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小小沐馨

    對於大部分的石頭愛好者都非常清楚石頭不再是石頭,它有它的生命;而石頭也是石頭,因為它就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一般來說,會透過以下四種方式來保養石頭:

    1、水養:定期噴灑石膚或放置在容器中自然揮發,取純淨水為宜。自來水經化學物質處理過,對石膚有侵蝕作用。

    2、手養、體養:用手把玩、撫摩或掛在身體上,讓石頭吸收人體毛孔排出的油脂,天長地久,使石體發出成熟的光澤。行話稱之包漿。

    3、蠟養:用石蠟。石蠟是石油精煉過程中從重油裡提取的礦物蠟,屬高階烴,其化學成份複雜並含有有害物質,不易揮發,長期使用可堵塞石頭呼吸道,影響石頭呼吸。

    4、油養:用油,油是從南方一種木本油料中提取的油脂,油脂中植物蠟含量不高,保水性、光澤度不強。

  • 2 # 別人都叫我知識小王子

    一、保養石頭的方法包括手養、水養、蠟養、油養。各種石頭應該區分對待,手養主要是針對易於握持的小石件;山石適合水養;方解石和白雲石適合蠟養;硬度較高的石頭則適合油養。石頭通常分為山坑石和水坑石。山坑石是掘置開採於峰巒巖穴之間的山石;水坑石則是山石滾落到江河溪流之中,經過千萬年的水流沖刷,表面已經形成了一層光滑瑩潤的“石皮”。二、1、手養:是將表皮光潤、盈盈一握的石頭握持在手中把玩,天長日久之後,經過長期的摩挲,石頭吸收了人手上的油脂,形成包漿,從而散發出一種深隱沉靜的亞光,由此提升了石頭的觀賞性。(原理類似“盤玉”)。不過,手養主要是針對易於握持的小石件。2、水養:大型石中,沒有石皮的山石,就只能採用水養的方式。如太湖石、靈璧石、英石的表皮都較為粗糙,石質疏鬆,石面上分佈的細孔較為粗大,吸附性強,若是用油養護,會吸附大量的養護油,氧化後顏色易變深變黑。因而,可每天澆水或浸泡一至兩次(最好用純淨水),維持石頭的質感和色感,使其潤澤。不宜一直噴水的供石也應經常用乾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潔。水養中有一種茶養的方式。需注意的是:茶養適合顏色較深、或者刻意想要加深顏色的石頭。此法與南宋時期,用酒渣改變石頭顏色的養石方式,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南宋周密的《志雅堂雜抄》中載:“以煮酒腳塗靈璧石,其黑如漆,洗之不脫,極妙。”3、蠟養:方解石和白雲石適合蠟養(石蠟)。可以用絨布蘸臘、油輕抹輕拭,也將石臘化成液體後塗刷。塗抹方法:先將石頭清洗乾淨,再把石頭加熱。加熱方法是,體量小的可放在鍋裡煮沸,體量大的可放在蒸汽鍋裡蒸,也可放在鐵板上用火烤,夏天可放在烈日下暴曬。火烤、日曬法應注意石頭表面加熱均勻;水煮、汽蒸法要注意離開熱源後,待石頭表面水乾才可上蠟。用一塊固體石蠟接觸熱的石頭表面,石蠟熔化即可在石頭表面塗上一層石蠟,石頭冷卻,熔化的石蠟也凝固了,上蠟便完成了。 上蠟時的石頭溫度以能使石蠟熔化為準(燙手即可),溫度過低蠟液不易滲入,冷卻後表面起皺,所以溫度宜高不誼低。塗蠟量以冷卻過程中蠟液能全部被石頭表面吸收為準。若發現塗蠟過多,應在冷卻之前用乾布擦去過多的蠟液;若冷卻後才發現塗蠟過多,則要加熱去蠟,然後重新上蠟。 表面粗糙或吸附性強的石頭不宜上蠟,如薑黃石、松多石等。4、油養:硬度較高的石頭則適合油養。如大化石、九龍璧、壽山石、黃蠟石。用油塗抹養護,可以令石頭的質地、光澤、色感更為突出。油養之前,須將石頭清洗乾淨,晾乾,然後用柔軟的絨布蘸上油蠟輕輕擦拭,塗抹均勻後置於一旁,讓石頭慢慢吸收。有些石頭比較“吃油”,可等油幹後再塗一遍。但每天上油的次數不宜過多,以免影響石質。條件允許,可以使用茶油或者是橄欖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區的老太太和老頭,天天樂此不疲的撿紙殼,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