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他揪心的是,納粹掌權的德國,以空前的速度重振軍備,建立了在當時令所有軍人羨慕的現代化軍隊,不僅有獨立的空軍,而且裝甲師的發展更是獨樹一幟。而美國上下還在渾渾噩噩、停滯不前,還在自欺欺人式的享受著和平的時光。
看不下去的麥克阿瑟,分別向總統和國防部提交了國防建設報告,呼籲重視軍備。然而,他的一番論調,顯然與盛行的和平主義思想格格不入。在民眾看來,戰爭就是由軍火商和具有政治野心的少數人造成的,受苦受難的一定是大眾。
大家比較熟悉的電影《西線無戰事》,就是當時國內主流思想的真實寫照。儘管美國參加一戰比較晚,但也損失慘重,民眾抵制戰爭的情緒很大。儘管可以理解,但忽視軍備顯然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他們看來,不發展軍備就能制止戰爭。
作為陸軍參謀長的麥克阿瑟,利用一切機會發表演說、到處宣講,試圖喚醒全民的備戰意識,但效果甚微。更讓他失望的是,去比茲堡大學演講,居然有一幫主張綏靖主義的人,來到會場進行抗議示威,甚至不得不動用警察來維持秩序。
更有甚者,美國雜誌專門進行了一次民意測試,顯示大多數人都不願為國參軍,並將結果交給了麥克阿瑟,請他對此發表建議。這分明就是挑釁,麥克阿瑟嚴厲譴責道:“為國而戰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和平只能用武力來保衛”。
麥克阿瑟為了喚醒民眾的憂患意識,不辭辛勞地為軍隊和戰備辯護。不明就裡的民眾說他是“戰爭販子”、“好戰分子”。同時,政府的精英們也表示極大的反感,在他們看來,發展軍隊是麥克阿瑟別有用心,實現個人政治野心的手段。
百口莫辯的麥克阿瑟,高調血洗老兵,強調軍隊作用。
1932年,嚴重的經濟危機,引發了美國國內動盪,抗議不斷、示威不止,特別是退伍軍人為生活所迫,組織了一場向華盛頓進軍的請願運動。這些一無所有、飢腸轆轆的人聚集在國會大廈附近,人數越來越多,已達2萬多人。
他們希望政府伸出援手,提前支付退役金渡過難關,但這個議案在參議院遭到否決,退伍軍人們決定留下來堅持到底,並與來清場的警察發生了激烈衝突。混亂中,有2名退伍軍人被打死,2名受傷,被徹底激怒的老兵們奮起反擊。
5000名老兵將600名警察團團圍住,形勢急轉直下,警察已經控制不了局面了。但在麥克阿瑟看來,這是彰顯軍隊作用的大好機會,他要用事實,狠狠地煽那些官僚們一記耳光,在國家緊急時刻唯一能指望的只有軍隊,看他們還敢刁難軍隊嗎?
當總統命令出動部隊時,他決定大顯身手。不僅親自帶隊,而且穿上鮮明的軍禮服,肩上的4顆將星格外惹眼。作為其高階參謀的艾森豪威爾,勸他不要這樣,“街頭打架,將軍犯不上插手”,而在興頭上的麥克阿瑟,怎能放過這樣的機會。
不僅吹噓軍隊將美國從一場災難中拯救出來,而且強調國家擁有一支強大軍隊的重要性。顯然,他把這次行動當成一次炫耀行動,以喚起當局對軍備的重視。當然,麥克阿瑟的高調處置確實收到了一些效果,國會對軍隊的需求不再苛刻了。
意外的是,這件事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全國各地的人們,將矛頭都指向了“罪魁禍首”麥克阿瑟,譴責他向曾經為國家而戰的老兵們下手,是一件令人作嘔的事情。一時間,謾罵聲不斷,他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儘管他的初衷是想透過一個事件或者戰爭,達到實現擴充軍備,提高軍費的目的,但他卻可恥地選擇了對付老兵,做了一件極不光彩的事情,是其軍人生涯中最大的汙點,也是日後被人飽受詬病、評價不高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
更讓他揪心的是,納粹掌權的德國,以空前的速度重振軍備,建立了在當時令所有軍人羨慕的現代化軍隊,不僅有獨立的空軍,而且裝甲師的發展更是獨樹一幟。而美國上下還在渾渾噩噩、停滯不前,還在自欺欺人式的享受著和平的時光。
看不下去的麥克阿瑟,分別向總統和國防部提交了國防建設報告,呼籲重視軍備。然而,他的一番論調,顯然與盛行的和平主義思想格格不入。在民眾看來,戰爭就是由軍火商和具有政治野心的少數人造成的,受苦受難的一定是大眾。
大家比較熟悉的電影《西線無戰事》,就是當時國內主流思想的真實寫照。儘管美國參加一戰比較晚,但也損失慘重,民眾抵制戰爭的情緒很大。儘管可以理解,但忽視軍備顯然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他們看來,不發展軍備就能制止戰爭。
作為陸軍參謀長的麥克阿瑟,利用一切機會發表演說、到處宣講,試圖喚醒全民的備戰意識,但效果甚微。更讓他失望的是,去比茲堡大學演講,居然有一幫主張綏靖主義的人,來到會場進行抗議示威,甚至不得不動用警察來維持秩序。
更有甚者,美國雜誌專門進行了一次民意測試,顯示大多數人都不願為國參軍,並將結果交給了麥克阿瑟,請他對此發表建議。這分明就是挑釁,麥克阿瑟嚴厲譴責道:“為國而戰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和平只能用武力來保衛”。
麥克阿瑟為了喚醒民眾的憂患意識,不辭辛勞地為軍隊和戰備辯護。不明就裡的民眾說他是“戰爭販子”、“好戰分子”。同時,政府的精英們也表示極大的反感,在他們看來,發展軍隊是麥克阿瑟別有用心,實現個人政治野心的手段。
百口莫辯的麥克阿瑟,高調血洗老兵,強調軍隊作用。
1932年,嚴重的經濟危機,引發了美國國內動盪,抗議不斷、示威不止,特別是退伍軍人為生活所迫,組織了一場向華盛頓進軍的請願運動。這些一無所有、飢腸轆轆的人聚集在國會大廈附近,人數越來越多,已達2萬多人。
他們希望政府伸出援手,提前支付退役金渡過難關,但這個議案在參議院遭到否決,退伍軍人們決定留下來堅持到底,並與來清場的警察發生了激烈衝突。混亂中,有2名退伍軍人被打死,2名受傷,被徹底激怒的老兵們奮起反擊。
5000名老兵將600名警察團團圍住,形勢急轉直下,警察已經控制不了局面了。但在麥克阿瑟看來,這是彰顯軍隊作用的大好機會,他要用事實,狠狠地煽那些官僚們一記耳光,在國家緊急時刻唯一能指望的只有軍隊,看他們還敢刁難軍隊嗎?
當總統命令出動部隊時,他決定大顯身手。不僅親自帶隊,而且穿上鮮明的軍禮服,肩上的4顆將星格外惹眼。作為其高階參謀的艾森豪威爾,勸他不要這樣,“街頭打架,將軍犯不上插手”,而在興頭上的麥克阿瑟,怎能放過這樣的機會。
不僅吹噓軍隊將美國從一場災難中拯救出來,而且強調國家擁有一支強大軍隊的重要性。顯然,他把這次行動當成一次炫耀行動,以喚起當局對軍備的重視。當然,麥克阿瑟的高調處置確實收到了一些效果,國會對軍隊的需求不再苛刻了。
意外的是,這件事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全國各地的人們,將矛頭都指向了“罪魁禍首”麥克阿瑟,譴責他向曾經為國家而戰的老兵們下手,是一件令人作嘔的事情。一時間,謾罵聲不斷,他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儘管他的初衷是想透過一個事件或者戰爭,達到實現擴充軍備,提高軍費的目的,但他卻可恥地選擇了對付老兵,做了一件極不光彩的事情,是其軍人生涯中最大的汙點,也是日後被人飽受詬病、評價不高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