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最疼愛自己的第十七個女兒高陽公主,將她許配給了當時出身高貴又是國之重臣的房玄齡幼子房遺愛,而房遺愛也因此盡享殊榮,史稱“有寵禮命與諸婿絕異”,也就是待遇恩典都要高於其他駙馬一等,清河房氏在太宗一朝可謂是恩寵之極了。
可是作為小棉襖的高陽公主卻是經常性地漏風,給父親和夫家帶去了不少麻煩,當時作為房玄齡嫡長子的房遺直,在父親去世後承襲其梁國公爵位,可是高陽公主不想,畢竟自己的丈夫房遺愛還沒有個一官半職。本來以高陽公主的身份和在李世民眼中的特殊地位,為丈夫爭取多一點政治資也是無可厚非的,可是高陽公主任性慣了,居然直接入宮要李世民讓房遺直和房遺愛分家。
散騎常侍房遺愛尚太宗女高陽公主,公主驕恣甚,房玄齡薨,公主教遺愛與兄遺直異財,既而反譖遺直。
要知道古代兄弟是可以分家,但這主要是因為收稅的緣故,要擴大徵稅範圍,如果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那收稅的範圍就小了,收上來的賦稅也就少了。唐朝也是可以分家,像玄宗朝名臣姚崇就在其生前立好遺囑,將家產分於三個兒子和侄子們,以免日後引起爭家產的情況,可是對於這個情況的要求卻是十分嚴格的,《唐律疏儀》就規定:祖父母、父母在世的,子孫不得分家,否則處以三年流放,要是祖父母或是父母提議分家的,受兩年徒刑。
所以唐代時期的分家要看情況而定,要麼就是兄弟之間真的過不下去的,要麼就是因財產分配不均而大打出手甚至於造成不必要的流血事件,這時候才會到分家而過這一手續。可是現在房遺直、房遺愛父親剛死,高陽公主就吵著分家,不但於法不合,更是在丟房家的臉,於禮不合,高陽公主在房家地位尊崇,房家上下並沒有做什麼越禮之事,這時候吵分家,於情不合。
那既然於法、於禮、於情都不合,唐太宗自然不可能同意女兒這一任性妄為的要求了,可是唐太宗是個合格乃至於優秀皇帝,卻不是個合格的父親,甚至可以說他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著溺愛的缺陷,對太子李承乾是如此,對魏王李泰是如此,同樣的對高陽公主也是如此。
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高陽公主在要求分家時,李世民有沒有解釋開導或是嚴詞訓斥,但從後面高陽公主繼續要求、吵鬧,連房遺直都害怕地要違背禮制,交出自己應得的梁國公爵位來看,李世民對這個任性又疼愛的女兒,恐怕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最多也就是說兩句,但一句重話都沒有,這也導致了高陽公主之後愈加放肆的情況,最後高陽公主以公主之尊,勾搭僧人辯機,給皇家蒙羞,還在高宗朝攛掇房遺愛謀反,直接造成了一場“房遺愛謀反案”的大屠殺,清河房氏也因此衰落了。
主驕蹇,疾遺直任嫡,遺直懼,讓爵,帝不許。
事實上唐太宗的教育方法是很有問題的,他太溺愛自己喜歡的孩子了,如果說像高陽公主這樣的女子,溺愛下去也不過就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姑娘而已,對國家大事也造不成什麼大影響,可是就連在儲君這樣重要的問題上,李世民也還是犯了錯。
原本的太子李承乾作為由祖父李淵親自賜名,已有“繼承大統”之意,而李世民剛開始時也確實十分喜愛他的,可同時又疼愛魏王李泰,給了他不合禮制的恩典,史稱“寵冠諸王”,這就給了李泰一個奪嫡的機會和錯覺,最後太子、魏王兩敗俱傷,太子李承乾謀反被貶為庶人,魏王李泰被降低王位,皇位則被不起眼且性格庸弱的九子李治,間接導致了唐室斷絕,武氏代李的數十年朝局動盪。
唐太宗李世民最疼愛自己的第十七個女兒高陽公主,將她許配給了當時出身高貴又是國之重臣的房玄齡幼子房遺愛,而房遺愛也因此盡享殊榮,史稱“有寵禮命與諸婿絕異”,也就是待遇恩典都要高於其他駙馬一等,清河房氏在太宗一朝可謂是恩寵之極了。
可是作為小棉襖的高陽公主卻是經常性地漏風,給父親和夫家帶去了不少麻煩,當時作為房玄齡嫡長子的房遺直,在父親去世後承襲其梁國公爵位,可是高陽公主不想,畢竟自己的丈夫房遺愛還沒有個一官半職。本來以高陽公主的身份和在李世民眼中的特殊地位,為丈夫爭取多一點政治資也是無可厚非的,可是高陽公主任性慣了,居然直接入宮要李世民讓房遺直和房遺愛分家。
散騎常侍房遺愛尚太宗女高陽公主,公主驕恣甚,房玄齡薨,公主教遺愛與兄遺直異財,既而反譖遺直。
要知道古代兄弟是可以分家,但這主要是因為收稅的緣故,要擴大徵稅範圍,如果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那收稅的範圍就小了,收上來的賦稅也就少了。唐朝也是可以分家,像玄宗朝名臣姚崇就在其生前立好遺囑,將家產分於三個兒子和侄子們,以免日後引起爭家產的情況,可是對於這個情況的要求卻是十分嚴格的,《唐律疏儀》就規定:祖父母、父母在世的,子孫不得分家,否則處以三年流放,要是祖父母或是父母提議分家的,受兩年徒刑。
所以唐代時期的分家要看情況而定,要麼就是兄弟之間真的過不下去的,要麼就是因財產分配不均而大打出手甚至於造成不必要的流血事件,這時候才會到分家而過這一手續。可是現在房遺直、房遺愛父親剛死,高陽公主就吵著分家,不但於法不合,更是在丟房家的臉,於禮不合,高陽公主在房家地位尊崇,房家上下並沒有做什麼越禮之事,這時候吵分家,於情不合。
那既然於法、於禮、於情都不合,唐太宗自然不可能同意女兒這一任性妄為的要求了,可是唐太宗是個合格乃至於優秀皇帝,卻不是個合格的父親,甚至可以說他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著溺愛的缺陷,對太子李承乾是如此,對魏王李泰是如此,同樣的對高陽公主也是如此。
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高陽公主在要求分家時,李世民有沒有解釋開導或是嚴詞訓斥,但從後面高陽公主繼續要求、吵鬧,連房遺直都害怕地要違背禮制,交出自己應得的梁國公爵位來看,李世民對這個任性又疼愛的女兒,恐怕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最多也就是說兩句,但一句重話都沒有,這也導致了高陽公主之後愈加放肆的情況,最後高陽公主以公主之尊,勾搭僧人辯機,給皇家蒙羞,還在高宗朝攛掇房遺愛謀反,直接造成了一場“房遺愛謀反案”的大屠殺,清河房氏也因此衰落了。
主驕蹇,疾遺直任嫡,遺直懼,讓爵,帝不許。
事實上唐太宗的教育方法是很有問題的,他太溺愛自己喜歡的孩子了,如果說像高陽公主這樣的女子,溺愛下去也不過就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姑娘而已,對國家大事也造不成什麼大影響,可是就連在儲君這樣重要的問題上,李世民也還是犯了錯。
原本的太子李承乾作為由祖父李淵親自賜名,已有“繼承大統”之意,而李世民剛開始時也確實十分喜愛他的,可同時又疼愛魏王李泰,給了他不合禮制的恩典,史稱“寵冠諸王”,這就給了李泰一個奪嫡的機會和錯覺,最後太子、魏王兩敗俱傷,太子李承乾謀反被貶為庶人,魏王李泰被降低王位,皇位則被不起眼且性格庸弱的九子李治,間接導致了唐室斷絕,武氏代李的數十年朝局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