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楊直賀畫楓婉
-
2 # 漢澤911
國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而鼎盛於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國學”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而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講,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名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在1906年撰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廣泛,但主要強調了國學的實用性。
分類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編撰於乾隆年間,由當時的紀曉嵐、王念孫、戴震等等一流學者完成。“四庫”指經、史、子、集四部,“全書”指所收都是全本。
階段
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可分三個階段走:
(一)從孩童四五歲識字並誦讀和背誦《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等淺顯易懂的內容。
(二)八歲入小學開始誦讀《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三)讀完《四書》並積累了一定量的漢字後,讀《史》和《子》部及古典名著。
國學素養的提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結合“兒童成長髮育四大階段”的科學研究成果,可將國學教育分四階段進行:
(甲)兒童三歲以前,正值智慧孕育的時期,也是性格奠基時期。此時主要進行聽、看兩大感官的教育,可多播放積極性的古典音樂及經典誦讀,同時輔以漢字圖案以培養視角能力;
(乙)三歲至六歲,此時期的兒童智力開始發育,需要不斷利用知識充實自己。該時期內的兒童,就需要變被動為主動,開始培育讀說能力及記憶能力,則應當常讀諸家經典;
(丙)七歲至十二歲,在既定的性格,及對知識的初步記憶基礎之上,需要大人用言行對兒童進行引導,因為兒童已經進入認識世界的階段,而不再只是記憶,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已經開始了模仿學習,因此,除言行引導外,還需要更多地透過實踐,如社會生活等,讓兒童對前期記憶下來的知識進行充分的消化,理解。
回覆列表
國學主要是指以中國古典典籍為載體,表達中華民族傳統社會價值觀和道德倫理觀的學術體系。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下面我來談一談對國學的收穫。
一、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
二、國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數千年來華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總結。傳承了中華美德,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樹立民族文化自信,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打造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塑造國家和民族軟實力。
三、在繼承國學人文價值的基礎上,積極提升國民人文素養和創新能力,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全面提升全國企業技術創新,培育中國自主創新與核心競爭能力,使得中國企業能夠普遍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
學習國學對我們成長和自身發展,有很高的啟發性和開拓性,讓素質教育能夠得以延續和施展,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