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許你Yi世繁華

     眾所周知,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點。在安史之亂之前,唐朝有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有唐高宗開創的永徽之治,還有唐玄宗在位初期實現的開元盛世,這將唐朝的國力推向了巔峰。但是,一場安史之亂,則徹底終結了盛唐這一段歷史。不過,在安史之亂後,唐朝雖然整體衰落不堪,卻還是苦撐了140多年,直到公元907年,才走向滅亡。

      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這和唐朝中後期的三次中興存在直接的關係。根據史料記載,這三次中興分別是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大中之治。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這三次中興,唐朝才可以在安史之亂後堅持140多年。那麼,問題來了,安史之亂後,唐朝三次中興,為何還是走向了滅亡?

      一

      安史之亂始於公元755年12月,結束於公元763年2月,是一場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戰爭導致唐朝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在安史之亂後,唐朝又出現了多位比較有作為的君主,分別是唐憲宗、唐武宗、唐宣宗。而這三位皇帝,分別開創了三次中興局面,也即促使唐朝的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復。

      一方面,就元和中興來說,由於唐憲宗在位使用了元和這一年號,所以得名。唐憲宗是個奮發有為的皇帝,他即位後,把“太宗之創業”、“玄宗之治理”,都當作效法的榜樣。對於唐憲宗這位皇帝,提高宰相的權威,平定藩鎮的叛亂,從而形成了“唐室中興”的盛況。

      二

      另一方面,就會昌中興來說,因為唐武宗的年號會昌而得名。唐武宗即位後,知人善任,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削弱宦官、藩鎮勢力,從而取得了會昌中興的局面。在唐武宗之後,唐宣宗在位期間,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還收復安史之亂後被吐蕃佔領的大片失地。在此基礎上,不少歷史學者認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和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一樣的明君,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

      不過,唐朝還是在公元907年走向了滅亡。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這是因為唐憲宗、唐武宗、唐宣宗等皇帝,雖然在位期間比較有作為,但是,唐朝中後期的皇帝頂多限制了宦官和藩鎮的權力,而沒有徹底改變宦官執掌朝廷權力,藩鎮在地方割據的局面。正如同東漢末年一樣,內有外戚、宦官,外有不聽號令的刺史、州牧,怎麼可能不走向滅亡呢?

      三

      那麼,問題來了,唐朝中後期的皇帝,為何無法徹底解決宦官、藩鎮兩大問題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就宦官來說,之所以在唐朝中後期執掌大權,乃至於廢立皇帝,是因為宦官掌握了唐朝禁軍——神策軍。在此之前,唐朝禁軍一直是由武將掌握的。不過,在安史之亂後,不僅藩鎮繼續割據,武將造反的情況也是比較頻繁的發生,這讓唐朝中後期的皇帝越來越不信任武將。

      在此基礎上,唐朝禁軍神策軍最終落入到宦官手中,並且,唐朝中後期的皇帝,也需要藉助於宦官掌握的神策軍,以此對抗各地的藩鎮。因此,這不僅導致神策軍的規模持續壯大,還促使藩鎮和朝廷逐漸走向對立。雖然這種以毒攻毒的方法,延續了唐朝的存在時間,但是,時間一長,不管是藩鎮還是宦官,都是尾大不掉了。

  • 2 # 陌上蘇茶

    安史之亂後還有三次中興,根據史料記載,這三次中興分別是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大中之治。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這三次中興,唐朝才可以在安史之亂後堅持140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塒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