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掬一捧家鄉水

    父母也是他們《她們》的父母養大的。他們也曾經有過童年的歡樂和幸福,也有過成長的煩惱和成熟。後來他們的父母慢慢的老去,他們也是經歷了無無奈和惆悵,歲月不會停留,兒女終歸不能用孝心挽留自己的父母。直至他們的父母走向人生的終點,他們便擁有了無盡的哀傷。後來,他們變成了我們的父母,每日辛勤的付出,都是為了養育自己的兒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又一輪重複自己的父母。我們誰都不想讓父母老去,更不想讓自己的父母有一天離開自己。但是我們誰都挽留不了,這不是我們所能改變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父母健在的時候多多孝敬父母。不惹父母生氣,盡力提高父母的生活質量,讓父母過好每一天。這也是為了我們的孩子做出的好榜樣

  • 2 # nannanya119

    人生的長河會一直川流不息 不會因為誰而停止 終有一天我們也會有自己的孩子 也會老去 與其擔心失去 不不如在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 多陪陪父母 儘自己的力對他們好點 失去的時候好好道別 別讓自己後悔

  • 3 # 心理諮詢師吳璽

    不知道提主這裡所說的離開是否指的是死亡,我們可以看到好像我們都在避諱這樣的話題,或者說避諱用語言來說這樣的詞彙。語言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每個人都是話語的存在,因此說實話很有必要。我想引用法國著名的兒童精神分析家多爾多寫給父母的文章中的一段——“對於那些他針對某些事情提出來的問題,我們以不讓他受創傷為藉口而不告知實情,並以沉默來代替回答。可是,我們正是透過沉默讓孩子有了創傷,“不說”比“說”給他帶來的創傷更大。即使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說出來總比不說要好。這件不幸的事情也許會讓孩子非常痛苦,但必須要說出來…當父母離開的時候,什麼也沒有說,這會在孩子目前以及未來的生活中留下後遺症,比如嚴重的分離焦慮。然而,孩子從未被真正地遺棄過,但是他身上表現出來的,嚴重的分離焦慮感卻變成了一種神經症,這是由於那些非常細心的父母,在不得不離開、必須把孩子交給某人時,為了避免孩子哭鬧,總是在孩子睡著的時候離開。這會造成一些非常嚴重的被遺棄型神經症,比起那些知道自己真正被遺棄的孩子的問題還嚴重得多。”雖然這一段是在講語言對於孩子的作用和影響,其實引申到成人也是如此,不要避諱死亡這個詞,如果我們選擇的是壓抑這個詞,或者逃避這個詞給我們帶來的負面情緒,最後只能被它所困住。另外,面對死亡,也需要一個人具有良好的哀悼能力。這種能力是建立在能清楚的區分自己和他人的基礎之上。什麼叫做能清楚的區分自己和他人?我們想象一個嬰兒,他生下來是和母親在一起,他餓了有母親的乳頭給他餵奶,他困了有母親抱著他睡覺,慢慢地,隨著嬰兒的長大,他開始學走路學說話,孩子一開始說話並不能說“我”這個字,而是叫媽媽爸爸,後來“我”才開始在語言中出現,孩子也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是一體的,意識到媽媽不是自己的一部分,而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他人,這就有了基本的能區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也開始忍受媽媽在一定時間內不在自己的身邊。只有能清楚的區分自己和他人,也才具有獨立的人格品質,而不是享受在和他人的連線共生的狀態中。所以,哀悼能力,就是面對那些不屬於自己一部分的人的離去,有能力應對這種喪失而沒有失去自體一致性的感覺。有這種意識和情緒,其實是在在乎關係的破裂或者說消失,而往更深層一點來說,之所以在乎的是這種關係的永續,可能會和擔心自己的自主感的破碎有關。害怕沒有了這種關係,就沒有了自己的存在,所以透過想要維持住這種關係,從而儲存自己沒有破碎瓦解。用這種方式來支援自己,支援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或者說整合在一起的人。祝好。——————————每一種聲音都值得被聽見,每一個人都值得被看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麻油+蜂蜜水吃能殺幽門螺桿菌,達到養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