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15205683017

      農曆大小月的設定規律:   陰曆定月的方法是:用朔望月週期給出,朔所在日為初一,朔望月長約29.53059日 即29天半多一點,因日曆必須用整數,所以規定農曆大月30天,小月29天。   因小月29天,少計了0.53059日,就得把這少計了的0.53059日加起來放在下一個月,那下個月就有了30天。   即使計了30天,但還多出了0.03059日,又得往下累加。這個數無論大月還是小月,都多出這個數。那麼一年就多出了0.36708日。   三年後,就多出了1.0124日,就必須在這一個小月上加上一天,於是就會出現兩個大月。   即使加了這一日後,還有0.0124日的零頭,又得與0.53059日加起來再往後累加......如此迴圈不已。   農曆閏月的大月和小月設定規律:   農曆閏月一般為29天,是小月。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按上述農曆大小月的設定辦法,將零頭數累加到正好有一天的那一個月如果正逢閏月,就把這多出的一日加在這個閏月上,那麼這個閏月就有了30天,成了大月了。   農曆的大月小月設定很難象公曆一樣找到規律。   在農曆初二傍晚確定當月大小的方法: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可以在初二的日落後(傍晚)觀察西邊的天空有沒有很細的月牙出現,如果有月牙出現,則說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時刻發生較晚,所以這個月應較長,是大月為30天;   沒有月牙出現就說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時刻發生較早,這個就較短,是小月,為29日;   農曆大月時,月亮一般是十六圓(望日),小月時一般是十五圓(望日)。   這個方法在大多數都是準確的,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例外。   公曆和農曆在使用很長時間後產生的誤差,是否會累計到一定的天數後硬型地在當年的天數中刪掉多餘的天數?   曆法制定的依據是天體的運動規律,"公曆和農曆在使用很長時間後產生的誤差",實際上是與天體運動規律的誤差,我們可以人為地刪除多餘的天數,但誰也刪除不了天體的運動規律。因此,決對不會硬型刪掉多餘天數,只會把多餘的天數往後延續地累加下去。   例如農曆:為了協調天體運動規律與日曆編排規律的矛盾,使用了十九年七閏法。十九年七閏之後,就會出現"公曆和農曆在使用很長時間後產生的誤差",這個誤差僅為0.0892日。這已經是夠精確的了!因此,一本農曆過了十九年之後,拿出來仍然可以使用,這相差僅為0.0892日的誤差人們是無法感覺到的。這個誤差0.0892日不會硬型地被人為地刪除,還會繼續地累加下去。加到什麼時候累積足夠一天之後,這一年就會多閏一天。   我們現在知道了這一點,就理解為什麼“農曆平年有十二個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閏年為十三個月,閏年全年383天或384天”了。這多出的一天就是這樣累加而來的。   例如公曆:地球繞太陽一週實際為365.24219天(太陽年),公曆按一年365天計算,每年少計0.24219天,每隔4年少0.96876天,近一天而不足一天,因而公曆每4年閏一天;再繼續累加下去,每隔400年則少96.876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個閏年。閏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這樣需經過3333年才有一天的誤差,而這在時間長河上只是一點點誤差。對於這一點點誤差,恐怕好多代人都感覺不到!在一般人來看,有一些誤差也無關大局。但如果是科研那就要求相當精確了,精確到用毫秒計算。   萬看歷確實比較難推理,說這麼多,就是讓你知道陰曆陽曆規律的設定,日常生活中,就看日曆或者萬看歷就可以了,不必要自己苦思冥想地計算推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白乘舟將欲行,欲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