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軍abc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內容?

    教育部、國家語委、中央宣傳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共青團中央等八部門印發通知。通知稱,經研究,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以下簡稱推普周)定於2020年9月14日至20日舉辦。本屆推普周主題為: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推普週期間,將在新疆、西藏等地舉辦推普周開幕式、閉幕式及重點宣傳活動。

    通知強調,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脫貧攻堅決戰之年、“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規劃謀劃之年。在這一重要歷史節點,透過舉辦推普周系列活動,充分展現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取得的積極進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大力提高普通話普及率,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提供強助力,以堅定的決心和信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良好基礎。

    據悉,經國務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週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

    普通話是華人通用的語言,是各地區人們溝通的橋樑。

    普通話和大家的學習、生活有著很密切的關係。你可知道普通話的來歷嗎?不明白?我來告訴大家吧!

    “普通話”這個名稱是清朝末年“切音字運動”的積極分子朱文熊提出來的。他在1906年寫的一本叫《江蘇新字母》的著作裡,把漢語分成了三類。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話”。他還註明:普通話是“各省通用之話”。當時人們又稱“普通話”為“藍青官話”。

    元、明、清以來,北京一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各地來京的人很多,天長地久,他們也學會了雜有地方口音的北京話。於是人們就用“藍青”比喻它。開始,這種話只在官場上使用,所以也稱為“官話”。後來因為會說“官話”的人越來越多,稱“官話”不太合適了,所以到了民國初年,又有了一個新名詞,叫“國語”。

    “國語”的名稱出世以來就有人反對。1931年,瞿秋白先生曾反對用“國語”一詞,並且對“普通話”作了較為科學的解釋。所以, “國語”一詞終被華人所淡漠。

    全國解放以後,人民政府非常關心漢字改革工作,不僅使“普通話”成為嚴格定義的學術名詞,並且把推廣“普通話”作為文字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普通話”沿用至今日,已成了四面八方人們重要的交流工具。 如果人們不會使用“普通話”的話,就會有麻煩了。不信?讓我說說暑假裡的一件小事吧。

    今年暑假,我們一家七口去普陀旅遊。一路上汽車、火車、大輪船連軸轉,覺得很累很累。於是就近找了一家旅館住了下來。

    中午的時候,我們一個個拖著疲憊的身子來到餐廳,服務員用當地的“普陀話”向我們提問時,我模糊地聽見她好象問我們:“要吃點什麼?”可姐姐她們卻怎麼也聽不明白。阿姨忙用杭州話問她:“你說啥西?”可這杭州話她們費了好大的勁也聽不明白。我就悄悄地對阿姨說:“阿姨,你對她說普通話試試?”大家都覺得很對。阿姨就用普通話對服務員說了一遍要點的菜名。服務員也同時用普通話回答了。就這樣,我們交流得很好,這頓飯吃得很愉快。

    從這件小事上不難看出“普通話”的重要性了吧。我想,“普通話”是我們全國通用的語言,大家都學會說“普通話”多方便溝通呀。如果不會講“普通話”,那咱們華人之間的交流不也像“老外”一樣聽也聽不懂,那是多麼可怕的事呀!所以,我建議如果有人還沒學會說“普通話”的話,那就趕快學。只有學會說“普通話”,你才不會紅著臉,說著別人聽不懂的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紫甘藍怎麼個吃法最好?更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