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于謙為明朝續命兩百年,也跟土木堡之變一樣為明朝留下了禍根。
12
回覆列表
  • 1 # 姚氏互聯

    醫生能夠讓你長壽已經不得了了,還能保證你不死?你都說了,續命200年,那禍根跟他有啥關係?續命的200年間,什麼問題不能解決?但是氣數這個沒辦法,跟于謙也沒關係。

  • 2 # 奇聞一覽

    公元1398年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駕崩,同年于謙出生。或許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或許是巧合。不管怎麼說,于謙都將成為大明王朝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官至少保。少年的于謙胸懷大志,一心報效祖國!永樂十九人,中進士,後任兵部侍郎。

    公元1449年,瓦刺大軍在也先的率領下南下進犯,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準備親征。兵部侍郎于謙等大臣諫言不能親征,但是明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最終由於王振毫無軍事能力,在土木堡明英宗被瓦刺大軍俘獲。頓時,朝野震驚不已。

    明英宗被俘之後,朝中由明英宗弟弟朱祁鈺監國,于謙為兵部侍郎,正在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打算要遷都南京的時候,于謙極力反對。認為,遷都不可,一旦遷都,百姓人心惶惶,軍心不穩,就會動搖大明的統治。為了穩定人心軍心,于謙建議朱祁鈺登基繼位,就這樣,朱祁鈺被推上了歷史的舞臺。

    也先俘獲明英宗之後,打算用英宗作為籌碼勒索明朝,但是于謙不為所動,他認為社稷比君王要重要的多,不能為了英宗一人而誤了江山社稷。況且大明有了皇帝。軍心穩定,不懼也先的威脅。也先只好率領大軍進攻北京,于謙率領大軍禦敵,自己親自督戰。最終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也先同意議和,歸還英宗,並且開通兩國貿易往來。大大發展了邊境地區的經濟。

    明英宗被俘之後,于謙的沉著穩重,以及他的治國領兵之才,穩住了皇帝被俘之後大明趨於失控的局面。並且在北京保衛戰中,完美的取得了勝利,保住了首都,保住了差點崩塌的大明江山。所以說,于謙一人之力為大明,續命200年實不為過。

    那麼為什麼說于謙也為大明埋下了滅亡的禍根呢?

    明英宗被俘後,朱祁鈺繼位,重用於謙,于謙統領兵部的時候,明朝的軍制發生了根本上的變化。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設立了五軍都督府,是統領全國的最高軍事機構,大都督為最高長官。所謂的五軍都督府為中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分管16個都司,下設200多衛所,每個衛所5600人。這就是明朝的衛所制。

    與六部中的兵部相比,五軍都督府有調兵遣將,以及選拔武將的權力,兵部只負責後勤保障以及行政事務。可見,這種體制下,五軍都督府軍權遠大於兵部,朝堂上的文臣是沒辦法插手軍事事務的。

    土木堡之變後,于謙在新繼位的皇帝朱祁鈺的支援下,挺身而出。並且指導皇帝對宦官勢利進行打擊,使文臣地位空前提升。于謙在軍事上為了擊敗瓦刺,對京城衛隊,以及京營三大軍進行了改編,組成團營,徹底打亂了軍隊原來的制度,並且增設了都御使提督各營事務一職。這樣做使得朝中群臣可以參與軍事事務。與此同時。于謙又打敗也先,迎回英宗。功不可沒。朝堂上也沒什麼異議。就這樣。于謙把軍事權力轉移到了兵部文臣手裡。五軍都督府名存實亡!

    透過文臣和武將在軍事上的鬥爭,由於土木堡之變,使得文臣取得了勝利。從此大明朝的軍事指揮權落到了文臣一邊,武將的地位越來越低,到了明朝末年,指揮打仗的都是文臣,袁崇煥,孫承憲,孫傳庭都是文臣,文臣指揮軍隊,本身就非常不靠譜。加上自土木堡之後武將的地位下滑,導致軍隊的戰鬥力下降。面對戰鬥力以及軍事才能卓越的後金,以及農民起義軍的時候,屢戰屢敗,為大明王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究其原因就在於謙對軍隊制度的改革。把軍隊控制在文臣手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點紫不太紅也不太紫顏色不深不淺很漂亮那叫什麼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