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源流
齊(Qí 齊)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為炎帝后裔姜太公之後,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和《元和姓纂》所載,炎帝之裔,太公望子牙被封於營丘,建立齊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臨淄),子孫以國為氏。《通志.氏族略》載:“太公望封於齊,子孫以國為氏。”春秋末年,齊國國勢衰危,君權逐漸為大臣田氏所取代,姜姓的後裔有以國為氏,稱為齊氏。
2、出自姬姓,為春秋時衛國大夫齊子之後,以祖字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和《姓氏考略》所載,春秋時衛大夫齊子之後,其名不可考,齊子為其字。其子孫以祖父之字命姓,成為齊姓一支。
3、出自是姓,為唐代宣城郡司馬齊光之後,改為齊姓。據《元和姓纂》所載,唐代宣城郡司馬齊光,原姓是,其後代改姓齊氏。
4、出自他族改姓而來:
① 據《晉書》所載(下同),武都氐人有齊姓。
② 清滿洲八旗姓喜塔喇氏、齊佳氏等均有改為齊姓者。
④ 今滿、赫哲、蒙古等民族均有齊姓。
得姓始祖: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說字望),因為商末呂華人,又名呂尚,炎帝后裔。是商末周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曾垂釣於渭水之濱,被周文王禮聘為輔助大臣。武王伐商時,任統兵師氏(簡稱師),被尊為師尚父,號太公望,又號太師尚父。在牧野會戰中,殲敵立功,是周朝的第一開國功臣。成王時封於齊,建都營丘,授以征討五侯九伯的特權,地位在各封國之上。春秋末年,田氏代齊後,原齊國王族乃以國為氏,稱齊姓,尊姜太公為齊姓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1、由上文可知,齊姓源起周代的齊國。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被迫承認田和為齊侯。至此,齊國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史稱田氏代齊。因田氏代齊並未發生大規模的流血衝突,屬於一種和平演變,故齊姓子孫大多仍留居齊國。
2、春秋後期,有史料表明,齊姓開始向河南、河北等地播遷。秦漢之際,齊姓在北方的分佈之地更多,並在高陽郡、中山郡、汝南郡等地形成大的聚落,後經繁衍,逐漸形成了齊姓高陽郡望、中山郡望、汝南郡望。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軍閥紛爭,夷族入侵,中原一帶,十室九空,因高陽、中山二郡遠離中原,而汝南郡地處中原腹地,汝南齊姓跟中原其他姓氏一樣飽受戰爭之亂,無奈只得舉族逃難。
3、此際到唐初,汝南齊姓幾遭滅頂之災,遷徙於南方勢在必行,本渴望戰爭一結束,即迴歸故里,無奈戰火連綿,和平之境遙遙無期,只得安家定居,子孫留籍異鄉。唐代,由於政治清明,社會安定,高陽、中山二郡的齊姓繁衍的尤為昌盛,可謂枝繁葉茂,高官不斷。而前期播遷到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的齊姓也發展起來。
4、宋元之際,由於趙構偏安江南,齊姓在南方分佈更廣,而北方之齊姓在外族統治後,反而戰爭較少,故此際北方齊姓依舊繁衍的很盛。明初,山西齊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明清之際,有少數齊姓渡海赴臺,進而播遷海外。清乾隆以後,河北、河南、山東之齊姓闖關東者甚眾。
5、如今,齊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東北三省和河北、河南為多,上述五省之齊姓約佔全國漢族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三、宗族特徵
1、齊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於北,而盛於北。
2、齊姓在唐代時尤為風光。此期出現了齊姓歷史上的兩位宰相,即齊映、齊抗。兩位宰相均出身於官宦世家。且齊映為瀛州高陽人,齊抗為定州義豐人,為齊姓高陽、中山郡望做了很好的註腳。
一、姓氏源流
齊(Qí 齊)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為炎帝后裔姜太公之後,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和《元和姓纂》所載,炎帝之裔,太公望子牙被封於營丘,建立齊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臨淄),子孫以國為氏。《通志.氏族略》載:“太公望封於齊,子孫以國為氏。”春秋末年,齊國國勢衰危,君權逐漸為大臣田氏所取代,姜姓的後裔有以國為氏,稱為齊氏。
2、出自姬姓,為春秋時衛國大夫齊子之後,以祖字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和《姓氏考略》所載,春秋時衛大夫齊子之後,其名不可考,齊子為其字。其子孫以祖父之字命姓,成為齊姓一支。
3、出自是姓,為唐代宣城郡司馬齊光之後,改為齊姓。據《元和姓纂》所載,唐代宣城郡司馬齊光,原姓是,其後代改姓齊氏。
4、出自他族改姓而來:
① 據《晉書》所載(下同),武都氐人有齊姓。
② 清滿洲八旗姓喜塔喇氏、齊佳氏等均有改為齊姓者。
④ 今滿、赫哲、蒙古等民族均有齊姓。
得姓始祖: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說字望),因為商末呂華人,又名呂尚,炎帝后裔。是商末周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曾垂釣於渭水之濱,被周文王禮聘為輔助大臣。武王伐商時,任統兵師氏(簡稱師),被尊為師尚父,號太公望,又號太師尚父。在牧野會戰中,殲敵立功,是周朝的第一開國功臣。成王時封於齊,建都營丘,授以征討五侯九伯的特權,地位在各封國之上。春秋末年,田氏代齊後,原齊國王族乃以國為氏,稱齊姓,尊姜太公為齊姓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1、由上文可知,齊姓源起周代的齊國。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被迫承認田和為齊侯。至此,齊國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史稱田氏代齊。因田氏代齊並未發生大規模的流血衝突,屬於一種和平演變,故齊姓子孫大多仍留居齊國。
2、春秋後期,有史料表明,齊姓開始向河南、河北等地播遷。秦漢之際,齊姓在北方的分佈之地更多,並在高陽郡、中山郡、汝南郡等地形成大的聚落,後經繁衍,逐漸形成了齊姓高陽郡望、中山郡望、汝南郡望。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軍閥紛爭,夷族入侵,中原一帶,十室九空,因高陽、中山二郡遠離中原,而汝南郡地處中原腹地,汝南齊姓跟中原其他姓氏一樣飽受戰爭之亂,無奈只得舉族逃難。
3、此際到唐初,汝南齊姓幾遭滅頂之災,遷徙於南方勢在必行,本渴望戰爭一結束,即迴歸故里,無奈戰火連綿,和平之境遙遙無期,只得安家定居,子孫留籍異鄉。唐代,由於政治清明,社會安定,高陽、中山二郡的齊姓繁衍的尤為昌盛,可謂枝繁葉茂,高官不斷。而前期播遷到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的齊姓也發展起來。
4、宋元之際,由於趙構偏安江南,齊姓在南方分佈更廣,而北方之齊姓在外族統治後,反而戰爭較少,故此際北方齊姓依舊繁衍的很盛。明初,山西齊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明清之際,有少數齊姓渡海赴臺,進而播遷海外。清乾隆以後,河北、河南、山東之齊姓闖關東者甚眾。
5、如今,齊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東北三省和河北、河南為多,上述五省之齊姓約佔全國漢族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三、宗族特徵
1、齊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於北,而盛於北。
2、齊姓在唐代時尤為風光。此期出現了齊姓歷史上的兩位宰相,即齊映、齊抗。兩位宰相均出身於官宦世家。且齊映為瀛州高陽人,齊抗為定州義豐人,為齊姓高陽、中山郡望做了很好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