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是三國經典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場戰役最後是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天下魏蜀吳三分的基礎。既然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那麼曹操到底損失了多少兵馬?
關於兵力,曹操方面,《三國志·吳主傳》注引的《江表傳》裡記載曹操赤壁之戰之前有給孫權一封書信,信中稱曹軍有八十萬,此乃虛數,恐嚇之言,古今史學界無一認同此數。那麼到底有多少人呢?
我們先從戰前的形勢說起,劉表基本全據荊州, 北部曹操佔據一小部分,劉備蹲在新野,孫權殺黃祖,叩開荊州東門,佔據江夏數縣,劉琮成為繼承人,劉琦出鎮江夏。建安十三年秋,曹操開始統兵南征,隨後劉表因病去世,劉備1萬多人南下準備去江陵,同時關羽率領水軍沿漢水前往江陵,曹操率五千精銳騎兵,晝夜追擊三百餘里,在當陽長坂追上劉備,大戰一場,損失數千人馬,劉備帶數十人前往漢水渡口遇到關羽的水軍,也顧不上佔據江陵物資直接去江夏會合劉琦,劉琦鎮守江夏,1萬多部隊,關羽的水軍五千餘人,所以整個劉氏軍隊僅有1.5-2萬人左右(位於夏口一帶)。
孫權的部隊,歷史記載也比較明確:孫權派給周瑜的部隊為3萬人用於同曹軍直接作戰。另外估計孫權自己還帶領著2萬人左右的戰略預備隊,位於周瑜的後方(柴桑)。
孫權方面與劉備合軍後兵力也大約有五萬人左右,經過分析可以一戰,於是從江夏溯江而上,準備迎戰曹操軍。雙方在赤壁附近遭遇,一場遭遇戰拉開序幕。而交戰的方式就是水軍對水軍。不用說,這裡的水軍就是曹操招收的劉琮數萬水軍。根據史書記載:劉琮投降曹操的軍隊為7萬多人,水軍佔多數,大約4萬餘人。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隊不過15~16萬人,新收降的劉表軍頂多7~8萬。所以曹操全國的軍隊合計23萬多人。
曹操南征荊州時,從十五六萬北方軍人中抽調出步兵八萬人、騎兵一萬餘人,加上荊州7萬,荊州曹軍主要分為兩個軍團,曹操本部和趙儼、程昱軍。而真正參與赤壁之戰,是曹操本部人馬,曹操本部分佈於烏林、赤壁,水軍和陸軍並進,不過這隻部隊應當是水軍為主。趙儼、程昱軍都督7軍,大約5萬人,不在赤壁戰場。長沙、桂陽、零陵、武陵等南四郡僅僅被撫定,曹軍從來沒到過那裡,曹軍還要分兵駐守江陵、襄陽等地,曹仁至少就有二萬兵力留在了江陵,所以前線參戰兵力還是4-5萬之數。就區域性赤壁之戰,雙方的實際兵力對比為4-5萬比3萬,曹軍佔優,劉備的江夏1.5萬人沒有參戰(僅在曹軍撤退時才投入追擊),曹軍的2.5萬水軍是新投降的,軍心不穩、士氣和戰鬥力都不高,而戰鬥力強的2萬中原陸軍又不善水戰還得了瘟疫,才導致赤壁之戰的失敗。
此戰,水軍2.5萬基本全軍覆沒是沒有問題的:戰船全部燒光(周瑜燒的加上自己燒的),水軍又是新投降的,估計除了被燒、殺死和俘虜的以外,其餘的都四散逃命了;2萬中原陸軍是曹操的精銳,不會潰散,估計被燒、殺、病死、被俘以及逃跑途中踐踏而死的有4~5千人,總計3萬人。
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是曹軍損失大半即三分之二左右。這與上面的分析很吻合——4-5萬的三分之二大約為3萬。所以說,曹軍在赤壁之戰中的實際損失為3萬人,整個荊州戰役的損失為3.5萬人。即使這樣,這也是曹操一生中損失最大,失敗最慘的一次戰役了。曹操撤到江陵後,統計損失發現:進攻江東必須的水軍損失了2.5萬人,僅剩下不到1萬新投降的水軍是無法再向江東進兵了。這是停止進攻的最關鍵原因。
赤壁之戰,是三國經典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場戰役最後是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天下魏蜀吳三分的基礎。既然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那麼曹操到底損失了多少兵馬?
關於兵力,曹操方面,《三國志·吳主傳》注引的《江表傳》裡記載曹操赤壁之戰之前有給孫權一封書信,信中稱曹軍有八十萬,此乃虛數,恐嚇之言,古今史學界無一認同此數。那麼到底有多少人呢?
我們先從戰前的形勢說起,劉表基本全據荊州, 北部曹操佔據一小部分,劉備蹲在新野,孫權殺黃祖,叩開荊州東門,佔據江夏數縣,劉琮成為繼承人,劉琦出鎮江夏。建安十三年秋,曹操開始統兵南征,隨後劉表因病去世,劉備1萬多人南下準備去江陵,同時關羽率領水軍沿漢水前往江陵,曹操率五千精銳騎兵,晝夜追擊三百餘里,在當陽長坂追上劉備,大戰一場,損失數千人馬,劉備帶數十人前往漢水渡口遇到關羽的水軍,也顧不上佔據江陵物資直接去江夏會合劉琦,劉琦鎮守江夏,1萬多部隊,關羽的水軍五千餘人,所以整個劉氏軍隊僅有1.5-2萬人左右(位於夏口一帶)。
孫權的部隊,歷史記載也比較明確:孫權派給周瑜的部隊為3萬人用於同曹軍直接作戰。另外估計孫權自己還帶領著2萬人左右的戰略預備隊,位於周瑜的後方(柴桑)。
孫權方面與劉備合軍後兵力也大約有五萬人左右,經過分析可以一戰,於是從江夏溯江而上,準備迎戰曹操軍。雙方在赤壁附近遭遇,一場遭遇戰拉開序幕。而交戰的方式就是水軍對水軍。不用說,這裡的水軍就是曹操招收的劉琮數萬水軍。根據史書記載:劉琮投降曹操的軍隊為7萬多人,水軍佔多數,大約4萬餘人。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隊不過15~16萬人,新收降的劉表軍頂多7~8萬。所以曹操全國的軍隊合計23萬多人。
曹操南征荊州時,從十五六萬北方軍人中抽調出步兵八萬人、騎兵一萬餘人,加上荊州7萬,荊州曹軍主要分為兩個軍團,曹操本部和趙儼、程昱軍。而真正參與赤壁之戰,是曹操本部人馬,曹操本部分佈於烏林、赤壁,水軍和陸軍並進,不過這隻部隊應當是水軍為主。趙儼、程昱軍都督7軍,大約5萬人,不在赤壁戰場。長沙、桂陽、零陵、武陵等南四郡僅僅被撫定,曹軍從來沒到過那裡,曹軍還要分兵駐守江陵、襄陽等地,曹仁至少就有二萬兵力留在了江陵,所以前線參戰兵力還是4-5萬之數。就區域性赤壁之戰,雙方的實際兵力對比為4-5萬比3萬,曹軍佔優,劉備的江夏1.5萬人沒有參戰(僅在曹軍撤退時才投入追擊),曹軍的2.5萬水軍是新投降的,軍心不穩、士氣和戰鬥力都不高,而戰鬥力強的2萬中原陸軍又不善水戰還得了瘟疫,才導致赤壁之戰的失敗。
此戰,水軍2.5萬基本全軍覆沒是沒有問題的:戰船全部燒光(周瑜燒的加上自己燒的),水軍又是新投降的,估計除了被燒、殺死和俘虜的以外,其餘的都四散逃命了;2萬中原陸軍是曹操的精銳,不會潰散,估計被燒、殺、病死、被俘以及逃跑途中踐踏而死的有4~5千人,總計3萬人。
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是曹軍損失大半即三分之二左右。這與上面的分析很吻合——4-5萬的三分之二大約為3萬。所以說,曹軍在赤壁之戰中的實際損失為3萬人,整個荊州戰役的損失為3.5萬人。即使這樣,這也是曹操一生中損失最大,失敗最慘的一次戰役了。曹操撤到江陵後,統計損失發現:進攻江東必須的水軍損失了2.5萬人,僅剩下不到1萬新投降的水軍是無法再向江東進兵了。這是停止進攻的最關鍵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