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餘成歲,成:chéng 閏餘成歲 "閏餘成歲"這句話,語出《尚書?堯典》,有曰:"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中國文化裡面發達最早、最系統的就是天文學,中國天文學在明朝以前,一直是領先於世界的,是中國傳統科技的一部分。為什麼中國天文學發達呢?因為中國是以農業立本、以農為主的國家,務農的根本是不誤農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時,不能胡來。所以中國曆代都有司天監,有"天官",專門觀測天文氣象的變化,以此作為行政施治的根據,所以把日月五星合稱為"七政"。 國家、朝廷(政府)就要負責制定律歷,計算出二十四節氣的準確時間,來指導人們務農。中國的天文歷立法,歷來是太陰和太陽合參 ,以太陰記月,太陽記年。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曆是以公元記年的太陽曆,是根據太陽周天360度,執行365天制定的歷法,簡稱陽曆。中國很早就有太陽曆,宋朝的科技著作,沈括的《夢溪筆談》裡就有詳細論述,但沒有正式頒佈使用,因為太陽曆與月律(月亮的節奏、節律)不符。月球質量輕、自轉速度快,繞地軌道是橢圓。月亮盈虧朔晦,一個週期近地點時是30天,遠地點時是29天,平均是29天多一點。這樣,一年加起來是354天,按照太陽曆算是365天,中間差了11天,這就叫閏餘。閏的意思是多餘,門裡王為閏,家裡養個王肥吃肥喝的,不是多餘是什麼?所以莊子說:"帝王者,聖人之餘事也"。 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來就差了33天,多出一個月。這樣曆法與物候節律就不符了,十七年以後,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麼辦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個月出來,這樣加出的這個月叫閏月,加閏月那年就叫閏年。平年是十二個月,閏年就是十三個月。多出的這個月加在哪呢?加在有節沒氣的那個月。24節氣中有12節、12氣,平分到每個月是一節、一氣。如立春是正月節,雨水是正月氣。陰曆的月律與年律有日差,轉三年以後就有一個月有節沒氣,因此設閏就加在這個月。所以讀歷史,有時侯閏八月,有時候閏十二月,不一樣。三年一閏只消化了30天,還多三天呢。五年閏兩回,天數又不夠,後來發現十九年閏七次最合適。 陽曆也同樣設閏,陽曆365天為一個自然年,但一個迴歸年(歲)是365天又5小時48分46秒,多出的5個多小時,四年就累計到24小時了,多出一天,必須設閏將其消化掉。因此,陽曆每四年一閏,將多出的一天放入二月份,這樣平年的二月28天,閏年的二月29天。 "閏餘成歲"的"歲"與"年"是兩個概念。年表示從今年的正月初一到來年正月初一的這一段時間,為自然年。歲表示從今年的某一節氣到明年的同一節氣的一段時間,為迴歸年。 歲的本義是歲星,歲星就是木星,木星執行的軌跡叫太歲。用歲星紀年是中國天文曆法的另外一種。木星(歲星)12年繞天一週,每年行30度,為一個歲次。用之記載歷史事件,就記為:歲在某某。太陽曆紀年,歲星曆記歲,這樣年歲相符,就是"閏餘成歲"。
閏餘成歲,成:chéng 閏餘成歲 "閏餘成歲"這句話,語出《尚書?堯典》,有曰:"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中國文化裡面發達最早、最系統的就是天文學,中國天文學在明朝以前,一直是領先於世界的,是中國傳統科技的一部分。為什麼中國天文學發達呢?因為中國是以農業立本、以農為主的國家,務農的根本是不誤農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時,不能胡來。所以中國曆代都有司天監,有"天官",專門觀測天文氣象的變化,以此作為行政施治的根據,所以把日月五星合稱為"七政"。 國家、朝廷(政府)就要負責制定律歷,計算出二十四節氣的準確時間,來指導人們務農。中國的天文歷立法,歷來是太陰和太陽合參 ,以太陰記月,太陽記年。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曆是以公元記年的太陽曆,是根據太陽周天360度,執行365天制定的歷法,簡稱陽曆。中國很早就有太陽曆,宋朝的科技著作,沈括的《夢溪筆談》裡就有詳細論述,但沒有正式頒佈使用,因為太陽曆與月律(月亮的節奏、節律)不符。月球質量輕、自轉速度快,繞地軌道是橢圓。月亮盈虧朔晦,一個週期近地點時是30天,遠地點時是29天,平均是29天多一點。這樣,一年加起來是354天,按照太陽曆算是365天,中間差了11天,這就叫閏餘。閏的意思是多餘,門裡王為閏,家裡養個王肥吃肥喝的,不是多餘是什麼?所以莊子說:"帝王者,聖人之餘事也"。 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來就差了33天,多出一個月。這樣曆法與物候節律就不符了,十七年以後,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麼辦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個月出來,這樣加出的這個月叫閏月,加閏月那年就叫閏年。平年是十二個月,閏年就是十三個月。多出的這個月加在哪呢?加在有節沒氣的那個月。24節氣中有12節、12氣,平分到每個月是一節、一氣。如立春是正月節,雨水是正月氣。陰曆的月律與年律有日差,轉三年以後就有一個月有節沒氣,因此設閏就加在這個月。所以讀歷史,有時侯閏八月,有時候閏十二月,不一樣。三年一閏只消化了30天,還多三天呢。五年閏兩回,天數又不夠,後來發現十九年閏七次最合適。 陽曆也同樣設閏,陽曆365天為一個自然年,但一個迴歸年(歲)是365天又5小時48分46秒,多出的5個多小時,四年就累計到24小時了,多出一天,必須設閏將其消化掉。因此,陽曆每四年一閏,將多出的一天放入二月份,這樣平年的二月28天,閏年的二月29天。 "閏餘成歲"的"歲"與"年"是兩個概念。年表示從今年的正月初一到來年正月初一的這一段時間,為自然年。歲表示從今年的某一節氣到明年的同一節氣的一段時間,為迴歸年。 歲的本義是歲星,歲星就是木星,木星執行的軌跡叫太歲。用歲星紀年是中國天文曆法的另外一種。木星(歲星)12年繞天一週,每年行30度,為一個歲次。用之記載歷史事件,就記為:歲在某某。太陽曆紀年,歲星曆記歲,這樣年歲相符,就是"閏餘成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