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728192534657

    1、有這樣一個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實驗,把一隻青蛙冷不防扔進滾燙的油鍋裡,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躍而出,逃離陷境。然後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漸加熱的水鍋裡,這次它感到舒服愜意,以致意識到危險來臨時卻欲躍乏力,最終葬身鍋底。由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青蛙對眼前的危險反映敏感,對還沒有到來的危險反映遲鈍。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實人在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生於憂患”是千古不變的名言,春秋時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是它最好的註冊。那時,勾踐屈服求和,卑身事吳,臥薪嚐膽,又經“十年生聚,十年數訓”,終於轉弱為強,起兵滅掉吳國,成為一代霸主,勾踐何能得以復國?這是亡國之辱的憂患使他發憤、催他奮起的結果。這說明,當困難重重、欲退無路時,人們常常能顯出非凡的毅力,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潛能,拼死殺出重圍,開拓出一條生路。

    3、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們卻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於安樂”。這方面的例子莫過於闖王了。1644年春,闖王攻入北京,以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農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義時打天下的叱吒風雲的氣魄喪失殆盡,只圖在北京城中享受安樂,“日日過年”,李自成想早日稱帝、牛金星想當太平宰相,諸將想營造府第。當清兵入關,明朝武裝捲土重來時,起義軍卻一敗不可收拾。這令我想起歐陽修說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句話老。險情環生時人們能睜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險為夷;安逸享樂中卻意志消退,銳氣全無,結果一敗塗地。

    4、秦朝末年,農民陳勝首舉義旗,對抗暴秦,後稱王.富貴了的陳勝不僅忘記了少年時的承諾,而且變的貪圖享樂,最終兵敗被殺 。

    5、狼捕食鹿,人們想讓鹿不被狼捕殺而殺死狼。他們違背了" 優勝劣汰" 的原則。由 此,狼便越來越少,本想鹿應該增多了,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這是為什麼?是因為, 鹿缺少了憂患,只顧自由自在的生活。原來有狼追鹿,鹿就會奔跑,現在,狼沒有了, 鹿的體質也必然下降,直至死亡。可見,憂患的作用不僅對人,對社會,對整個自然界 也是有極大好處的。

    6、比如愛迪生,為人類做了巨大貢獻,而他小時侯卻家境貧寒,所以,他省吃儉用、 積攢零錢、購置儀器、配件,創出一千三百多項發明,才得以人類社會發生了鉅變。這 又憑著什麼?還不是憑藉他的智慧與刻苦鑽研精神,而這精神從哪兒來?不屈不撓的精 神就是憂患的結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憂患的思想,只有抱著這樣一種態度,自己 的學業就會有成,自己的事業才會成功!

    7、一個退休老幹部,年輕時飽經風霜,現在 過上好日子後整天只想怎樣養生,如何享受,最終墮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樣的例子 還有很多,這些人做出這些行為的原因何在?原因在於他心中沒有憂患做支撐,結果就 像那些鹿一樣敗下陣來,最終被社會淘汰。

    8、文王拘而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流》;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首,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由此可見,逆境並不是壞事,應把它作為崛起的動力。

    9、歐陽修說過,優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忘身.我們生活在這麼幸福的年代,更應該記住這一點.

    10、牧羊人發現羊少了幾隻,原來有狼吃羊,牧羊人將狼殺死,而羊因沒了天敵,開始安樂,一個個連跑都跑不動,牧羊人又牽來了幾隻狼,羊群才開始強壯起來。還有人做過實驗,相同的羊,處於憂患之中的就是比安樂的強壯。因此,在自然界中,有時我們可以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生所愛”這首歌除了在西遊降魔篇裡應用還有在哪部電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