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彩風一刻

    在唐代眾多的詩人當中,我最愛杜甫.他用靈魂吟唱著時代的苦難,把不朽的詩歌,雕刻在令每一代人都要仰視的高度裡。

    一個秋風蕭瑟的黃昏,我坐在書桌前,翻開厚厚的唐詩,把目光定格在杜甫的《登高》一詩上。

    捧著淡黃的詩箋,聞著油墨的芳香,我彷彿跨越了歷史時空,來到杜甫的草堂。望著杜甫那滿頭的白髮和襤褸的衣衫,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憂憤與蒼涼。

    風急天高猿嘯哀,堵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重讀此詩,我的心裡生出無限感慨。我品味到的是滿嘴的苦澀和辛酸。恍惚之中,杜甫那扶病登高、愁緒滿懷的形象浮現在眼前。呵,我終於真確地感受到詩人內心的苦楚!他漂泊異鄉,窮困潦倒,孑然一身,獨自登臺。。。。。。

    披衣走到樓頂上,這時候已經是萬家燈火。我靜靜地佇立在樓頂,默默地想著杜甫的生平。

    杜甫(公元712一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人,出身名門望族,遠祖杜預,西晉名將,亦為歷史學家。祖父杜審言,初唐著名詩人。其父杜閒,亦做過司馬等地方官。杜甫年少,適逢開元盛世,故爾豪情滿懷、理想高遠。二十四歲赴考洛陽未中,便漫遊齊趙、遍訪名山。三十歲返洛陽,遇李自、高適,更是如魚得水,論文賦詩,極為快意。這是杜甫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從此以後便坎坷多難,江河日下。

    三十五歲到長安謀求官職以實現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之理想,然玄宗自冊立楊貴妃後便“春從春遊夜專夜,不理朝政居後宮。”奸臣當道、正人被斥,杜甫於長安竟困居十年不為所用。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四十四歲的杜甫安頓好家小,隻身北上投奔肅宗,不期途中被俘,押到長安,困囚了八個月。後冒險出逃,歷盡了千辛萬苦到達鳳翔,肅宗任命他為左拾遺。因直言諫諍觸怒龍顏,致左遷華州(今陝西華陰)。在華州一年,杜甫目睹了種種社會慘狀,深感理想絕望,故於乾元二年辭官回家,從此便飄泊無定,飽受戰亂之苦。

    他先到秦州,再至同谷,最後才來到成都。在親友的資助下,杜甫在西郊洗花溪畔蓋了一座茅屋,名曰“杜甫草堂”,然成都亦非世外桃源,軍閥紛爭、戰亂不已。杜甫只得又避亂梓州,時年四十八。

    安史之亂結束後,杜甫從間州重返成都,經人推薦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有“杜工部”之稱。

    五十二歲時,杜甫再離草堂,開始了他最後一段飄泊的生活。大曆元年到夔州,次年欲回家鄉,但因兵亂不息而無法迴歸,只得往返流離於潭州(今湖南長沙)、衡州(今湖南衡陽)之間。終於大曆五年(770年)冬,病死在湘江的一條小船上,終年五十九歲。

    《登高》一詩,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重陽登高所作。此時的杜甫滿腹辛酸,飢寒交迫,他的內心多麼痛苦啊!

    和杜甫一樣,我也曾經豪情滿懷。可是,在命運的面前,在貧窮的面前,再堅強的人也是軟弱無力的。這就是所謂的,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又下雨了,秋雨如絲。寒風捲著黃葉,在院子裡飛舞。我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樓頂,任冷雨在身上淋落。

    在雨中,我不孤獨。陪伴我的是杜甫——一個1300多年前的詩人。同樣的遭遇,使我更容易走進杜甫的心靈世界。是啊,舊時豪情雲散盡,無力迴天空悲切。縱有苦恨萬千,也只得借酒消愁。可惜因為潦倒,濁酒也不得不停喝。

    夜深了,斜月如鉤。我在杜甫的目送中離去。此時,宿鳥驚啼,恍如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劍俠圖武功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