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菠蘿豆bld

    我家的一歲多會說話。

    背的第一首古詩是,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第一首歌是,鳳凰傳奇的,中國味道。唱的完全聽不出來是什麼,但是一放這首歌,就跟個吆喝,跳舞。

  • 2 # 土豆媽媽育兒

    說到教孩子背古詩、唱兒歌,應該是每個媽媽都很美好的回憶,且不可替代。那些笑點滿滿的場景,那些五音不全的詞句,那些軟萌軟萌的話語……都是心裡最柔軟的記憶。

    我家孩子背的第一首古詩是:《床前明月光》。唱的第一首兒歌是:《世上只有媽媽好》。

    孩子說話比較早,不到二歲就會背誦很多古詩和唱兒歌了。像《憫農》、《春曉》、《登鸛雀樓》、《鵝》、《小燕子》、《賣報歌》、……在她學講話、學唱歌的過程中,從沒刻意讓她去背過,每次都是晚飯後散步時間,一邊散步、一邊玩、一邊念古詩、一邊唱兒歌……突然間有一天,我開了個頭,她自己就接下去了,很完整地背了下來。我當時開心得把她抱起來轉了幾個圈……孩子歡快的笑聲更是回憶滿滿。很俗套的場景,但卻表達了我當時驚喜的感覺:我家孩子會背古詩了,我家孩子會唱兒歌了!那種看著孩子成長的喜悅,真的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體會到。就像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走的第一步路,叫的第一聲“媽媽”……都是孩子贈與自己最幸福的瞬間。

    在她會背第一首詩,唱第一首歌以後,就開始給孩子念其它的古詩與兒歌。根據自己會唱的教,或者臨時學著也行。說實話,我自己是那種五音不全的菜鳥,教孩子唱歌簡直是一場不可言說的災難。大部分時間,我讓大女兒教小女兒唱,唱她們在學校學過的兒歌。孩子尤其喜歡唱《我有一隻小毛驢》,每次唱的時候聲情並茂,逗得家人哈哈大笑,而她卻一本正經的讓我們給她鼓掌……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太多的歡笑與喜悅。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都化成了最美的回憶,珍藏在記憶裡,時不時地回味一下,從沒因為時光流逝而褪色,反而像陳年的美酒,愈來愈香醇。

  • 3 # 刷鍋老

    我們農村的孩子,沒有來的那麼高大上,不教詩和歌,剛學會說話就唸些本地的兒歌給他聽,權當哄他。如:

    一、

    又出日頭又落雨,

    皇帝老子嫁滿女。

    滿女滿女不要哭,

    轉個彎弓就到屋。

    二、

    急谷給谷,

    砍了三斤半肉。

    吃了肥的長胖子,

    吃了瘦的塞牙齒。

    三、

    排排坐,

    分糯糯。

    你一個,

    我一個。

    外婆過來了,

    給她分一個。

    四、

    襪羅夜羅,

    你走哪裡來?

    我走河邊讀書來。

    什麼書?

    黃書。

    什麼黃?

    雞蛋黃。

    什麼雞?

    線雞。

    什麼線?

    孩(鞋)底線。

    什麼孩(鞋)?

    花孩(鞋)。

    什麼花?

    葫蘆花。

    什麼葫?

    酒葫。

    什麼酒?

    老酒。

    什麼老?

    打鐵老。

    什麼鐵?

    生鐵。

    什麼生?

    學生。

    什麼學?

    大學。

    什麼大?

    北大。

    天大,地大,

    牛郎水打花。

    五、

    燕子鳥,

    尾巴長。

    日裡打斤斗,

    夜晚睡高床。

    ……還有許多,一下子想不起來,孩子聽著高興,邊聽邊學,很有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詞好句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