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思思

    資管新規後,目前理財產品是打破剛性兌付的,不管政信類專案,還是銀行理財,都是沒有保本保息了,因而實行的是“賣者盡責,買者自擔”。

    坦白地講,政信類產品作為理財的其中一個種類,也會出現風險。比如違約的風險。政信專案一般是透過地方政府旗下的融資平臺進行融資,主要是用於基建為主,比如城市安置房建設,比如修建水利公路,比如承接工業園轉移等。

    違約了怎麼處置

    很多投資者會看中政信專案,主要是覺得背後有兜底作用,其實政信專案確實有出現過一部分違約。違約並不可怕,違約並不代表著錢拿不回來,而是需要延長時間給融資方處置,比如處置抵押物或質押物,比如讓擔保公司發揮擔保作用,這樣透過各種方式回籠資金或再融資。

    跑路可能性不大

    政信專案跑路的可能性不大,畢竟是受公眾監督融資平臺,但國家並不會出臺相關措施來強制地方融資平臺按時還款,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麼就與2018年出臺的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相悖了,融資也是需要市場化,遵循市場規律的。

    在2017年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後,出臺並實行“地方政府債務終身問責”,比如前任官員離職了,留下的債務問題,不能拍屁股就走了,撒手不管,沒處理好的債務問題伴隨到這官員的終身制,以此規範地方政府的融資行為。

    結語

    目前大部分政信產品還是比較可靠的,畢竟一旦違約,毀的是地方融資信譽,想要再融資就難上加難了。但我們作為投資者,必須要有風險意識及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敬畏風險,敬畏市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小龍有沒有主動去挑戰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