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陽光語言矯正師

    口吃的平均人口流行率(prevalence)大約1%,兒童口吃的發生率約為5%,幾乎80%的口吃兒童到16歲時自發地恢復了流暢性。口吃的病因是有爭論的。當前主流的理論認為口吃主要是一種神經生理功能障礙,

    我們比較常見的兒童口吃,在2-5歲的孩子中比較常見,大多屬於一種發展性口吃,也有稱為生理性口吃。

    80%的兒童口吃,其實大機率都能自我康復,自發的恢復語言流暢性。這類語言問題的預後比較樂觀。

    但是一定要警惕,剩餘20%的口吃兒童,他們有1%的機率會成為真正的口吃,會一直延續到成年後,甚至更久。

    早期幼兒語言發育的預防和觀察很重要,家庭是語言發育的溫床,父母應該區別口吃與發育性語言不流暢的區別。

    發展性不流暢是指幼兒早期語言發育初期,語言詞彙量少,在表達時出現選擇困難,猶豫,自我糾正時的正常表現,即使成年人也會在詞不達意時,重複糾正,表現為對整詞、片語的重複。

    而口吃包括詞內部分的重複和發音的延長。口吃者通常說得較快,無聲地停頓,有不當的發聲姿態,對壓力的反應是不流暢,較容易受挫。儘管發展性不流暢和口吃有明顯的差異,有時候不僅家長難以判斷,就連矯治師也需要大量的對比和觀察才能區分它們。

    如果家長懷疑寶寶有口吃的跡象,最好多方面諮詢,,需先確定兒童是否真有口吃,這些都需要進行評估。矯治師一般會根據評估不流暢的程度和說話中斷的型別進行區分。總體上,如果在自由遊戲的情境中,兒童每100字中有5次說話中斷,就須加以注意。

    孩子口吃需不需要及早干預和訓練?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了解兒童口吃和成人口吃的區別。

    成年人常見的是心理性口吃以及其他病理性口吃。他們多數是從兒童時期遺留下來的問題,因為錯過了最佳康復時期,形成了很大的心理負擔,或養成了難以改變的語言習慣等等。

    兒童常見的發展性或生理性口吃,是指兒童正常發育過程中大腦發育和語言發育有些不太協調,語言能力的進步和思維認知的發展有少許不同步造成的,比如有表達意願卻沒有相應的表達能力做支撐,自然表達不出來,出現卡殼、停頓的現象,有時孩子的口吃現象也可能是在給自己爭取思考時間而已。

    有研究表明,成年口吃比兒童口吃的社交恐懼水平更高,其潛在的消極影響使得成年人經常保持在高強度焦慮狀態,這樣會反過來提高了口吃的發生、復發的機率。

    因此,兒童時期口吃康復的預後要比成年人好的多,從康復機率和復發機率上都佔優勢,總體看兒童時期語言的可塑性好,這也是很多語言矯正師喜歡進行兒童口吃訓練的原因。

    父母需要注意一下家庭語言環境中,對兒童口吃的影響

    而如果孩子剛剛發生口吃,也沒有出現以上的現象,家長就不要太過著急,為了能讓孩子順利注過這個階段,家長可以這樣做:

    1、 不要在孩子發生口吃時訓斥或者讓孩子重複說,在其他孩子比較放鬆以的時候,比如陪孩子游戲的過程中多和孩子說話。

    2、 帶孩子參加一些有競爭的活動或運動,培養全孩子的勇敢、積極、樂觀的性格,儘量不讓口吃現象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

    3、 平時可以多帶孩子朗讀兒歌或故事,朗讀對於說話的清晰流暢都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強調一點,家長哪怕不管也不要態度強硬地要孩子重複說,越小的孩子越不能,相對於兒童口吃,兒童的語言發育中的其他問題也許更值得重視,比如發音的準確性,遲遲不肯開口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盆栽菩提樹的葉子上生了小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