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景星館聞
-
2 # 師訓無憂
一個人讀書的多少,決定了他對自己、他人和世界的認知程度,也決定了一個人的見識和格局。只讀了一百本書的人,與讀了成千上萬本書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對人生和幸福感的體驗也是不同的。
那麼,如何讀書才能提升見識,豐富我們的人生體驗呢?茂木健一郎的這本《如何用讀書改造大腦》,恰好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這本《如何用讀書改造大腦》中,茂木健一郎同樣用深入淺出的講述方式,向我們道出瞭如何用讀書鍛鍊大腦,具體要讀什麼樣的書,以及如何科學讀書的方法。
茂木健一郎本人的閱讀經歷十分豐富,而他最終決定了自己的終身事業,也是因為遇到了他自己的人生之書。作為閱讀的深度受益者,茂木健一郎將自己的讀書經驗毫不保留地分享了出來。如果你希望通過讀書提升見識,豐富自我,那麼這本書就不容錯過了。
一、讀書要有點負荷。
人的大腦,就像一個單純的小孩子。當我們做了一件事而感到高興時,大腦就會想要再體驗一次。比如,吃到某種好吃的食物,下一次還想再吃一次。
大腦的成長模式,就是以“快樂”為基礎的。我們只要利用好它的這種單純性,讓它覺得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自然就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們要注意區分兩種不同的“快樂”,一種是偷懶的快樂,一種是挑戰的快樂。瀏覽網上的資訊文章或輕鬆無需動腦的閱讀,在茂木健一郎看來就像是休閒逛街,是一種偷懶的快樂。人們只是在知識和資訊的表面漂流,大腦得不到鍛鍊,精神上也很難成長。
而認真閱讀一本好書,就像進入健身房鍛鍊,雖然很辛苦,但是一旦完成自己原來以為辦不到的挑戰,讀書就會變成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比如,原本用一天才能讀完的書在三個小時內集中讀完,就會讓人體驗到挑戰成功的快樂。如此不斷地重複這一過程,讀書就會變得越來越輕鬆。
讀書需要有一點負荷,太過輕鬆就會讓大腦鬆懈,從而得不到鍛鍊。我們只有像鍛鍊肌肉一樣鍛鍊大腦,才能把書越讀越薄,越讀越深。
茂木健一郎建議在選擇書籍時,既不要過於淺顯,也不要過於艱深,最好是閱讀時有一定難度,但是讀完能讓自己感到開心的書籍。
二、讀點“有危險”的書。
林語堂曾說,沒有閱讀習慣的人,就像被監禁於周遭的環境中。他的生活完全公式化,只限於和幾個朋友接觸,只看到他生活環境中發生的事情,無法逃脫這個監獄。
更進一步說,一個人既有的知識和經驗,也是一座認知牢獄,讓人只能停留在狹隘的認知層面上。而要打破這座認知牢獄,茂木健一郎建議,不妨讀一些有“危險性”的書籍。
這類書籍可能會顛覆你的既有認知,衝擊你的三觀,給你帶來精神上的動搖。例如喬治·奧威爾的《一九八四》,這本書籍描述的極權政治,不僅剝奪人的自由,還控制人的思想。無處不在的恐怖監視和身心壓抑,讓人心有慼慼的同時,也難免深刻的反思。
再比如《異類》這本書。當我們被的成功學雞湯灌輸“努力就會成功”時,《異類》告訴我們,即使智商超過愛因斯坦,沒有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機遇加持,你可能只能做一個平凡人。
讀有“危險性”的書籍,可以瞭解與自己以往完全不同的想法,精神上的衝擊也可以轉變成思考的契機。在平衡與融合新舊認知的過程中,我們的思維認知也會走向一個新的高度。
三、大腦適合“雜食”。
日本有一位叫做木村秋則的農民,他耗時八年,在世界上首先培育出了無需農藥、天然有機的蘋果。
這八年時間裡,他最初只關注如何讓樹枝看起來旺盛、避免蟲害等問題,但嘗試了各種方法之後,蘋果樹依然沒有結出果實。後來,他又從土壤著手,還原野生植被,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迴圈。土壤質量好起來之後,果樹就健康的結果了。
讀書也是一樣的。大量的讀書可以讓知識像腐葉一般在頭腦中發酵,從而形成優質的土壤。有了肥沃的土壤,才能結出智慧與見識的果實。
梁啟超曾擔心樑思成所學太專,把生活過得單調乏味,就專門寫信叮囑他,學問範圍要涉獵廣泛一些,尤其要多看文學和文藝科學類的書籍。
雖然術業專攻也非常重要,但是不挑剔的“雜食”,廣泛涉獵各種書籍,可以讓我們思維更加開闊,在面對同一問題時有多方面視角的解讀。
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裡,茂木健一郎精心挑選了十部書籍,涉及人性、思維、以及生活的各個方面,非常值得借鑑。
另外,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中,茂木健一郎也提出了不少有趣的觀點,比如,所謂學習就是閱讀、把書籍當成一件時尚單品來搭配服裝、同時閱讀多本書等等,讓人備受啟發。
更難得的是,讀這一本書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一座認知“叢林”。茂木健一郎在分享讀書經驗時提到的六十多本書籍,就像散落各處的明珠,把它們列入你的閱讀清單,相信會讓你受益無窮。
如茂木健一郎所言,讀書是一件單純的酷事。無論讀書方法有多少,樂趣都是最好的誘餌。想要用讀書提升見識,其實沒有那麼難。找一本能引起自己共鳴的書籍,從頭至尾認真地讀一遍。重複這個過程,如推倒多米諾骨牌,閱讀量不斷累積的同時,思維認知自然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改變。
-
3 # 快樂的囉嗦
面對同一件事情,做出的決策不同,而行為不同,行為的不同導致了結果不同。不同結果又在進一步影響到個人。眾多的不同這結果也就導致每個人命運的不同。認知的不同決定了每個人的命運的不同。
如何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呢?也說給我自己聽。
1 多讀書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讀書是最快捷,最簡單,最廉價提高認知水平的途徑。依照本人讀書的經驗,還是要多讀經典,跨學科的讀。多讀歷史書籍。以史為鑑,可以讓自己在認知水平提高的同時,能夠避免走很多彎路,找到解決方法。多讀佛,道,儒等東西方經典書籍。建立對這個世界本質的基本認知。心理學,科技,名著等等。建立自己的一個世界觀。
3多與人交流也是非常直接和快捷提升認知的方法。由於網際網路的發達使得我們可以同不同行業的高手有直接交流的機會,你需要哪個行業,或者哪方面的專家去幫你解決問題,或者開啟認識不同圈層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獲得。和厲害的高手直接交流勝過你看很多書。
4 多提問,面對問題多角度去思考。面對問題不要憑直覺去做判斷或者下定義,調動我們大量的精力去分析、推倒、思辨。不要錯過全面認識事物的機會。
只有建立在高水平認知的情況下,你的努力才會有結果。否則只是浪費生命而已。
-
4 # 書生蔡哥
如何幫助不想讀書的人提升認識?
一,首先,要了解他(她)的知識狀況、思想狀況和智力狀況,找到問題所在,才能夠對症下藥、因材施教。
二,其次,在情感上加強投入,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當其在情感上親近你的時候,就會容易認同你所講的道理。
三,再有,教育教學要講求方式方法,難易適度,形式生動,風格活潑,令其容易得到成就感。
四,還有,採取適度的有效的激勵措施。
-
5 # 一飛1988沖天
提升認知並不是一定要靠讀書來實現,實際現在有很多種方式,生活中很多事也要靠經歷來提升認知。多觀察多實踐也可以啊
-
6 # Mr7Liu
有些人不適合一味地讀書,生性靈活好動,一味地讀死書可能會刻板,除了讀書可以用眼睛去看周圍,動手動腦去做,有人去引導反而會更好,不失去本性的提升
-
7 # 北辰小先生
現在這個社會就是亂花醉欲迷人眼,能獲得短期快感的渠道太多了。我覺得要幫助一個人提升認知,首先要讓他的心靜下來,而這也許需要塑造一個摒棄獲得短期收益的空間,定一個小目標,能達成又不好達成,但這個過程中可以讓他獨立思考達成目標所需要的條件,當他開始思考問題,帶著目的性去獲取知識,他的認知也隨之改變。
-
8 # 酒盞輕紗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閱人無數太難了,聽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最好。所以言傳不如身教。對於不愛讀書的人,所謂寶劍配英雄,你對他說教,猶如馴服烈馬,沒有本事是很難做到的。
-
9 # 別動我鑰匙
現在有個行業很發達,自媒體,就是網紅之類的。
不喜歡讀書,可以選擇一些正能量的視屏,或者自媒體人創作的東西給他看看,這個估計能起到作用吧。
還有慢慢提高他的三觀,以後會慢慢改正過來,說不定會讀書的。
-
10 # 黎嘟嘟
首先,環境氛圍很重要,如果你是想讓孩子好好讀書,結果自己在旁邊一邊監督一邊玩手機,這樣即使孩子拿著書也看不進去
回覆列表
感謝題主提出的問題,非常榮幸能夠做出回答。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多讀書是提高認知水平的最快、最簡單、最便宜的方法。根據我的閱讀經驗,我仍然需要閱讀更多的經典和跨學科的書籍。多讀些歷史書。從歷史中學習可以幫助你避免許多彎路,找到解決方案,同時提高你的認知水平。多讀一些東西方的經典書籍,比如佛教、道教和儒教。建立對這個世界本質的基本理解。心理學、科學技術、古典文學等。樹立自己的世界觀。
2 《傳習錄》記錄了明朝一位偉大的學者王陽明,和他的門徒之間的對話。問:“我仍然感覺很好。事情發生的時候是不同的,不是嗎?”王先生說:“我只知道如何休息,不必約束自己。這種暫時的事情會導致傾銷。一個人在站起來之前必須提高自己的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和平與穩定,才能實現運動與穩定。”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無事可做時,他們可以保持內心的平靜,當遇到問題時,他們會感到恐慌。王陽明認為,只有通過經驗才能鍛鍊一個人的心靈,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擁有一顆堅強的心並真正成長。這個觀點很有意義。許多經歷。古人有句諺語:通過經驗來鍛鍊頭腦意味著通過經歷更多的事情來提高自己的頭腦和能力。許多你認為與實際情況不同的事情,所以只有在你經歷之後,你才能對自己有一個客觀和準確的瞭解。
與人多交流也是提高認知的一種非常直接和快速的方式。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可以有機會與非專業領域的專家直接交流(651,208)。你需要哪個專業,或者哪個領域的專家來幫你解決問題,或者開啟不同的圈子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獲得。與其讀很多書,不如直接和有能力的專家交流。
4.面對問題時,多問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面對問題,不要憑直覺去判斷或定義它,要調動大量的精力去分析、推下和思考。不要錯過全面瞭解事物的機會。
更多的總結,更多的反思。利用上帝的思維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理解。寫更多的日記,每天記錄一天的得失。讓自己能夠不斷提高,長時間積累增長很快。新東方的俞敏洪有這樣的習慣。隨著對自己認識的不斷提高,他最終從一名大學教師成為了教育組的主席。好習慣總是有益於人們的一生。
只有建立在高度認知的基礎上,你的努力才會有成果。否則,這只是浪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