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枯榮說

    不請自來。

    要理解這句話,首先要明白“九天”和“九地”的概念。

    《孫子兵法》中提到了很多“九”,像九天、九地、九變等。其中《九地》和《九變》分別還是獨立的兩個篇章。這裡的“九”不是實數,古人經常用“九”表現數之極。

    在這個基礎上就很好理解了,九天的意思就是高不可測,九地的意思就是深不可及。

    尉繚子曰:“治兵者,若秘於地,若邃於天。”

    其次,這句話出自《形篇》,形就是軍形,是因為兩軍攻守之勢而顯現出來的軍隊陣形。所以才會有守之、攻之兩個概念。“守”則務必牢固,是自保;“攻”則力求取敵,是全勝。

    完整的理解這句話就是:

    在兩軍對峙之時,如果沒有發現可攻之利就要防守,防守就是隱藏自己,不能使敵人發現自己的可攻之處;如果發現了敵人的可攻之處就要出其不意的攻擊,像打雷閃電一樣迅速,讓敵人不可防備。做到這樣的話,守可求自保,攻可以全勝。

  • 2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對於這個問題,但從理論上來解釋太空洞了,我來用個例子給你解釋一下就形象了。就舉皮定均將軍指揮的一次戰鬥吧,看完你就明白什麼孫武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了。

    中原野戰軍的前身是八路軍129師,本就是一支威武之師。解放戰爭時期中野千里挺進大別山,直插敵人腹地,在四面環敵的危險環境中與敵鬥爭,甚至威脅蔣在南京的統治。在中原野戰中,有這麼一支勁旅,敵軍重兵圍困之下,竟能衝出包圍圈,而且全旅損失很小,這支勁旅的旅長便是有名的皮定均將軍。

    在抗日戰爭時期129師就大展雄風,神頭嶺伏擊站、響堂鋪戰鬥、香城固戰鬥、百團大戰、反掃蕩等一系列戰鬥打出了八路軍的威風。解放戰爭時期,129師和地方部隊組建成中原野戰軍,皮定均擔任第一縱隊第一旅旅長,率部在敵軍腹地打了幾場硬仗。有一次,皮定均率部掩護大部隊進行中原突圍。阻擊戰打了整整三天,掩護任務完成後,皮定均卻發現自己的部隊已經陷入蔣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在這種情況下,能衝出包圍圈、儲存有生力量已實屬不易,但是皮將軍不僅率全旅成功突圍,甚至還後來居上,成為中原野戰軍第一個突出重圍、到達解放區的部隊,而且建制也是全軍儲存最好的一個旅。皮旅既能打硬仗惡仗,又能打巧仗妙仗。面對敵軍的重重包圍,皮定均並沒有採取硬碰硬的方式,而是採取邊打邊藏的策略。皮旅先是命定部隊集中火力,全力衝擊,戰勝之後卻並未乘勝前進,而是如同"消失"一般,全部隱蔽。此時敵人卻依照以往的習慣向前追擊,熟料皮旅卻藏在了敵軍的身後。待敵軍過去,皮旅再次用同樣的戰法往外猛插,繼續突破敵軍防線。敵軍的防線一道又一道,可是皮旅全軍上下沒有一個人退縮,而是左衝右突,一直打到鄂豫皖的邊界。此時,因為聯絡不到中原野戰軍軍部,皮定均只好呼叫延安總部。在總部抓緊撤離的命令下,皮定均甩掉全部的包袱輕裝前進,經過五天五夜的急行軍和作戰,終於順利突出敵軍重兵構築的包圍圈,順利抵達華中解放區。此時的皮旅,雖然士兵衣衫襤褸,但是建制完整,傷亡較小,令人稱奇。

    這支軍隊能夠成功跳出敵人的包圍圈,與皮定均高超的指揮藝術以及全軍奮力殺敵的勇氣密切相關。皮旅的戰鬥,使我想起《孫子兵法》中那句話:"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中原重圍的戰鬥中,皮定均將軍既能夠向敵人全線出擊,打得守敵節節敗退,又能夠巧妙隱藏,在眼皮底下把敵人放過去,有勇有謀的皮定均著實讓人佩服。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皮定均原定少將軍銜,毛主席因為皮旅在此次中原突圍中的傑出表現,做了"皮有功,少晉中"的批示,皮定均升為中將軍銜,一時傳為美談。

    好了,皮定均將軍的故事講完了,這下您能明白孫武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了嗎?

  • 3 # 我只是個投機客

    你需要的戰爭的解釋還是其他的解釋……

    善守者……別人攻擊你的時候,找不到你,就是你沒有弱點……曹操的瞭解釋是藏形……

    善攻者就是突然發動攻擊……敵人沒有反應,沒有防守,突然打進來,焉能不敗……故能自保而全勝也:所以這樣才能儲存自己殲滅敵人而達到全勝的效果……

    這是我的灼見,見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于鳳至為什麼經商那麼厲害?一到美國就如魚得水,掙一大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