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72803929320

    一歲半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時很多寶寶已經開始說話了,是訓練寶寶語言能力的絕佳時期。此外,也可以開始針對寶寶的精細動作做一定的訓練,比如拿小勺,嘗試自己穿衣服等等。如果有條件還應該讓寶寶多接觸同齡的孩子,培養基礎的社交禮儀。並且此時的寶寶開始學步、手變靈巧,有一定表現欲、會模仿,並且開始使用簡單詞語。不過他們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家長做的是耐心地予以關愛,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哭鬧不能不理不睬,可以適時轉移注意力。可以透過塗鴉遊戲來增強寶寶的手部觸感和手腦協同,並且還可以擴大寶寶接觸的人與物的範圍,給寶寶一個“易開口”的環境,幫助寶寶順利成長。

  • 2 # 晴天麻麻

    知己知彼,要想管教好一歲七個月的孩子,就要先看一下這個時候的孩子心理發育特徵。

    每個嬰兒都必須經歷一個從完全依賴他人以及沒有自我意識到能夠獨立面對世界的過程,一週七個月的寶寶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具有社會力量的獨立個體,為了確定自己的權利有多大,他們常常去試探主要看護人的底線。他們為了達到目的會經常發脾氣,脾氣變的很壞,特別犟,他們希望在與主要看護人的交流中獲得更多的主導權。比如當你不讓他動插排開關時,他偏偏去動;當你讓他把某個東西給你而他卻偏偏不給等等這些情況的出現,你就可以確定孩子的自我意識出現了,叛逆就會出現。但是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沒有社會行為,他的興趣還是主要看護人。那麼我們怎麼管教這個階段的孩子呢?

    父母要用理性方法管孩子

    有很多父母試圖跟很小的孩子講道理,講道理是最無效的管教方式,這個年齡的孩子父母使用的語言遠遠超出了寶寶的理解能力,這其中包含的道理對於寶Bora說太難理解,發展良好的寶寶大約會在23個月左右或其後不久能聽懂一些簡單的道理。

    這個階段的寶寶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喜歡的活動。當孩子亂扔東西時,你可以這樣跟他說:如果你再亂扔東西,我就要讓你在20分鐘內不準玩你最喜歡的小汽車。你每次跟孩子說完之後,如果他不聽話,你就要說到做到,這樣,時間長了以後孩子就明白了你的底線,你說不能就是不能,任何哭鬧都不可以。

    父母的愛應該是溫柔而堅定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明白,你是說到做到的,而不只是說說。我們常常看到很多父母孩子一鬧就妥協,如果哪一次沒隨著孩子,他們大鬧特鬧,這就是原因,孩子的心理是你沒妥協,是因為他鬧的不夠,所以為了避免以後這種事情發生,從一開始,父母就一定是要堅定的。

    家裡可以準備一個孩子不能跨越的圍欄,當他亂扔玩具或者做其他不好的事情時,你告訴他,如果他繼續這樣,你就把他用圍欄圍在一個單獨的房間裡,這個時候有的孩子的反應是直接哭,像晴天,會直接哇哇大哭,有的孩子則會等一會兒再哭。不管孩子哭的多厲害,在確保他安全的情況下,讓他哭15秒,然後走到他的身邊,告訴他:媽媽現在可以放你出來,但是你必須把玩具放到哪哪哪或者,媽媽現在可以讓你出來,但是如果你再亂塗亂畫那就要再關進裡面。幾次以後,孩子就會明白圍欄的作用。

    透過設定嚴格而有效的約束,教給孩子人與人交往的規則,他將明白,在大多數時候,他都能很快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但是,一旦你說不行,他再做什麼都無濟於事了。

    小結

    社會在進步,教育也在進步,我們不能一味的延續上一輩的教育理念,用打孩子的方式管孩子,現在打孩子是虐待兒童,而是根據孩子的生長髮育和心理特點,科學育兒,我愛我的孩子,但是也要讓他明白,他不比任何人特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區塊鏈”技術在二次元領域當中有哪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