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眼觀史

    三國時期的很多人物都成了中國歷史的傳奇,但是這些歷史人物的現實情況卻跟《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當中描寫的情況有很多的不同。有的人一生當中都在研究三國,想要了解歷史上他們真實的情況。

    三國魏延就是一個這樣其具有爭議性的人物,有的人覺得他是一個十足的大忠臣,他為了漢室出謀劃策,鞠躬盡瘁,甚至不惜犧牲掉自己的性命。但是也有的人覺得他根本不是忠於漢室,而是一個被利益和權貴牽著鼻子走的小人。這兩種觀點在中國歷史學研究領域一直相持不下,各方都持有自己的觀點,任何一方也不願意妥協。

    但是對於魏延這個人的軍事才華,雙方都非常的認同,在魏延被馬岱殺掉之後,他還曾經喊了4個大字,成為了現代很多人的口頭禪,讓人們津津樂道,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當時劉備正準備攻打長沙城,魏延就是長沙城的守衛,

    但是魏延判斷,自己的軍隊根本受不了這座城,他就出了一個策略,讓太守把城獻給劉備,這場仗就不必再打了。後來太守受到了魏延的威脅,就將城獻了出去,魏延也因為這件事投靠了劉備。

    劉備獲此大將覺得非常的開心,就將魏延請進的軍營,還為他設宴歡迎他的投靠。但是劉備身邊的諸葛亮卻對魏延這個人有不同的看法。史書上曾經有過記載,諸葛亮曾經向劉備獻策,讓他把魏延給殺掉。因為諸葛亮覺得魏延是一個極易背叛別人的小人,如果重用魏延,魏延很可能就會在劉備陷入危機的時候拋下他投靠別人,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人。

    但是很可惜的是,劉備並沒有聽取諸葛亮的勸告,他依然重用了魏延。魏延在劉備軍隊的表現也的確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他能夠上馬打仗也能夠獻言獻策,有魏延在身邊,劉備確實放心了不少,他也為劉備立下了不少戰功。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劉備確實已經完全信任了魏延,甚至讓他代替張飛去守漢中。劉備的這個決定遭到了朝堂上的大部分大臣的反對。他們第一覺得魏延是一個投靠過來的人不值得信任,第二他們覺得魏延的能力根本比不上張飛,如果曹操帶軍隊來攻打漢中,那麼魏延根本守不住。

    但是魏延在劉備面前立下誓言,如果曹操真的能夠帶10萬大軍攻打過來的話,我也能夠將他們擋在門外,如果他帶不來10萬大軍,那我就會將他們全部殲滅。事實證明,劉備讓魏也去收漢中的決定是正確的。在魏延守漢中的這十幾年裡,漢中一直牢牢掌握在劉備的手中,沒能讓曹操的軍隊奪去。

    但是就在劉備去世後事情出現了轉機,諸葛亮帶領劉備的軍隊開始北伐,雖然魏延也在其中擔當重任,但是因為之前的矛盾,魏延看不上諸葛亮,諸葛亮也不屑與魏延為伍。

    一開始兩個人只是老死不相往來,但是在攻打司馬懿這個問題上,兩個人的矛盾還是爆發了。魏延自是清高,覺得帶兵打仗的是難不倒他,所以他根本不願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就在諸葛亮臨死之前,本來諸葛亮安排將蜀國的軍隊全部撤隊,但是魏延卻不願意聽從諸葛亮這個決定,他把蜀國軍隊後退的路全部給斷了。也就是因為魏延的這個魯莽的決定讓蜀國的軍隊大傷,差點全部被殲滅。

    因為魏延的決定,蜀國的大臣對他十分的不滿,甚至說他想要搶奪兵權,想要篡奪王位。雖然魏延自知自己決定的失誤,但是他不願意別人如此的汙衊,他就氣得冒出四個字:誰敢殺我?結果說完這句話,馬岱當場就把他的腦袋砍了下來。

    演義中諸葛亮設計除掉魏延,這個事也確實被後世人津津樂道,時至今日,很多人都將魏延的“誰敢殺我”作為口頭禪,一是覺得這4個字很霸氣,其實是因為魏延骨子裡的那種底氣和自信,這才讓後人爭相模仿。

    不管魏延是奸臣還是忠臣,他其實都不應該是這樣的結局,只是他的自視清高害了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榫卯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