)。

    自隋唐起開始有韻書留世。

    隋唐《切韻》

    宋《大宋重修廣韻》

    元《中原音韻》

    明清《洪武正韻》(並未得到推行,實際使用的是古南京話金陵雅音)

    清1908年後才改北京話為國語。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莫名其妙很多yy古漢語是某某方言的,根據這些韻書來看沒有一種方言是古漢語,但可以根據方言的某些特徵腿推斷其祖語的年代。

    閩南話的祖語大致在唐-五代,依據是閩南話的知組莊組翹舌音字很多還是平聲d t聲母,以及f聲母未成形,還是原始的b p聲母。這是唐代官話殘留,不過也僅剩這麼一點了。

    粵語的祖語大致為南宋,因為粵語整體上音系還是能跟廣韻對的上,但粵語的韻母千瘡百孔變的太多,顯著特徵是一等音低化,二等音齊齒介音全軍覆沒連渣都不剩……聲調上變洛陽正音四聲八調為四聲九調,多了個不知道哪裡來的中入……這東西漢語沒有,可能是融合的壯侗殘留。

    普通話祖語大致為金-元層次,因為《中原音韻》表明此時北方已經完成入派三聲,這在現代被認為是普通話的標誌。也就是說普通話祖語跟粵語祖語差不多是同時代一南一北的方言,值得一提的是普通話的韻母儲存的最好最完整,但聲母就呵呵了,聲調受明朝影響變成了明官式聲調型別。

    西南官話(重慶四川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廣西)祖語比較明確,就是明官話,跟江淮官話是親兄弟。與明官相比西南官話最大的特徵就是入聲韻尾消失,但整體調值居然沒什麼變化……聲母受普通話影響較大,也就是鄂化……明朝官話也是現代人穿越古代唯一能聽懂的古漢語……而西南官話可以直接跟明官話對話。傳教士留下明官發音,網上擬音很多大家可以聽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比較好的監控攝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