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營養學教授劉政

    以前這確實是在老年人身上比較常見。但是,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呈年輕化趨勢,而且越來越明顯。

    比如心梗,這本來主要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是國內某大型三甲醫院最近五年來的心梗患者資料統計,中青年的發病率佔了將近1/3左右。特備是高強度的行業,容易出現英年早逝的情況。

    高血壓、糖尿病也是如此,如果單位每年體檢,相信有不少會查出異常。

    所以,預防這些富貴病,一定要從年輕時候抓起,控制飲食、改變熬夜習慣,避免過度緊張,戒菸限酒等。任何一種不良行為都可能導致這些病年輕化。

  • 2 # 夢裡芳華253979359

    這三種病,與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高度相關。老年人是重災區。但是中年人甚至青年人也同樣面臨發病率上升。高熱量,高糖,高油脂高鹽高蛋白是由豐富的飲食結構提供的。比如各類禽類產品,豬牛羊肉產品,各酒樓飯店供應的豐富的海鮮,南北菜系。人們的結婚慶典,生日宴請,同學聚會,朋友聚會單位年底聚餐,親人歡聚等。華人就生活在人情社會里。無酒不成席,無聚不言歡。有請人必到。吃吃吃,喝喝喝的飲食文化深入人心。所以想不得這三高太難了。三高的發病年齡不僅限於老年人,中年青年也在加速跟進。從防病治病的角度說,形勢嚴峻。

  • 3 # 只有營養師知道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或糖尿病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可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也開始出現患心腦血管疾病的跡象,而且逐漸遞增,只是至少年輕人群代謝更旺盛,日常的活動更多,消耗能力更強,加上更多年輕人有一顆保持良好身材的心願,也更注重節制飲食,誘發這些“富貴病”的機率要更低一些,不過這些慢性心腦血管疾病可絕對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想想在二三十年前,我們哪聽過什麼糖尿病、痛風,連高血壓、高血脂症也是比較陌生,也就短短几十年的時間,這些疾病從原來的幾百萬人爆發到上億,光是糖尿病一項疾病中國就有一億一千萬人左右。這些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是全球死亡率一直排名前兩名的原因,而且這種快速增長不僅僅是中國,整個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巴西、印尼、墨西哥等國家同樣有相同的趨勢,不僅是呈向上趨勢,而且還逐步趨向年輕化,這句額度是應該讓人引起重視的眼中問題。

    不過引起這些慢性心腦血管疾病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近年來大規模的資料發現,三高、糖尿病、痛風等疾病和我們的現代生活絕對是密不可分的,例如糖尿病,有90%的二型糖尿病患者超重或患有肥胖症,而如果注重控制自己體重,身材勻稱、飲食更加節制的人,他換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會低至少3倍。我們的社會從發展開始,逐步多了不少“加工類”食物的問世,例如精緻糕點、罐頭食物、火腿、膨化零食,甜飲料等,正是因為這些方便食物的出現,更多的人群攝入超標熱量,甚至吃成胖子,這種情況可並不樂觀,相繼地,我們的人群中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動物實驗中,科學家也發現,吃成肥鼠或長期攝入高脂高糖飲食的小鼠更容易出現血糖升高、血脂升高等問題,另一些先天得到了高血脂、肥胖等遺傳資訊的小鼠也比普通小鼠更容易發生心腦血管問題。

    而我們的現代生活就是如此,比起祖父輩我們不再出現食不果腹、每天勤勞運動的生活習慣,而暴飲暴食、缺乏運動、久坐不動、高壓力等才是更符合現代生活的詞語,而這些心腦血管問題也基本就是因為現代生活所導致的。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在自然選擇的漫長道路上,生物的本質就是需要儲存自己、繁衍後代,把自己的遺傳物質流傳下去。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都需求能量供應,在遠古狩獵生活或大自然中食物並不是隨處可見的,所以相對來說擴大能量攝入,減少能量輸出就是最合適的方式,我們篩選出的基因也更喜愛攝入高脂,懶惰不好動,儲存體力。可在如今的生活,這些基因卻失去了原本它的有利效果,我們攝入的油脂、糖分等能量過剩,而運動少又無法得到消耗,最終只能越來越多累積在體內,造成血脂、血糖都偏高的情況,而這一系列情況又會引起高血壓。與其說它們是富貴病、老年病,更確切的應該是“現代生活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銳雯猩紅新面板炸裂,戴安娜科技感十足,寒冰俏皮可愛,即將上線新面板你喜歡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