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礦工同志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善待生命
只有鮮活的生命,才能在闊遠的宇宙空間施展才華、實現抱負;只有健康的生命才能承擔起所有的責任、為社會造福。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生命之舟時常會遇到暴風驟雨和滔天巨浪的摧殘和顛覆,使無以計數的生命之魂不得不面對一次次生離死別的嚴峻考驗。
安全――這沉重的話題,帶給我們的思考確實太沉重了! 據有關資料證明,在中國的各種安全事故中,煤炭生產傷亡人數佔的比重遠遠大於其它行業。我生在煤礦,長在礦山,那高聳的井架,獵獵的紅旗,如同煤礦工人剛直的性格和堅韌的信念,給了我無限的憧憬和嚮往,賦予了我熱愛礦山的精神;那暴怒的黑泉、斷裂的巖壁獰笑著用骯髒的黑手扼殺父老兄弟魂魄,製造的呻吟和痛苦,也使我嚐盡了人生太多艱澀的悲傷。
礦山,這生命的故園—讓我熱戀,使我悲寒。難道我們為之奮鬥的這方聖土的興衰,必然伴有兄弟肢體的殘破、親人無辜的喪失嗎?我不願意。我想,在座的每一位也不會願意。讓我們認真地思考吧! 願望與現實是一對孿生親姊妹,同樣美好但相差萬里。
願望可以不付出就得到,那是海市蜃樓般的虛無的美。現實的美卻需要某種努力才能收穫,這就需要有拼搏和奉獻精神,正所謂“天上不會掉餡餅”。翻開中國煤礦前進的轍印,卻總有人在做“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夢,併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一頁頁翻去,滿篇都是帶血的文字,隱隱透出妻兒寡母嚶嚶的抽泣。
那排列的豎起的鮮紅的文字,向一座座人生浮雕,展現的悲壯不亞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烈,不遜於“三大戰役”的蒼痍,我們看到,那隱於黃泉路中的魂魄,用怎樣的哀怨訴說滿心的不甘,給我們警示。那是誰用“三違”作顏料,構塗的人間悲劇,我們也許無從考證,但那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的悽慘景象卻總也拋之不去,教人心寒。
作為濟三人,都知道我們的前身是原煤炭部第三十二工程處。自1958年建處至1998年,在四十年漫漫征程中,年年有事故,歲歲有哭聲,這是多麼不和諧的一種音符。但我們同時也看到,隨著時代的變遷,先進技術的應用和礦山人安全意識的提高,安全形勢越來越好,事故率越來越少,從處志中我們看到:事故率最多的一年是1965年,這一年僅輕傷就出現了423人,最少的一年是1997年,只出現3名工傷事故。
沿著三十二處生命的年輪慢慢度去,它的歷史折射出這樣一個道理,尊重人才,尊重科學、重視安全生產,就有好的安全形勢。否則,天怒人怨就形成必然。這使我們又想到一句流行了很久的“名言”-不違章不生產。為了小集體的暫時利益,為了個人那點微不足道的收入,就出現了那麼一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看阿,1999,河南平頂山韓莊礦務局二礦“8。
24”特大瓦斯煤塵爆炸,死亡55人,重傷5人;2000,徐州大黃山礦“1。11”透水事故,死亡20人;2001,吉林某礦冒頂透水,死亡21人,江蘇某礦井下爆炸,死亡92人¨¨¨誠然,事故責任者分別受到應有的處分處理,而父母喪子之痛,妻子失夫之悲,兒女無父之苦,又豈能因此告慰。
關心中國煤炭建設的人,常讀《中國煤炭報》的同志,應該記得這樣一個現實:每年開採百萬噸煤炭,中國平均死亡人數約10人,俄羅斯約0。66人,美國約0。038人。可見,中國煤炭生產的安全形勢是多麼嚴峻。我們應該經常地,很好的反思自己,牢記前車之鑑,莫待“亡羊”後才想到“補牢”。
各位領導,礦工同志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善待生命
只有鮮活的生命,才能在闊遠的宇宙空間施展才華、實現抱負;只有健康的生命才能承擔起所有的責任、為社會造福。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生命之舟時常會遇到暴風驟雨和滔天巨浪的摧殘和顛覆,使無以計數的生命之魂不得不面對一次次生離死別的嚴峻考驗。
安全――這沉重的話題,帶給我們的思考確實太沉重了! 據有關資料證明,在中國的各種安全事故中,煤炭生產傷亡人數佔的比重遠遠大於其它行業。我生在煤礦,長在礦山,那高聳的井架,獵獵的紅旗,如同煤礦工人剛直的性格和堅韌的信念,給了我無限的憧憬和嚮往,賦予了我熱愛礦山的精神;那暴怒的黑泉、斷裂的巖壁獰笑著用骯髒的黑手扼殺父老兄弟魂魄,製造的呻吟和痛苦,也使我嚐盡了人生太多艱澀的悲傷。
礦山,這生命的故園—讓我熱戀,使我悲寒。難道我們為之奮鬥的這方聖土的興衰,必然伴有兄弟肢體的殘破、親人無辜的喪失嗎?我不願意。我想,在座的每一位也不會願意。讓我們認真地思考吧! 願望與現實是一對孿生親姊妹,同樣美好但相差萬里。
願望可以不付出就得到,那是海市蜃樓般的虛無的美。現實的美卻需要某種努力才能收穫,這就需要有拼搏和奉獻精神,正所謂“天上不會掉餡餅”。翻開中國煤礦前進的轍印,卻總有人在做“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夢,併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一頁頁翻去,滿篇都是帶血的文字,隱隱透出妻兒寡母嚶嚶的抽泣。
那排列的豎起的鮮紅的文字,向一座座人生浮雕,展現的悲壯不亞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烈,不遜於“三大戰役”的蒼痍,我們看到,那隱於黃泉路中的魂魄,用怎樣的哀怨訴說滿心的不甘,給我們警示。那是誰用“三違”作顏料,構塗的人間悲劇,我們也許無從考證,但那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的悽慘景象卻總也拋之不去,教人心寒。
作為濟三人,都知道我們的前身是原煤炭部第三十二工程處。自1958年建處至1998年,在四十年漫漫征程中,年年有事故,歲歲有哭聲,這是多麼不和諧的一種音符。但我們同時也看到,隨著時代的變遷,先進技術的應用和礦山人安全意識的提高,安全形勢越來越好,事故率越來越少,從處志中我們看到:事故率最多的一年是1965年,這一年僅輕傷就出現了423人,最少的一年是1997年,只出現3名工傷事故。
沿著三十二處生命的年輪慢慢度去,它的歷史折射出這樣一個道理,尊重人才,尊重科學、重視安全生產,就有好的安全形勢。否則,天怒人怨就形成必然。這使我們又想到一句流行了很久的“名言”-不違章不生產。為了小集體的暫時利益,為了個人那點微不足道的收入,就出現了那麼一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看阿,1999,河南平頂山韓莊礦務局二礦“8。
24”特大瓦斯煤塵爆炸,死亡55人,重傷5人;2000,徐州大黃山礦“1。11”透水事故,死亡20人;2001,吉林某礦冒頂透水,死亡21人,江蘇某礦井下爆炸,死亡92人¨¨¨誠然,事故責任者分別受到應有的處分處理,而父母喪子之痛,妻子失夫之悲,兒女無父之苦,又豈能因此告慰。
關心中國煤炭建設的人,常讀《中國煤炭報》的同志,應該記得這樣一個現實:每年開採百萬噸煤炭,中國平均死亡人數約10人,俄羅斯約0。66人,美國約0。038人。可見,中國煤炭生產的安全形勢是多麼嚴峻。我們應該經常地,很好的反思自己,牢記前車之鑑,莫待“亡羊”後才想到“補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