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出自唐代王維的《寒食城東即事》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踘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
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譯文
一條清澈溪流穿過桃李花林,水波盪漾著綠蒲滋潤著白芷。
溪流旁邊總共只有幾戶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東流水裡。
踢出的皮球屢屢高出飛鳥上,蕩起的鞦韆爭相飛出綠楊林。
年輕人分開日子每天來遊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註釋
寒食:即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菸火,只吃冷食,故稱“寒食”。
一道:一條。穿:穿過。
演漾:盪漾。涵:沉浸。白芷:一種可入藥的香草。
凡:總共,一共。
蹴(cù)踘(jū):同“蹴鞠”,亦稱“打毬”,即古代踢球的遊戲。蹴,踢。踘,皮製球,球內充塞以柔軟的東西。古時有在寒食蹴鞠的習俗,參見《荊楚歲時記》。
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為古代遊戲用具,相傳是春秋齊桓公時期從北方山戎傳入。
分日:安排好日期,計劃好如何玩。一說猶逐日,意為一天天、每天。又說指春分之日。
清明:節氣名。在夏曆三月初,陽曆四月五日前後,春分之後穀雨之前。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上巳:節日名。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節,有在流水邊洗濯祓除、去除災病的習俗。魏晉以後固定為夏曆三月三日。▲
參考資料:
1、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96-97
創作背景
此詩是王維早期的作品,當作於唐玄宗開元年間的一個早春時節,其具體創作年份未詳。當時王維在長安(今陝西西安)或洛陽(今屬河南)。
賞析
此詩開頭兩句,寫一道清澈的溪流,穿過桃李花叢;而溪水邊盪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潤的白芷,安逸而柔靜。古代習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時,王公以下,攜眷聚於水畔洗濯,驅除不祥。這裡表現的就是這個習俗,展現的是春天的力量。
三四兩句,寫溪流邊的幾戶人家,落在流水裡的桃李花,又是柔美寧靜的意象,表現出濃厚的早春氣息,有很強的畫面感。
五六兩句又轉換為力量和青春的意象。古代鞦韆是在清明、寒食節前後才有所見,而且僅僅侷限於豪門貴族家的紅男綠女遊戲之用。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寒食之時,造大麥粥,人們常以鬥雞、蹴鞠、打鞦韆為娛樂。這兩句在前四句寫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幾筆不時飛上高空的鞦韆與皮球,使整幅畫面更加充溢這清新靈動的青春活力。尤其是“過”“出”二字用得好,分別寫出了少年男女遊玩時的熱烈氣氛,使人感受到年輕人沉湎於遊樂中的景象,透露出無限的羨慕之情。
最後兩句意謂青春年少的人,應該每天都有開心遊玩的心態,無憂無慮,不用等到清明和上巳兩個節日才出去遊玩,含有及時行樂的意味。
在《寒食城東即事》中,作者表達了“及時行樂”的思想,人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很短暫。詩人認為,如果想要在短暫的時光中去建功立業、修身齊家、做學問,終究都不牢固實在,只有抓緊時間享受快樂才是真實的。全詩描繪出美麗的早春景象,交錯著青春朝氣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寧的閒適氣息,充分體現了王維詩“詩中有畫”的特色。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出自唐代王維的《寒食城東即事》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踘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
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譯文
一條清澈溪流穿過桃李花林,水波盪漾著綠蒲滋潤著白芷。
溪流旁邊總共只有幾戶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東流水裡。
踢出的皮球屢屢高出飛鳥上,蕩起的鞦韆爭相飛出綠楊林。
年輕人分開日子每天來遊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註釋
寒食:即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菸火,只吃冷食,故稱“寒食”。
一道:一條。穿:穿過。
演漾:盪漾。涵:沉浸。白芷:一種可入藥的香草。
凡:總共,一共。
蹴(cù)踘(jū):同“蹴鞠”,亦稱“打毬”,即古代踢球的遊戲。蹴,踢。踘,皮製球,球內充塞以柔軟的東西。古時有在寒食蹴鞠的習俗,參見《荊楚歲時記》。
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為古代遊戲用具,相傳是春秋齊桓公時期從北方山戎傳入。
分日:安排好日期,計劃好如何玩。一說猶逐日,意為一天天、每天。又說指春分之日。
清明:節氣名。在夏曆三月初,陽曆四月五日前後,春分之後穀雨之前。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上巳:節日名。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節,有在流水邊洗濯祓除、去除災病的習俗。魏晉以後固定為夏曆三月三日。▲
參考資料:
1、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96-97
創作背景
此詩是王維早期的作品,當作於唐玄宗開元年間的一個早春時節,其具體創作年份未詳。當時王維在長安(今陝西西安)或洛陽(今屬河南)。
參考資料:
1、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96-97
賞析
此詩開頭兩句,寫一道清澈的溪流,穿過桃李花叢;而溪水邊盪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潤的白芷,安逸而柔靜。古代習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時,王公以下,攜眷聚於水畔洗濯,驅除不祥。這裡表現的就是這個習俗,展現的是春天的力量。
三四兩句,寫溪流邊的幾戶人家,落在流水裡的桃李花,又是柔美寧靜的意象,表現出濃厚的早春氣息,有很強的畫面感。
五六兩句又轉換為力量和青春的意象。古代鞦韆是在清明、寒食節前後才有所見,而且僅僅侷限於豪門貴族家的紅男綠女遊戲之用。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寒食之時,造大麥粥,人們常以鬥雞、蹴鞠、打鞦韆為娛樂。這兩句在前四句寫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幾筆不時飛上高空的鞦韆與皮球,使整幅畫面更加充溢這清新靈動的青春活力。尤其是“過”“出”二字用得好,分別寫出了少年男女遊玩時的熱烈氣氛,使人感受到年輕人沉湎於遊樂中的景象,透露出無限的羨慕之情。
最後兩句意謂青春年少的人,應該每天都有開心遊玩的心態,無憂無慮,不用等到清明和上巳兩個節日才出去遊玩,含有及時行樂的意味。
在《寒食城東即事》中,作者表達了“及時行樂”的思想,人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很短暫。詩人認為,如果想要在短暫的時光中去建功立業、修身齊家、做學問,終究都不牢固實在,只有抓緊時間享受快樂才是真實的。全詩描繪出美麗的早春景象,交錯著青春朝氣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寧的閒適氣息,充分體現了王維詩“詩中有畫”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