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教育教學前沿

    萬里長江一葉舟,客心蕭索已驚秋。

    亂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樓。

    淺浦耀金知躍鯉,前灘點雪見棲鷗。

    少年壯氣悲寥廓,未忍滄江下釣鉤。

    這首名為《江上》的詩,作者為北宋詩人孔武仲。

    孔武仲(1042-1098),字常父,北宋臨江新喻人。他和兄文仲、弟平仲皆以詩文名,號“三孔”,又與蘇軾、蘇轍兄弟並稱“二蘇三孔”,為名重一時計程車大夫。

    孔武仲為嘉祐八年(1063)進士,歷官禮部侍郎,出知洪州、宣州。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坐元祐黨籍而奪職。

    孔武仲以山水詩見長,其詩《乘風過洞庭》多為後人激賞:”半掩船篷天淡明,飛帆已背岳陽城。飄然一葉乘空度,臥聽銀潢瀉月聲。“

    這首《江上》亦以描山摹水見長,也是其詩歌佳構之一。

    從詩中看,這是詩人羈旅中之所作,而“少年壯氣”則表明當時年齡並不大。

    開篇“萬里長江一葉舟,客心蕭索已驚秋”,點明地點、時令與內心的情緒。

    詩人站在一葉孤舟中,在萬里長江上飄蕩,這種渺小與宏大的對比,當然讓人頓生“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受。在這種孤獨、無助的心緒中,詩人驀然發覺時已入秋。

    客中,江上,已秋三者疊加,使詩人內心深處的蕭索悲涼在不停地發酵。

    好在,當他站在舟中極目遠眺時,眼前之景讓他情緒漸好。

    “亂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樓。”

    日暮時分,落日餘暉映照天地,晚霞繚亂,落日、晚霞、山腳之寺、水畔之樓諸物、諸影、諸光、諸彩全都交織一江,全體動搖,無不惝恍。這爛漫之景,怎不讓人心旌搖動?

    “淺浦耀金知躍鯉,前灘點雪見棲鷗。”

    詩人又發現遠遠的淺水邊,點點金光閃耀,那可能是鯉魚活潑潑地在水面上下跳躍;而灘塗上,一點點雪白,正是靜棲著的鷗鷺了。鯉魚與鷗鳥又為宏大之秋增添了勃勃的生機。

    此二聯,運用了遠近結合、虛實結合、動靜結合等手法。

    詩人先從天邊的紅日雲霞寫起,再寫灘塗淺水中的魚鳥,既寫宏大之景,又有生動細寫,是為遠近結合。

    寫魚鳥,既有所臆想(鯉),又有所親見(鷗),且“躍鯉”為動,“棲鷗”為靜,是為虛實、動靜結合。

    透過種種手法,描繪出一個宏大輝煌而又生機勃勃的清江秋景圖。這種自然的“光輝”果然映照進詩人蕭索冷清的內心,於是淤積的悒鬱絲絲蒸發。

    “少年壯氣悲寥廓,未忍滄江下釣鉤。”

    尾聯以直抒胸臆做結,寥廓江天、勃勃生氣激發起詩人的“少年壯氣”,先前羈旅的孤獨、驚秋的感傷與對個體價值的疑慮一掃而空,面對看不足的好山好水,他決心不做一個垂釣滄江、樵歌江渚、隱身山水的隱者,積極用世、兼濟天下的心態躍然紙上。

    《江上》很有唐詩風味,如果把它混入唐人的作品中,相信人們很難一下辨清。

    孔武仲自幼聰慧好學,21歲中進士甲科第六名,入仕後與“二蘇”志趣相投,交往不斷,特別是與蘇轍的友誼持續了三十餘年,中間相交密切,酬唱不斷,這對其詩藝應該有不小的影響。

    雖然擺脫不了宋詩敘事說理的整體特徵,但他的詩歌,特別是山水詩,卻有著唐詩的特有風韻。

    這首《江上》,雖不知具體的創作年代,其詩歌風格化的傾向非常明顯,帶有其個人特有的標記。

    孔武仲雖在群星燦爛的宋代詩人群中聲名不顯,但也有著自己的光芒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廚房灶臺尺寸是多少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