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然知道

    人類受精卵發育過程就體現了生命進化歷程,從單細胞的受精卵到數十個細胞的原始胚胎,然後不同的位置的細胞分化為大腦、軀幹、四肢,直到神經系統基本成熟分娩。

    地球生命的演化歷程是相當複雜的,但至少在目前的證據鏈下,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大約起源於38億-42億年前,此前科學家在加拿大一處山脈中找到了大約這個時間段內的古老生物化石,類似於現代的鐵細菌那樣的古細菌,屬於單細胞生物,此後的二十億年左右漸漸出現了多細胞生物,中間的二十億年生命的形態沒有發生特別大的變化。如今有個觀點,早期的地球地表放射性物質急鉀等含量更高,天然本底輻射更強,細胞的核酸很容易發生隨機的損傷與變異,這樣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新的單細胞生物,靠不甚緊密的關係聯絡起來的多細胞生物每個細胞都隨機的突變,不利於多細胞生物的協同生存和演化。

    直到地殼中放射物質含量下降後,生物受輻射影響的隨機變異更穩定,於是相似的細胞可以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共生或者簡單的多細胞生命模式,相同細胞或者不同細胞之間保持著相對緊密的聯絡,隨後不斷髮展壯大,生命構成越來越複雜,需要有特殊的構造給所有的細胞供給氧氣和營養,需要另外的系統調節排程組織的活動,於是血液系統和神經系統出現了,也需要更強的運動能力,才能使多細胞體較好地實現趨利避害,於是生物進化出了多樣的運動方式,有在海底爬行的、有固著於海底的、也有可以遊動的,而這反映在生命的結構上。

    動物受精卵的發育歷程就大概是這樣的模式。地球生命共同起源的證據之一是組織胚胎學,不管是人還是牛、羊、豬、魚、兩棲動物等,最初受精卵的發育模式是一樣的,就是分裂增生形成數十個同樣細胞構成的囊胚,然後細胞分層,不同的位置細胞基因選擇性表達開始向不同的組織器官演化,剛開始人類和很多動物的演化也是一樣的,只不過時間上有快有慢。

    直到大腦神經中樞開始出現後,不同動物的胚胎開始有了較大的區別,有的有尾巴、有的尾巴逐漸縮回,基因的差異開始顯現威力,使不同物種胚胎的外觀差異越來越明朗,但拿人類和豬胚胎來說,拋開外形的差異,組織臟器的發育時間順序也是高度相似的,這又是相似基因作用的結果。現代基因技術測序表明,人類和豬、鼠等哺乳動物的基因相似性也相當高,佐證了人類和動物有共同起源的說法。生命源於水,因此羊水環境和成分、血液成分、組織液成分都和海水的組成成分有較高的相似,人體密度和海水差不多,離子種類和濃度也十分接近。

    至於題主說的就是更復雜的了,是人類對生命分類的依據之一,現代對生物的界門綱屬種的劃分就是根據相似性或者發育上的相似性歸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生理構造和發育過程都有差異,但是都具備脊索,因此都被歸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每一綱中的物種又因為相似性劃分科屬種,比如貓科、犬科和靈長動物,而這也能反映演化上的先後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人今天慘敗爵士,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交易能解決目前的困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