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22002828550

    武松的評價一部《水滸》,最出風頭的人物,就是武松。他在《水滸傳》中所佔篇幅巨大——在評書中還有所謂的“武十回”,把武松渲染、包裝成一個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

    武松就是因為“赤手空拳”打死了一隻危害鄉民的猛虎而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的。至於他後來為哥哥報仇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在快活林醉打蔣門神,在孟州殺了張都監一家十五口等等,算不算英雄行為,那可就各人有不同的看法了。

    《水滸傳》中寫武松出場,是在柴進的莊上。那時候,他已經是個二十多歲的彪形大漢了。書中沒有介紹他的青少年時代,只說他以前在老家清河縣酒後打人,自以為把人家打死了,這才逃到柴進莊上躲避的。

    武松的一生,從認識張青這裡開始轉折。這以前的武松,是非善惡非常清楚;這以後的武松,不但是非善惡不分,而且“善”的一面逐漸消亡,“惡”的一面逐漸增長。這可能和他的人生遭遇有關。以前的武松,雖然是個粗魯的渾人,但是人性不惡;自從在十字坡認了張青做哥哥以後,不知道張青是怎麼“開導”他的,善惡的界線模糊了;血濺鴛鴦樓以後,他的人性,就逐漸向“惡”的一面偏移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開始走下坡路”了。從醉打蔣門神——黑吃黑到血濺鴛鴦樓——濫殺無辜,武松“善殺人者即英雄”的思想已經佔了上風,救人苦難的“俠意識”完全消失,只剩下以我為中心的“霸意識”了。

    武松的性格在《水滸傳》中是最突出的一個。武松屬於性格粗魯的那一類人。縱觀《水滸傳》,性格粗魯的人很多,最典型的如李逵、魯智深,但是武松的性格和李逵、魯智深並不雷同。李逵突出的是蠻橫,魯智深突出的是率性,武松則是剛直。他粗中有細,在正常的場合,能控制自己,不任性胡來;而最最突出的是:他身上有一股“剛強之氣”,為別的好漢們所缺少。

    在柴進莊上,他以一無業遊民身份,因為不滿柴進的冷遇而敢於當面斥責,這是剛強;景陽崗上,十八碗“透瓶香”下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還是剛強;到了陽穀縣,面對潘金蓮的撩撥,武松瞪著眼睛說:“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帶發的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義正詞嚴,擲地有聲,決不拖泥帶水,還是剛強;得知哥哥被害,他沒有恃強殺了嫂嫂報仇,而是蒐集證據,到縣衙要求官辦,貪官受賄不準,武松也只是說:“既然相公不準所告,且卻又理會。”絕不苦求哀告,還是剛強;鬥殺西門慶之後,對街坊說:“小人因與哥哥報仇雪恨,犯罪正當其理,雖死而而不怨。”提著人頭到官府自首,還是剛強;刺配孟州,明知不行賄就要捱打,卻大聲吆喝:“指望老爺送人情與你,半文也沒!我精拳頭有一雙相送!”到了廳上,要打一百殺威棒,他不告病,還要人家打得重些,不要打“人情棒”,也是剛強;身陷都監府,被栽贓陷害,知道不招認就有性命之憂,只得屈打成招,卻“已有越獄之心”,想的是:“能夠掙得性命出去時,卻又理會。”能屈能伸,一意報仇,也是剛強;鴛鴦樓大開殺戒,連殺張都監家大小一十五口,完了蘸血在牆上大書:“殺人者,打虎武松也!”何等剛強!

    林沖在被押解路上對差人唯唯諾諾,而在押解途中自行逃脫不用人救援的,只有武松一人。武松被評為《水滸》第一英雄,受到許多人喜歡,和他的剛強性格,是分不開的。——當然,武松並不是天生的“完人”,在他的身上,也有許多與生俱來的缺點。武松是個粗人,甚至是個渾人。但是他粗中有細,渾而不傻。

    武松不是英雄,並沒有給國家或當地做過什麼貢獻,充其量只是個好漢,但後期更多表現濫殺無辜的惡的一面,好好的一個打虎英雄、一個得力的刑警隊長,最後終於變成了一個殺人放火的強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告訴我冰心的荷花母親的寫作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