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的字型(篆、隸、草、楷、行)演變至漢末已基本結束,從漢末以後,書法藝術的發展已經以書法流派、書法風格變化為主要特徵。
楷書又稱正書或真書,由漢代隸書演變而來,是書法五體中使用最廣、實用性最強的書體。
寫楷書,橫畫順風起筆,駐筆而收;撇畫是上粗下銳的尖撇;捺畫收筆壓筆平出。寫楷書,既要顧忌筆畫的長短合度、粗細折中,又要根據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寫出各自的姿態,既要欹側又要端莊。
楷書字形極為方整,今人細分,楷書筆畫名稱約有三十餘種;古人簡約,借王羲之著名作品《蘭亭序》開篇的“永”字,歸納楷書基本點畫和寫法,即人們常說的“永”字八法。
側(點)不得平其筆,如鳥翻身側下,又如高山墜石;
勒(橫)不得臥其筆,如勒馬的韁繩,又如千里陣雲;
弩(豎)不得直,如待發的弓箭;
啄(短撇)須臥筆疾罨,如鳥啄食;
掠(長撇)須筆鋒,如梳篾掠發,如利劍截斷的象牙;
磔(捺)須筆,戰行右出,如一波三折,又如鋼刀裂肉;
策(提)須背筆,如策馬用的鞭;
趯(鉤)須蹲其鋒,得勢而出,如人之踢腳。
這個八法以筆畫形態講寫楷書的用筆法,強調“用筆之勢,不可一概”;也借用自然的物象意態做比喻,提出楷書筆畫形態的美感標準,成熟楷書的點畫,即如“永”字八法中所表現的形態。
中國書法的字型(篆、隸、草、楷、行)演變至漢末已基本結束,從漢末以後,書法藝術的發展已經以書法流派、書法風格變化為主要特徵。
楷書又稱正書或真書,由漢代隸書演變而來,是書法五體中使用最廣、實用性最強的書體。
寫楷書,橫畫順風起筆,駐筆而收;撇畫是上粗下銳的尖撇;捺畫收筆壓筆平出。寫楷書,既要顧忌筆畫的長短合度、粗細折中,又要根據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寫出各自的姿態,既要欹側又要端莊。
楷書字形極為方整,今人細分,楷書筆畫名稱約有三十餘種;古人簡約,借王羲之著名作品《蘭亭序》開篇的“永”字,歸納楷書基本點畫和寫法,即人們常說的“永”字八法。
側(點)不得平其筆,如鳥翻身側下,又如高山墜石;
勒(橫)不得臥其筆,如勒馬的韁繩,又如千里陣雲;
弩(豎)不得直,如待發的弓箭;
啄(短撇)須臥筆疾罨,如鳥啄食;
掠(長撇)須筆鋒,如梳篾掠發,如利劍截斷的象牙;
磔(捺)須筆,戰行右出,如一波三折,又如鋼刀裂肉;
策(提)須背筆,如策馬用的鞭;
趯(鉤)須蹲其鋒,得勢而出,如人之踢腳。
這個八法以筆畫形態講寫楷書的用筆法,強調“用筆之勢,不可一概”;也借用自然的物象意態做比喻,提出楷書筆畫形態的美感標準,成熟楷書的點畫,即如“永”字八法中所表現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