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好?
好,是指收益高,還是安全,此外還有方便靈活?不同人看中的優點不同,所以答案並不固定。
我們理財,當然希望收益高,但是高帶來風險,而風險能控制住嗎?
如果從安全性,我想無論誰的安全性都不如各大銀行的網銀,在網銀上有很多理財手段,安全性要高很多。
就方便性來說,恐怕支付寶、京東金融、天天基金網可能更好。就筆者來說,我推薦這些,即看中方便性。
理財需求有長期短期的區別,你是因為什麼而理財呢?如果賬面上有閒置資金,也許大半年都用不到,那麼藉機理財做點收益,這就是短期理財需要。也有的則是想著自己需要存點錢,為將來的不時之需,甚至補充自己的養老金不足,那麼這種理財需求就是長期的。
同樣一個產品,對於長期短線的理財來說,風險是不同的,收益也未必一樣。比如,股票基金,從長線來說,它風險不大,收益可觀。但對短線來說,它是高風險的,收益不可控。同樣,如果在某個時刻,比如黃金理財,也許短線是風險不大收益可觀的,但長線一般是收益很低的。
投資理財,有3個要素需要權衡:風險+收益+流動性,這3者是相互牽扯的,很難做到3個方面都理想,一般看中某一方面,就要適當犧牲另一方面。
比如,股票基金,收益較好,流動性也好,但風險較高。降低風險,可以改買債券基金,但收益就低了。如果不犧牲收益,也降低風險,那麼買房產吧,可是房產的流動性很差。
考慮不同階段不同條件,需要不同的理財產品,所以,理財平臺最好是那種品種豐富的,資金進出方便的,並在相當程度上有安全保障的。看看,是否支付寶平臺,比P2P平臺強太多?
如果喜歡高收益,然後找收益高的平臺,能高多少呢?其實只要品種一樣,兩個平臺相差不會太多。比如一個平臺年化收益率9%,另一個平臺年化11%,區別大嗎?其實收益差有限,大機率卻是第二家風險大很多。而如果改用股票基金,長期平均年化在12%~14%,優秀點的基金,長期年化收益超過20%。看看,挑平臺不如挑品種。
從風險-收益角度看,我們市場上的理財,最好選擇收益在2A~4A之間的理財方式。其中A為市場上低風險利率,當下約3.5%,即國債和貨幣基金的收益率。
對於短期理財,大概在1A~2A之間比較合適,比如銀行理財、國債逆回購等。
對於中長期的理財,可以選擇2A~4A的品種,收益太多可能風險把控困難,收益太低,長期看有可能跑不贏通脹。所以,長期的理財選擇股票基金是比較正確的,而選擇某些返還型保險則是不上算的。注意,當理財渠道一般平均收益超過2A(嚴格點的可以算3A)的,基本上就沒有多少是固定利率的產品了,所以,如果固定收益有20%/年,肯定不真實。
現在國際上理財公司給的方案都是做資產配置,即各種理財品種都買點,具體有一套理論,感興趣可以百度。主要依據的是經濟週期的波動思想,著名的美林時鐘。
做資產配置的目的就是可以讓賬戶總收益大於幾個品種的平均收益,而風險卻低於幾個品種的平均值,而且還能保證一定程度的流動性。
富豪們都是聘請理財公司來給家族理財的。我想,我們多數人還達不到需要理財公司來幫助理財的地步,但適當分散配置還是需要的。最簡單的就是做兩個品種,比如股票基金+債券基金,銀行理財+房產,適當在不同牛熊階段相互轉換,收益還是不錯的。
何為好?
好,是指收益高,還是安全,此外還有方便靈活?不同人看中的優點不同,所以答案並不固定。
我們理財,當然希望收益高,但是高帶來風險,而風險能控制住嗎?
如果從安全性,我想無論誰的安全性都不如各大銀行的網銀,在網銀上有很多理財手段,安全性要高很多。
就方便性來說,恐怕支付寶、京東金融、天天基金網可能更好。就筆者來說,我推薦這些,即看中方便性。
理財的不同需要理財需求有長期短期的區別,你是因為什麼而理財呢?如果賬面上有閒置資金,也許大半年都用不到,那麼藉機理財做點收益,這就是短期理財需要。也有的則是想著自己需要存點錢,為將來的不時之需,甚至補充自己的養老金不足,那麼這種理財需求就是長期的。
同樣一個產品,對於長期短線的理財來說,風險是不同的,收益也未必一樣。比如,股票基金,從長線來說,它風險不大,收益可觀。但對短線來說,它是高風險的,收益不可控。同樣,如果在某個時刻,比如黃金理財,也許短線是風險不大收益可觀的,但長線一般是收益很低的。
理財的基本思想投資理財,有3個要素需要權衡:風險+收益+流動性,這3者是相互牽扯的,很難做到3個方面都理想,一般看中某一方面,就要適當犧牲另一方面。
比如,股票基金,收益較好,流動性也好,但風險較高。降低風險,可以改買債券基金,但收益就低了。如果不犧牲收益,也降低風險,那麼買房產吧,可是房產的流動性很差。
考慮不同階段不同條件,需要不同的理財產品,所以,理財平臺最好是那種品種豐富的,資金進出方便的,並在相當程度上有安全保障的。看看,是否支付寶平臺,比P2P平臺強太多?
收益高低如果喜歡高收益,然後找收益高的平臺,能高多少呢?其實只要品種一樣,兩個平臺相差不會太多。比如一個平臺年化收益率9%,另一個平臺年化11%,區別大嗎?其實收益差有限,大機率卻是第二家風險大很多。而如果改用股票基金,長期平均年化在12%~14%,優秀點的基金,長期年化收益超過20%。看看,挑平臺不如挑品種。
從風險-收益角度看,我們市場上的理財,最好選擇收益在2A~4A之間的理財方式。其中A為市場上低風險利率,當下約3.5%,即國債和貨幣基金的收益率。
對於短期理財,大概在1A~2A之間比較合適,比如銀行理財、國債逆回購等。
對於中長期的理財,可以選擇2A~4A的品種,收益太多可能風險把控困難,收益太低,長期看有可能跑不贏通脹。所以,長期的理財選擇股票基金是比較正確的,而選擇某些返還型保險則是不上算的。注意,當理財渠道一般平均收益超過2A(嚴格點的可以算3A)的,基本上就沒有多少是固定利率的產品了,所以,如果固定收益有20%/年,肯定不真實。
長期理財需要組合現在國際上理財公司給的方案都是做資產配置,即各種理財品種都買點,具體有一套理論,感興趣可以百度。主要依據的是經濟週期的波動思想,著名的美林時鐘。
做資產配置的目的就是可以讓賬戶總收益大於幾個品種的平均收益,而風險卻低於幾個品種的平均值,而且還能保證一定程度的流動性。
富豪們都是聘請理財公司來給家族理財的。我想,我們多數人還達不到需要理財公司來幫助理財的地步,但適當分散配置還是需要的。最簡單的就是做兩個品種,比如股票基金+債券基金,銀行理財+房產,適當在不同牛熊階段相互轉換,收益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