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天擔憂的老太太
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一個開傘店的;二女兒成為洗衣店的主管。這樣,老太太晴天怕大女兒家雨傘賣不出去,雨天又擔心二女兒家衣服曬不幹,整天憂心忡忡。
後來,有人對老太太說:“老太太,您真有福氣,晴天二女兒家顧客盈門,雨天大女兒家生意興隆。”老太太這麼一想,哎,還真是啊!就這麼簡單的換個角度看問題,從此整天擔憂的老太太就變得無憂無慮了。
2、發明家愛迪生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研究了8000多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後,有人問他:你已經失敗了8000多次,還繼續研究有什麼用?愛迪生說,我從來都沒有失敗過,相反,我發現了8000多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問題就截然不同了。
有時候,能從失敗中走出來也是一種成功,能夠從失敗中看到收穫,才是最真實的收穫,如果你整天沉浸在失敗的痛苦之中,那麼你永遠無法成功。
3、山上有什麼好玩的嗎?
一群興致勃勃的人在登山的路上,遇到了從山上下來的滿身疲憊的人。於是,登山的人問下山的人說,怎麼樣?山上有什麼好玩的嗎?下山的人有些滿臉失望地說,沒有,什麼也沒有,只是一座破廟……,也有些說山上的風景很不錯,登高望遠,遠處風景無限!
如果你是登山的,聽到這些話,你是停滯不前,滿心失望呢還是繼續攀登?這個時候,你只有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每個人對同樣的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要給自己一個微笑,給自己一次機會,自己爬上去看個究竟,其實,你看到的風景跟別人看到的風景雖然是一樣的,但感覺並不一樣。
4、富貴不全還是富貴無邊?
中國有一位著名的國畫家俞仲林擅長畫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幅他親手所繪的牡丹,回去以後,高興地掛在客廳裡。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為這朵牡丹沒有畫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角,豈不是“富貴不全”嗎?
此人一看也大為吃驚,認為牡丹缺了一邊總是不妥,拿回去準備請俞仲林重畫一幅。俞仲林聽了他的理由,靈機一動,告訴買主,既然牡丹代表富貴,那麼缺一邊,不就是富貴無邊嗎?那人聽了他的解釋,覺得有理,高高興興地捧著畫回去了。
同一幅畫,因為心態不同,便產生了不同的看法。所以,凡事都應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往好處想,不要看什麼都不順眼,要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這樣就會少些煩惱、苦痛、牢騷,多些歡樂、平安。
5、牢騷滿腹者,不妨換個角度看問題。
相傳,有個寺院的住持,給寺院裡立下了一個特別的規矩:每到年底,寺院裡的和尚都要面對住持說兩個字。第一年年底,住持問新和尚心裡想說什麼,新和尚說:“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問他心裡最想說什麼,他回答說:“食劣。”
第三年年底,他沒等住持問便說:“告辭。”住持望著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語地說:“心中有魔,難成正果,可惜!可惜!”新和尚選擇了人生的背面,他對待世事都持一種消極的心態,不知道換個角度看問題,總是一味地抱怨。而正是因為他的抱怨,也讓他失去了修成正果的機會。
牢騷也好,抱怨也罷,都是因為抱有的心態不對,看問題的角度不對,如果能夠以積極的心態,能夠樂觀地換個角度看問題,相信人的心情會一下子好起來。
事物在一個人心中的好壞,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在於人的心態,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牢騷滿腹者,不妨換個角度看問題,讓樂觀主宰自己,心情肯定會不一樣。
1、整天擔憂的老太太
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一個開傘店的;二女兒成為洗衣店的主管。這樣,老太太晴天怕大女兒家雨傘賣不出去,雨天又擔心二女兒家衣服曬不幹,整天憂心忡忡。
後來,有人對老太太說:“老太太,您真有福氣,晴天二女兒家顧客盈門,雨天大女兒家生意興隆。”老太太這麼一想,哎,還真是啊!就這麼簡單的換個角度看問題,從此整天擔憂的老太太就變得無憂無慮了。
2、發明家愛迪生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研究了8000多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後,有人問他:你已經失敗了8000多次,還繼續研究有什麼用?愛迪生說,我從來都沒有失敗過,相反,我發現了8000多種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問題就截然不同了。
有時候,能從失敗中走出來也是一種成功,能夠從失敗中看到收穫,才是最真實的收穫,如果你整天沉浸在失敗的痛苦之中,那麼你永遠無法成功。
3、山上有什麼好玩的嗎?
一群興致勃勃的人在登山的路上,遇到了從山上下來的滿身疲憊的人。於是,登山的人問下山的人說,怎麼樣?山上有什麼好玩的嗎?下山的人有些滿臉失望地說,沒有,什麼也沒有,只是一座破廟……,也有些說山上的風景很不錯,登高望遠,遠處風景無限!
如果你是登山的,聽到這些話,你是停滯不前,滿心失望呢還是繼續攀登?這個時候,你只有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每個人對同樣的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要給自己一個微笑,給自己一次機會,自己爬上去看個究竟,其實,你看到的風景跟別人看到的風景雖然是一樣的,但感覺並不一樣。
4、富貴不全還是富貴無邊?
中國有一位著名的國畫家俞仲林擅長畫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幅他親手所繪的牡丹,回去以後,高興地掛在客廳裡。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為這朵牡丹沒有畫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角,豈不是“富貴不全”嗎?
此人一看也大為吃驚,認為牡丹缺了一邊總是不妥,拿回去準備請俞仲林重畫一幅。俞仲林聽了他的理由,靈機一動,告訴買主,既然牡丹代表富貴,那麼缺一邊,不就是富貴無邊嗎?那人聽了他的解釋,覺得有理,高高興興地捧著畫回去了。
同一幅畫,因為心態不同,便產生了不同的看法。所以,凡事都應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往好處想,不要看什麼都不順眼,要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這樣就會少些煩惱、苦痛、牢騷,多些歡樂、平安。
5、牢騷滿腹者,不妨換個角度看問題。
相傳,有個寺院的住持,給寺院裡立下了一個特別的規矩:每到年底,寺院裡的和尚都要面對住持說兩個字。第一年年底,住持問新和尚心裡想說什麼,新和尚說:“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問他心裡最想說什麼,他回答說:“食劣。”
第三年年底,他沒等住持問便說:“告辭。”住持望著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語地說:“心中有魔,難成正果,可惜!可惜!”新和尚選擇了人生的背面,他對待世事都持一種消極的心態,不知道換個角度看問題,總是一味地抱怨。而正是因為他的抱怨,也讓他失去了修成正果的機會。
牢騷也好,抱怨也罷,都是因為抱有的心態不對,看問題的角度不對,如果能夠以積極的心態,能夠樂觀地換個角度看問題,相信人的心情會一下子好起來。
事物在一個人心中的好壞,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在於人的心態,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牢騷滿腹者,不妨換個角度看問題,讓樂觀主宰自己,心情肯定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