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年10月10號,法國。
達哈貢樞機主教的秘書貝亞提斯來到庫魯古堡,拜訪隱居在這裡的一位畫家。
老畫家讓客人看了他的三幅畫,一幅畫的是聖·約翰,一幅是聖母與聖嬰。另一幅則是一位婦女的肖像畫。
貝亞提斯仔細詢問了這幅肖像畫的名稱,並把老人的義大利語發音用法文寫在日記裡:“蒙娜麗莎” 。達·芬奇把她作為一種理想,一種美的象徵,作為人類世界的歡樂和光明來描繪,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體驗,用畫筆傳達給所有的人。文藝復興的到來使神從神壇上走下來,成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成為這一新時代的標誌而載入史冊。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巨匠萊昂納多·達·芬奇的傳世之作。500年來,有關畫中女子真實身份的論證從未停止過。現在終於由一位德國海德堡大學專家給認證了,他在分析了圖書館內一本約500年曆史的藏書頁空白處潦草的筆記後,確認了達·芬奇所畫的蒙娜麗莎——這位有著神秘微笑的女子閨名麗莎·蓋拉爾迪尼,是義大利佛羅倫薩富商弗朗切斯科·德焦孔多的妻子。英國《每日電訊報》15日援引圖書館發表的宣告稱,“有了這份發現,所有關於蒙娜麗莎身份的疑團都能解開。”
海德堡大學圖書館館長維埃特·普羅布斯特在德國某電視訪談上證實,這份檔案由大學筆跡部負責人阿邁恩·施勒希特博士兩年半前發現。檔案原所有者阿戈斯蒂諾·韋斯普奇與達·芬奇熟識,是當時佛羅倫薩政府官員。他檔案空白處所留筆記中,把達·芬奇比作古希臘藝術家阿佩萊斯,說達·芬奇正同時創作3幅作品,其中之一便是麗莎·德焦孔多的畫像。
檔案標註日期為1503年10月,與專家判斷作品完成的大致時間1503至1506年間剛好吻合。
圖書館發言人介紹說,這份檔案在圖書館公共藏書目錄中早有顯示,但之前並未受到關注。
2007年共接待遊客約830萬人次的法國巴黎羅浮宮,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博物館,擁有超過30萬件藝術品,其中有3.5萬件屬於永久性展覽藏品,是世界上藝術品珍藏最多的博物館之一。達·芬奇的畫作《蒙娜麗莎》(Mona Lisa)是羅浮宮的鎮館之寶,也被稱為“德焦孔多夫人”,其中的姓氏在義大利語中有歡欣快樂之意。16世紀的相關證明檔案稀少,這給不同版本的“蒙娜麗莎身份說”留下了許多發揮空間。
有人說畫中人是當時佛羅倫薩的一位名妓,也有人說她是達·芬奇的母親,熱銷小說《達·芬奇密碼》中說這是達·芬奇的女版自畫像,還有人說她並無原型,是結合了畫家心中完美特徵的理想女性典型。義大利人喬治·瓦沙裡1550年第一次把麗莎·蓋拉爾迪尼與《蒙娜麗莎》聯絡起來。但因為距離作品完成時間已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瓦沙裡說法的可靠性受到懷疑。
義大利研究者朱塞佩·帕朗蒂是《蒙娜麗莎揭秘:萊昂納多的模特的真實身份》一書作者,他整理佛羅倫薩的檔案檔案已有近30年之久。義大利《共和國報》2007年曾報道說,帕朗蒂在佛羅倫薩一所教堂的檔案檔案裡發現了一張死亡通知單,上面有“弗朗切斯科·德焦孔多之妻,死於1542年7月15日,埋葬在聖奧爾索拉(修道院)”字樣。 據帕朗蒂考證,畫中女子是達·芬奇父親朋友的妻子,她與達·芬奇一家還是鄰居。
《蒙娜麗莎》作為世界大師達·芬奇一生的名作之一,它一直被世人蒙上神秘的色彩,神秘而讓人著迷,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藝術品能像《蒙娜麗莎》那樣譽滿全球。現在它的面紗給世人掀開了,讓世人更加的瞭解它,接近它。
1517年10月10號,法國。
達哈貢樞機主教的秘書貝亞提斯來到庫魯古堡,拜訪隱居在這裡的一位畫家。
老畫家讓客人看了他的三幅畫,一幅畫的是聖·約翰,一幅是聖母與聖嬰。另一幅則是一位婦女的肖像畫。
貝亞提斯仔細詢問了這幅肖像畫的名稱,並把老人的義大利語發音用法文寫在日記裡:“蒙娜麗莎” 。達·芬奇把她作為一種理想,一種美的象徵,作為人類世界的歡樂和光明來描繪,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體驗,用畫筆傳達給所有的人。文藝復興的到來使神從神壇上走下來,成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成為這一新時代的標誌而載入史冊。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巨匠萊昂納多·達·芬奇的傳世之作。500年來,有關畫中女子真實身份的論證從未停止過。現在終於由一位德國海德堡大學專家給認證了,他在分析了圖書館內一本約500年曆史的藏書頁空白處潦草的筆記後,確認了達·芬奇所畫的蒙娜麗莎——這位有著神秘微笑的女子閨名麗莎·蓋拉爾迪尼,是義大利佛羅倫薩富商弗朗切斯科·德焦孔多的妻子。英國《每日電訊報》15日援引圖書館發表的宣告稱,“有了這份發現,所有關於蒙娜麗莎身份的疑團都能解開。”
海德堡大學圖書館館長維埃特·普羅布斯特在德國某電視訪談上證實,這份檔案由大學筆跡部負責人阿邁恩·施勒希特博士兩年半前發現。檔案原所有者阿戈斯蒂諾·韋斯普奇與達·芬奇熟識,是當時佛羅倫薩政府官員。他檔案空白處所留筆記中,把達·芬奇比作古希臘藝術家阿佩萊斯,說達·芬奇正同時創作3幅作品,其中之一便是麗莎·德焦孔多的畫像。
檔案標註日期為1503年10月,與專家判斷作品完成的大致時間1503至1506年間剛好吻合。
圖書館發言人介紹說,這份檔案在圖書館公共藏書目錄中早有顯示,但之前並未受到關注。
2007年共接待遊客約830萬人次的法國巴黎羅浮宮,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博物館,擁有超過30萬件藝術品,其中有3.5萬件屬於永久性展覽藏品,是世界上藝術品珍藏最多的博物館之一。達·芬奇的畫作《蒙娜麗莎》(Mona Lisa)是羅浮宮的鎮館之寶,也被稱為“德焦孔多夫人”,其中的姓氏在義大利語中有歡欣快樂之意。16世紀的相關證明檔案稀少,這給不同版本的“蒙娜麗莎身份說”留下了許多發揮空間。
有人說畫中人是當時佛羅倫薩的一位名妓,也有人說她是達·芬奇的母親,熱銷小說《達·芬奇密碼》中說這是達·芬奇的女版自畫像,還有人說她並無原型,是結合了畫家心中完美特徵的理想女性典型。義大利人喬治·瓦沙裡1550年第一次把麗莎·蓋拉爾迪尼與《蒙娜麗莎》聯絡起來。但因為距離作品完成時間已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瓦沙裡說法的可靠性受到懷疑。
義大利研究者朱塞佩·帕朗蒂是《蒙娜麗莎揭秘:萊昂納多的模特的真實身份》一書作者,他整理佛羅倫薩的檔案檔案已有近30年之久。義大利《共和國報》2007年曾報道說,帕朗蒂在佛羅倫薩一所教堂的檔案檔案裡發現了一張死亡通知單,上面有“弗朗切斯科·德焦孔多之妻,死於1542年7月15日,埋葬在聖奧爾索拉(修道院)”字樣。 據帕朗蒂考證,畫中女子是達·芬奇父親朋友的妻子,她與達·芬奇一家還是鄰居。
《蒙娜麗莎》作為世界大師達·芬奇一生的名作之一,它一直被世人蒙上神秘的色彩,神秘而讓人著迷,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藝術品能像《蒙娜麗莎》那樣譽滿全球。現在它的面紗給世人掀開了,讓世人更加的瞭解它,接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