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新說事
-
2 # 戰塲YOK1942419
主要是人的意志做成,當時這兩個集團都出現霸主式領袖,他們有這個雄心大志,才能成為統一領袖,意志力較弱的人是不會成功,統一須要的條件不少,是須要有力的領袖一步步達成,沒條件要刻意去創造,配合原來有的就可成事了。
-
3 # 沉140769451
戰國七雄的掘起,除了影響中原地區,同樣也影響周邊各少數民族,匈奴並非最早影響中原民族的少數民族。那些早期影響中原民族的少數民族大多受戰國擴張的打擊,實力下降,而後來的匈奴人得以稱雄北方,在秦統一六國時,匈奴也逐步統一了北方。
大家在讀歷史的時候可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春秋戰國那麼長時間,也沒聽說草原上的民族有多厲害。到了秦漢之際,草原上突然崛起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帝國,那就是匈奴,他們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還包圍了漢高祖劉邦,西漢帝國被迫向匈奴和親。匈奴的崛起顯得非常突然,好像從天而降,到底是什麼原因促成的?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中原和草原的關係說起。
從中國歷史上來看,一直存在中原和草原和交流和博弈。總的來說,中原王朝是農耕文明,人口和財富較多,可以比較低成本地收稅,從而建立起較為穩定統一的國家。草原屬於遊牧文明,人們逐水草而居,戰鬥與生活一體,流動性太強,只能以部落的形式存在,部落的首領就是軍事貴族。由於不能夠低成本收稅,所有無法建立穩定的統一國家,多個部落只能以共同的目的聯合組成聯盟。
從農耕和遊牧的兩種文明交流和貿易來看。農耕是定居文明,經濟可以自給自足,對草原的物品需求較少,所以較為內向,不會主動向草原擴張。草原上的遊牧經濟卻非常碎弱,他們需要從中原上的基本生活用品,如糧食、陶具、布匹等。這也就決定了草原的貿易需求更大。但是貿易的主導權卻操作要中原王朝的手裡,因為中原的財富多,產業結構複雜。
中原對草原最需求的就是馬,因為草原就是天然的馬場,草原馬要遠好於中原馬,可以組建騎兵,在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這也就決定了中原在分裂時,對草原的依賴更強,因為中原分裂時,中原的各國都要組建自己的騎兵,用草原的馬優勢更大。所以,在漫長的春秋戰國時期,雖然中原地區一盤散沙,非常混亂,但草原始終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帝國。原因就是沒有必要,中原的各國都要竟相和草原做生意以獲得馬。我們看到李牧在趙國北部防禦匈奴人經常取勝,除了李牧卓越的軍事才能,更多的是因為匈奴人南下就是較少的部隊,而且目的在於搶掠而不是佔領,沒有很強的凝聚力。漢人軍隊只要軍紀嚴明,統一指揮,就能將其打仗。
到了秦國統一了天下,遊牧文明成了統一國家。情況就不一樣了。原因在於中原王朝統一以後,對草原馬的需求就降低了,而且秦朝嚴刑峻法,對內殘酷剝削,對外努力擴張,根本就沒給草原人貿易的機會。這樣一來,草原就無法再透過貿易的方式從中原得到生活的必需品,實力肯定要迅速變弱。所以才有了“蒙田北築長城,卻匈奴七百餘里”的輝煌戰績。一邊是虎狼之師的秦軍,一邊是尚未整合的草原部落,勝負當然立判。
如果劇情按照這個節奏發展下去,那結局就是中原王朝一直向北擴張,將草原上的部落一個又一個地都消滅掉,從此農耕與遊牧統一了。可歷史不是劇本,不能隨意胡編。
草原上的部落看到中原統一了,貿易不再有救,正常的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必須要自救。自救的辦法是什麼呢?那就是聯合起來。在中原尚未統一的時候,部落都可以和中原做貿易,不會輕易聯合,因為一旦聯合,每個部落都要為聯盟上交一定的財富,這對於本來就缺乏物質財富的草原人來說肯定是不值得的。可中原王朝一旦統一,部落要獲得足夠的生存資源,就要南下搶掠,單個的部落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聯合起來形成聯盟才能有足夠的力量。
由上可知,草原能夠統一其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外部條件,那就是中原統一了。從時間節點來看也完全符合,時間順序和邏輯就是:秦國首先統一,用強大的軍隊打匈奴的分散部落;匈奴為了自保,獲得更多的生存資源,聯合到了一塊,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統一了草原;秦朝時間太短,中原又大亂,西漢在廢墟中誕生,匈奴卻逐漸變強南下搶掠。中原和草原經過了一千多年的鬥爭博弈史,直到清朝穩定得統一了中原和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