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戴上手套擦淚》這部小說,也知道與這部小說同步的影視早已上市,據說在瑞典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觀看併為之落淚。有想看的衝動,卻又遲遲不敢點開,害怕自己會上癮,會心疼,會落淚。為主人翁,為自己。
本傑明在虔誠的宗教家庭長大,因傳教認識了保羅,保羅卻對他說:“你認識真正的自己嗎?”這句話有如針尖刺入本傑明的心,而他的迴應彷彿告誡一般:“我這輩子,只是想愛一個願意愛我的人。”
那一晚,在保羅家的聖誕派對上,本傑明遇見了拉斯穆斯,整座城市開始下起雪來……
故事也由此展開。這是小說《戴上手套擦淚》裡的橋段,八十年代的斯德哥爾摩,一個刻意被遺忘的時代,一份永志不渝的愛情,一場自由與選擇的反覆辯證。
“我這輩子,只是想愛一個願意愛我的人”。
乍一聽,這句話是多麼的擲地有聲,因為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說這句話的人是多麼的瞭解自己的人生追求,以及對愛情的胸有成竹。
可是,當我們再次細嚼這句話,會慢慢發現,這句話又含有多少卑微和無奈。
我想要愛情,但是僅僅是想要一個願意愛我的人,似乎給我們的潛臺詞是:不管我愛不愛Ta,喜不喜歡Ta,也不管Ta是誰,Ta是做什麼的,只要Ta愛我,那麼Ta就是我想要的人,我想要的愛人。這樣的愛情,光想想,不用經歷,就已經卑微到極點。
張愛玲說,在胡蘭成面前她低到塵埃裡。那也是因為愛啊,因為愛,可以縱容他的所有,可以不惜委屈自己只求他安好。
似乎一切都有預兆,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本傑明遇到了一個願意愛他的人,兩個人一見鍾情。只是那個願意愛他的人跟他一樣,是個男人。他們從此陷入世人所不齒的同性戀圈子。他不敢帶“女朋友”回家,他深情地愛著,卻也備受煎熬著。他們想打破這個荒唐的傳統戀愛規則,卻一次一次被現實碰得頭破血流。兩個人不得不經歷相遇相愛分離這樣的庸俗的讓人痛恨的歷程,只是最終讓他們分開的是死亡,艾滋病的蔓延,剝奪了他們生和繼續相愛的權利。
小說大致的情節是這樣。一開始就寫到了艾滋病患者瀕臨死亡的點滴細節,我不看細看,又忍不住細看,心裡糾糾的疼。說不出來是哪裡難受,就是整個人心如刀割。
現在同性戀越來越多,有的國家和地區也漸漸接受了他們。可是現實生活中一旦談起同性戀,或是在路上遇到同性戀者,人們還是會投去鄙夷的眼神,說出來的話也不甚友好。不過,我個人對他們是理解和尊重的。因為我是一個活在愛情裡的人,這一生可以貧窮,但不可以沒有愛情。
對於愛情,我向往,且深情。我眼裡的愛情沒有年齡和地域的差別,也不刻意追求門當戶對。愛情,這個東西,碰到了就是碰到了,是兩個眼神和心靈的碰撞。那一刻,除了愛你,我一無所長。你在,你是一切,你不在,一切是你。只要你一個眼神肯定,我就天涯海角隨你去。當愛情來了,什麼都擋不住,又何況性別呢?
所以,我理解本傑明和拉斯穆斯的愛情。只是他們的故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悲劇收場,讀了忍不住跟著心碎。
“人生,我唯一的人生,我唯一擁有的人生,我唯一能得到的人生,也是我唯一想過的人生。”
這是小說封面上的話。其實從拿到這部小說的時候,封面的話就讓我心生歡喜。我喜歡這樣的句子,掩卷沉思之後,有一種淡淡的憂傷。我的人生呢?這可是我唯一的人生呵!也是我唯一能得到的人生,可是,這是我唯一想過的人生嗎?身邊的這個人,是我今生今世想要的人嗎?罷了,這可是我此生唯一可以相伴的人啊!餘生悠長,且行且珍惜。
我這一生,只是想要愛一個願意愛我的人!
我看了《戴上手套擦淚》這部小說,也知道與這部小說同步的影視早已上市,據說在瑞典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觀看併為之落淚。有想看的衝動,卻又遲遲不敢點開,害怕自己會上癮,會心疼,會落淚。為主人翁,為自己。
本傑明在虔誠的宗教家庭長大,因傳教認識了保羅,保羅卻對他說:“你認識真正的自己嗎?”這句話有如針尖刺入本傑明的心,而他的迴應彷彿告誡一般:“我這輩子,只是想愛一個願意愛我的人。”
那一晚,在保羅家的聖誕派對上,本傑明遇見了拉斯穆斯,整座城市開始下起雪來……
我這輩子,只是想愛一個願意愛我的人故事也由此展開。這是小說《戴上手套擦淚》裡的橋段,八十年代的斯德哥爾摩,一個刻意被遺忘的時代,一份永志不渝的愛情,一場自由與選擇的反覆辯證。
“我這輩子,只是想愛一個願意愛我的人”。
乍一聽,這句話是多麼的擲地有聲,因為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說這句話的人是多麼的瞭解自己的人生追求,以及對愛情的胸有成竹。
可是,當我們再次細嚼這句話,會慢慢發現,這句話又含有多少卑微和無奈。
我想要愛情,但是僅僅是想要一個願意愛我的人,似乎給我們的潛臺詞是:不管我愛不愛Ta,喜不喜歡Ta,也不管Ta是誰,Ta是做什麼的,只要Ta愛我,那麼Ta就是我想要的人,我想要的愛人。這樣的愛情,光想想,不用經歷,就已經卑微到極點。
張愛玲說,在胡蘭成面前她低到塵埃裡。那也是因為愛啊,因為愛,可以縱容他的所有,可以不惜委屈自己只求他安好。
似乎一切都有預兆,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本傑明遇到了一個願意愛他的人,兩個人一見鍾情。只是那個願意愛他的人跟他一樣,是個男人。他們從此陷入世人所不齒的同性戀圈子。他不敢帶“女朋友”回家,他深情地愛著,卻也備受煎熬著。他們想打破這個荒唐的傳統戀愛規則,卻一次一次被現實碰得頭破血流。兩個人不得不經歷相遇相愛分離這樣的庸俗的讓人痛恨的歷程,只是最終讓他們分開的是死亡,艾滋病的蔓延,剝奪了他們生和繼續相愛的權利。
小說大致的情節是這樣。一開始就寫到了艾滋病患者瀕臨死亡的點滴細節,我不看細看,又忍不住細看,心裡糾糾的疼。說不出來是哪裡難受,就是整個人心如刀割。
現在同性戀越來越多,有的國家和地區也漸漸接受了他們。可是現實生活中一旦談起同性戀,或是在路上遇到同性戀者,人們還是會投去鄙夷的眼神,說出來的話也不甚友好。不過,我個人對他們是理解和尊重的。因為我是一個活在愛情裡的人,這一生可以貧窮,但不可以沒有愛情。
對於愛情,我向往,且深情。我眼裡的愛情沒有年齡和地域的差別,也不刻意追求門當戶對。愛情,這個東西,碰到了就是碰到了,是兩個眼神和心靈的碰撞。那一刻,除了愛你,我一無所長。你在,你是一切,你不在,一切是你。只要你一個眼神肯定,我就天涯海角隨你去。當愛情來了,什麼都擋不住,又何況性別呢?
所以,我理解本傑明和拉斯穆斯的愛情。只是他們的故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悲劇收場,讀了忍不住跟著心碎。
“人生,我唯一的人生,我唯一擁有的人生,我唯一能得到的人生,也是我唯一想過的人生。”
這是小說封面上的話。其實從拿到這部小說的時候,封面的話就讓我心生歡喜。我喜歡這樣的句子,掩卷沉思之後,有一種淡淡的憂傷。我的人生呢?這可是我唯一的人生呵!也是我唯一能得到的人生,可是,這是我唯一想過的人生嗎?身邊的這個人,是我今生今世想要的人嗎?罷了,這可是我此生唯一可以相伴的人啊!餘生悠長,且行且珍惜。
我這一生,只是想要愛一個願意愛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