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請喊我小馬Horse
-
2 # 歷史畫中人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他在行刺董卓失敗後,連夜騎馬逃走。他一直逃到陳留,找到父親曹嵩,與之訴說董卓殘暴不仁之事,並決定散盡家財,招兵買馬,討伐董卓,恢復漢室江山。自從曹操“發矯詔”,豎起“忠義”二字的招兵白旗,有志青年接踵而來,“如雨駢集”。
這些人中,以曹、夏侯兩姓本家兄弟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勢力最大,他們各自帶了千餘人來入夥。
二、曹操宗族中,只有曹操入仕過,並且從舉孝廉,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拜騎都尉,濟南相,東郡太守。無論是見識,對朝廷和天下的把握,在當時的宗族中恐怕無人出其右者,這也是宗族能死心塌地的原因之一。
三、曹操不是那種草率起兵,急功近利之輩,早在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打算廢靈帝擁合肥侯,意圖謀反聯絡曹操時,就被他拒絕了,後來他們果然失敗了。
曹操的家族
根據歷史記載,他的家世可大有來頭,因為他祖上曹參在西漢的時候便是丞相,而他父親的義父,又是在漢朝時期有名的權宦,在加上自己的家族從祖上開始就為漢室效力,可謂是風光一時,雖然他不能和袁家兄弟進行匹敵,但是也算是一個比較大的官二代了。正因為如此,他的勢力也算是相當的大,最起碼比劉備這樣開局一個碗的,強了太多太多。
要知道,在當時東漢末年的時候,中央的權力已經漸漸的弱化,向曹操這樣的地方大勢力,便逐漸抬頭,要不然就袁家兄弟這樣一個非劉氏宗親的人,怎麼可能屯的上十萬的兵馬,要知道,在古代的時候,皇帝最為忌諱的,便是自己的臣子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因為他們的這些私人武裝對於皇帝本身來說,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而漢王朝末年各地方大勢力的崛起,就可以從這些地方看出中央的權力在不斷的下移,地方的不斷做大。而這同時也是給了這些地方豪強能夠突破中央限制,鞏固自己實力的一個機會和機遇。
在漢朝的時候,如果你的祖輩對於朝廷有著特殊的汗馬功勞,那麼朝廷就會封給他一定的官職和爵位,大家不要小瞧這樣的爵位,他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兒子、孫子以及曾孫子不斷傳遞的,所以由此可見,這便是一種權力的世襲傳遞,同時也會導致一個家族的做大。
夏侯氏的祖先是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夏侯嬰和漢高祖劉邦是鐵哥們,因功封為汝陰侯。經過四百年的發展,夏侯家也是沛國譙郡的名門望族,在當地有很大的影響。
古代比較注重家族勢力,只有一個家族的人,抱成一團,集合大家的力量,才可能幹成大事。如曾國藩利用自己的宗族及親朋好友關係,組成威震天下的湘軍,順利鎮壓太平天國。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這四位曹操的本家兄弟,就是曹操的宗族勢力,他們各自也有親朋好友,可以輕鬆聚集千人,一同投奔曹操,鎮壓黃巾軍,討伐董卓。
公元184年,華夏大地上爆發了張角三兄弟為首的黃巾軍動亂,他們頭扎黃巾,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燒殺搶掠,無所不為。這場動亂持續了數年,朝廷無力鎮壓,只能委派地方自行籌建軍隊保境安民。
-
3 # 路之意
東漢末年,國家動盪,豪傑四起,軍閥們紛紛起兵割據一方。在那個戰亂不斷,你爭我奪的時代,唯有手握兵權才能安穩立足,然後方有資格與天下英雄一較高低。我們熟悉的曹操在一開始起兵的時候就有數位宗室中的兄弟或者子侄們前來投奔,其中就包括鼎鼎有名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人。而且這些人不是空著手來的,他們還帶著族中的私兵多達上千人。
第一:曹操的祖先聲名顯赫。本身就是東漢豪門大族出身,與只有姻親關係的親戚實力自然不弱。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西漢高祖功臣曹參乃是曹操的祖先,東漢時期宦官曹騰也在政治舞臺上有所作為,為東漢推薦過不少地方名士。曹家有這樣赫赫有名的先祖,這讓曹氏家族在東漢官界的勢力影響並不差。更何況,與曹家有親戚關係的夏侯家,還是劉邦功臣夏侯嬰的後人。當夏侯家與曹家強強聯手,其實力自然不容小覷。
曹操有長遠的政治目光,對於天下大事把握有度,這在宗族同輩中無人能出其右;再加上曹操少年時在地方同族中聲名顯赫,這樣一來,他自然就到了地方同族勢力的有力支援。所以在曹操剛起兵時,他的同族親戚才會如此快速的起兵相助。
曹操拜為騎都尉,聚集了五千兵馬,參與鎮壓黃巾軍,和張樑、張寶大戰一場,斬首萬餘。此時,夏侯惇就在曹操的隊伍中,為其衝鋒陷陣。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因黃巾起,拜為騎都尉,引馬步軍五千,前來潁川助戰。正值張樑、張寶敗走,曹操攔住,大殺一陣,斬首萬餘級,奪得旗幡、金鼓、馬匹極多。
經過多年戰亂,終於平定黃巾之亂,東漢危如累卵,大廈將傾。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漢少帝劉辯登基,半年後,外戚何進與太監們火併,同歸於盡。何進在和太監火併的過程中,幹了一件傻事,他為了嚇唬自己的妹妹何太后,祕密命令西涼董卓率兵進京。
董卓率領如狼似虎的西涼鐵騎進入洛陽。董卓進入洛陽後,趕上漢朝的兩大派系外戚和宦官兩敗俱傷,他漁翁得利。他以漢少帝劉辯“天子闇弱,不足以君天下”為由,將其廢掉,扶持漢獻帝劉協繼位為帝。
聞知曹操起兵,與其族弟夏侯淵兩個,各引壯士千人來會。不數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餘來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馬熟嫻,武藝精通。
總結:如果他們投靠曹操,憑藉同族身份也能在起義軍中獲得較高的地位,所以投靠曹操才是他們的最佳選擇。更何況曹操在起兵時,“散家財,合義兵”,與其他軍閥相比,曹操的這一做法無疑收穫了人心,這讓他的同族也願意對曹操鼎力相助。綜上所述,曹操家族本來就名聲顯赫,曹操自己又是同族中的佼佼者,再加上他個人政治能力出色,那些同族聰明中的聰明人,自然願意前來相助。
-
4 # 踏足山巔望星空
其一,曹家和夏侯家都是沛國譙郡大族,根深蒂固,實力雄厚。
曹操,他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過繼給大太監曹騰。據《三國志》中記載:曹騰是西漢第二位相國曹參之後。曹參是西漢開國功臣,還當到相國,是一個大族。雖然經歷了四百多年的洗禮,曹家也經歷了王莽之亂,在沛國譙郡根深蒂固,家族只會越來越龐大。
曹騰侍奉漢順帝、漢桓帝等四個皇帝,官拜中常侍,封費亭侯,位極人臣。曹嵩還是中國唯一一個被封為皇帝的宦官,他的乾兒子曹嵩通過賄賂,當上了三公之一的太尉。
其二,曹家和夏侯家生逢亂世,聚集兵丁,保境安民。
公元184年,華夏大地上爆發了張角三兄弟為首的黃巾軍動亂,他們頭扎黃巾,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燒殺搶掠,無所不為。這場動亂持續了數年,朝廷無力鎮壓,只能委派地方自行籌建軍隊保境安民。曹家和夏侯家就是在這樣的亂世之中,聚集大量兵丁的。
其三,曹家和夏侯家為了討伐董卓,匡扶漢室江山。
經過多年戰亂,終於平定黃巾之亂,東漢危如累卵,大廈將傾。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漢少帝劉辯登基,半年後,外戚何進與太監們火併,同歸於盡。何進在和太監火併的過程中,幹了一件傻事,他為了嚇唬自己的妹妹何太后,祕密命令西涼董卓率兵進京。
董卓率領如狼似虎的西涼鐵騎進入洛陽。董卓進入洛陽後,趕上漢朝的兩大派系外戚和宦官兩敗俱傷,他漁翁得利。他以漢少帝劉辯“天子闇弱,不足以君天下”為由,將其廢掉,扶持漢獻帝劉協繼位為帝。
-
5 # 書僮聊歷史
不僅是曹操的親戚有實力,是曹操的家族本來就很有實力,相比而言,他的親戚們並沒有曹操一家混的好。
曹操也是漢靈帝看中的青年俊才,“五色棒”事件早早成名,黃巾立功任職濟南相,靈帝收權,又令曹操任“西園八校尉”,這麼一個“大腿”擺在那裡,所以親戚們才來投靠他。
曹騰何許人也?侍奉過漢末四位皇帝的大宦官,在漢安帝時期就是皇子劉保的伴讀,後來劉保成為漢順帝,曹騰就成了中常侍,宦官的大頭子。
接著知名的“跋扈將軍”樑冀專權,曹騰扶持桓帝上位,又同一批宦官聯合桓帝除掉了樑冀,曹騰因功被封為費亭侯,升任大長秋,妥妥的宦官集團元老級人物。
曹騰本人並不是一個有惡名的宦官,相反名聲還不錯。不僅不作惡,還舉薦過許多有才幹的士人,史書上說:恩固主心,故中外服從。又說:奉事四帝,未嘗有過。
有這樣一位大佬照顧著,曹家的勢力一定不會弱了,曹騰還算不錯的名聲,也是袁紹袁術等士族願意結交曹操的原因之一,他們的家世也差的不多。
曹操的老爹不顯於世,但也是個漢末高官,依次做過司隸校尉、大鴻臚、大司農,這都是“九卿”的高官,最後還做過“三公”高階的太尉。
所以,曹操的家族就算排不上頂級,也是當時一流的勢力。
從記載上來看,曹氏在官場上是頗有分量的。
如曹仁其父,曹熾曾做到過司馬、侍中(中樞高官)、長水校尉等;
曹仁的叔叔,曹胤是個郎官,曹鼎為尚書令(高官),族父曹瑜曾為衛將軍。
爺爺輩的曹褒,曾為潁川太守,侍中(高官)等。
結論就是,曹氏一族本來就很有實力,不是一般的地方豪族,收集人馬錢糧來支援曹操,本身就不是什麼難事。
夏侯氏投靠曹操可以說是奔一個更好的前程。當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夏侯家作為一個地方豪族也是沒有問題的。
有史料記載為曹操本來是夏侯姓的族人,這個有問題,《三國志》沒有這點記載。
由復旦大學組織的曹操家族DNA研究課題證明,曹操與夏侯家無血緣關係,還有個很大的問題,曹操的女兒是嫁給了夏侯惇的兒子夏侯楙,若是曹操原姓夏侯,這不就那啥了嘛。
迴歸正題,夏侯氏雖未必是曹操的本家,但很受曹操重視,史書說這兩家是姻親,很有可能是上一代或幾代留下的關係。既然是姻親,信任就是不成問題的。
史書上並未直接提到夏侯氏兄弟帶領人馬支援,只說了跟隨征戰。如:
《三國志·魏書》: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
《三國志·魏書》:太祖起兵,淵以別部司馬、騎都尉從,遷陳留、穎川太守。
所以,這一點上倒不用太多說明。
因此,像夏侯氏這樣的家族,就算是帶一些人馬錢糧也是正常,真正讓人佩服的是這兩個家族扎堆出現的人才,拉出來一個就是出色的將領,這才是真的不簡單。
-
6 # 小馬談古今
曹操出生在怎樣的家庭,為什麼他剛起兵就有許多勢力前來依附?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他在行刺董卓失敗後,連夜騎馬逃走。他一直逃到陳留,找到父親曹嵩,與之訴說董卓殘暴不仁之事,並決定散盡家財,招兵買馬,討伐董卓,恢復漢室江山。
從《三國志》裡面四個人的傳記來看,曹洪似乎是最富有的,起兵就有上千人,到揚州找個刺史朋友,又能拉起數千人。而曹仁也很有勢力,更有膽氣,因此自己在江淮間來起一支上千人的隊伍來,再投的曹操。相比起來,夏侯惇、夏侯淵都沒有見到這種描述。
首先來看看曹操和這些人的關係。從曹操的爺爺曹騰說起,曹騰是個宦官,是沒有子女的,但他找夏侯一族的人過繼了一個孩子作為自己的兒子,取名為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父親。然後曹騰還有個侄子曹熾,曹熾生了兩個兒子分別叫曹仁和曹純,還有一個侄子叫曹洪,所以從名義上講他們三個都是曹操的從弟,但是和曹操卻並沒有實際的血緣關係。而夏侯氏這邊,曹嵩的生父是夏侯惇和夏侯淵的祖父,所以夏侯兩兄弟是曹操血緣上的族弟。
再看看他們兩家的權勢曹家、夏侯家都不是普通家庭,曹家自稱曹參之後,夏侯家自稱夏侯嬰之後,曹參、夏侯嬰都是西漢開國的第一等大功臣,劉邦封侯時,曹參僅僅次於蕭何,位列功臣第二,夏侯嬰絕對也是前二十的大功臣。
曹操的祖父曹騰是當時皇帝身邊的第一紅人,在宦官中也算做到了最頂級的程度,而且他懂得取捨,並沒有過分的追求權勢,最後被封為費亭侯,善始善終。他過繼而來的兒子曹嵩襲爵費亭侯,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位極人臣。所以曹家的勢力在當時雖然比不上袁家這種四世三公,但也算是名門望族,家底豐厚。
古代比較注重家族勢力,只有一個家族的人,抱成一團,集合大家的力量,才可能幹成大事。如曾國藩利用自己的宗族及親朋好友關係,組成威震天下的湘軍,順利鎮壓太平天國。曹操和夏侯氏的關係是非常親近的,血緣上的關係,在當時混亂的政治背景下,有人起頭肯定會想一起幹,更何況這個人還是自己的親戚。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這四位曹操的本家兄弟,就是曹操的宗族勢力,他們各自也有親朋好友,可以輕鬆聚集千人,一同投奔曹操,鎮壓黃巾軍,討伐董卓。
-
7 # 腦洞趣味歷史
“拼爹”是門技術活,王者曹操的表現是:我爸給我安排了一個在洛陽管治安的公務員崗位,後來我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丞相。
青銅選手:我爸是李剛!(坑爹型。)
這一幕,便曾發生在宦官後人曹操和荊州牧開局的劉琮身上。
從他倆的結局可知,出身雖然不能決定一個人上限的高低,但它能決定一個人起跑線下線的高低。
起跑線這個東西對於曹操、袁紹、袁術來說,便等於人脈、聲望、實力。
我們常提的曹操手下“八虎騎”曹仁、曹洪、曹純、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這幾位宗親猛將,便是來自於曹操背後家族的支援。
曹家和夏侯家都是沛國譙縣的大家族,雙方還有著姻親關係,這種地緣和血緣上的聯絡,使得兩家人之間的感情相當不錯。
在漢朝,人才的選拔主要通過“察舉制度”來完成,察舉是一種由下而上的選拔方式,它遵循“鄉舉裡選”的原則。
正是由於察舉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基本取決於鄉紳的意見,所以這種選拔方式,在兩漢時期實際上淪為了世家大族供自家族人使用的“人才晉升渠道”。
曹家在朝堂上聲望頗高,尤其以曹騰為代表。
曹騰奉事四帝,因功封為“費亭侯”,他背靠皇帝,在朝堂上為曹家鋪平了崛起的道路,其中兄長曹褒官至潁川太守,弟弟曹鼎為吳郡太守……
一人得道,全家享福,曹騰為曹家子弟提供了實現理想的平臺和機會,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曹家子弟,他們的能力水準即便達不到最頂尖的級別,卻也在三中國人才水平的平均線上。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話用在人才這方面其實也很實用。
古代常有人才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這一方面是選拔制度有缺陷,另一方面便是你有沒有才華,別人又如何知道呢?
我們看上去曹操陣營的宗親人才一堆一堆的,這是由於他們的起點比一般人高的情況下,還能遇到曹操這麼一位給力的親友,能夠給他們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
“任人不避親”,這裡面既有唯才是舉的因素在其中,更多的卻是任用親人——自己才能放心。
亂世當中,再怎麼謹慎也不為過,現實不能讀檔,生命只有一次,曹操將宗室們擺上檯面,便是因為他們之間的關係屬於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大家在做事情的時候,肯定不至於犯下太大的錯誤。
所以,曹家和夏侯家能夠在三國大放異彩,這一方面是家裡給力,提前在曹操身上做好了投資,另一方面便是有曹操這樣的伯樂肯給予他們一展才華的機會。
-
8 # 流譽後
這其實不奇怪,只要看看當時的大背景,就容易明白。曹操起兵之時,是初平元年(190),這距離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已有六年,漢室江山,烽煙四起,天下動盪。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自小就喜歡習武,在亂世之時,武力既能自保,又是熱門,自然就會聚集一批人,隨在身邊。實際曹操起兵之後,當時投奔的曹氏兄弟、只有曹仁是帶著兵的。
據《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 曹仁字子孝,太祖從弟也。少好弓馬弋獵。後豪傑並起,仁亦陰結少年,得千餘人,周旅淮、泗之間,遂從太祖為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曹仁自幼喜好弓馬,善於交際,廣結英雄豪傑。曹操起兵之前,曹仁已經擁有一千多人的隊伍,縱橫淮陰、泗水之間,聽到曹操招募兵馬,曹仁帶上自己部下,投奔曹操,當時任職別部司馬(約正營級)。
曹洪確實也給曹操增加過兵員,不過,那是曹洪參軍以後,曹操發出檄文,召集諸侯,組成聯軍,共同討伐董卓時,經過汜水關、虎牢關幾次鏖戰,華雄被殺,呂布敗陣,董卓軍支撐不住,只好放棄洛陽,逃往長安。這按說應乘勝追擊,但眾諸侯都想儲存實力,各懷鬼胎,猶豫觀望,誰也不肯出頭。曹操氣憤,獨自帶上剛組建的隊伍追擊,在滎陽附近,被徐榮打敗,當時曹操戰馬也沒了,徐榮追兵將近,情況危機,曹洪把自己的馬,讓給曹操,曹操推辭,曹洪說 : “天下可以沒有曹洪,不能沒有曹公”,堅持讓曹操騎馬,曹洪步行返回駐地。曹洪的好友、揚州刺史陳溫,雪中送碳,帶著家兵一千多人募兵,招募了兩千多人,再往東又募集丹揚兵數千,在龍亢這個地方投入曹操,及時補充了曹操這次失敗的損失。
看《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曹洪篇》:【 太祖起義兵討董卓,至熒陽,為卓將徐榮所敗。太祖失馬,賊追甚急……揚州刺史陳溫素與洪善,洪將家兵千餘人,就溫募兵,得廬江上甲二千人,東到丹楊復得數幹人,與太祖會龍亢。】
夏侯兄弟入伍時,並沒有帶部隊。看《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夏侯惇篇》:【 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夏侯淵篇》:【 夏侯淵字妙才,惇族弟也。太祖居家,曾有縣官事,淵代引重罪,太祖營救之,得免。太祖起兵,以別部司馬、騎都尉從 】夏侯惇雖沒帶著人,但軍職卻高於帶著兵的曹仁。瞧,夏侯惇一開始,就是“裨將”,比曹仁那個“別部司馬”高了好幾個級別。這從後面的任職,也可看出 : 很早,夏侯惇就被任命河南尹,建安七年(202)破鄴城後,夏侯惇升任伏波將軍,曹丕上臺後,進一步升遷大將軍。而曹仁建安二十四(219)才任徵南將軍。不過,夏侯淵和曹仁是一樣的,起步都是別部司馬,夏侯淵還兼任騎都尉,帶領騎兵部隊。
-
9 # 華夏一老卒
因為他們都是豪強地主,按在的說法就是黑白兩道通吃的大佬!
史書描述的東漢豪強地主:“財賂自營,犯法不坐,刺客死士,為之投命。”“豪人貨殖,館舍佈於州郡,田畝連於方國。身無半通青綸之命,而竅三辰龍章之肥;不為編戶一伍之長,而有千室名邑之役。榮樂過於封君,勢力侔於守令。”
而且還佔有大量的依附人口。徒附、奴婢、莊客,他們不能隨便離開主人,不在國家的戶籍上登記,妻子兒女也被迫成為徒附,結成封建依附關係,毫無人身自由,世代遭受豪強地主的剝削和奴役,過著悲慘的生活,身份除不能買賣外,與農奴沒有差別。宗親賓客一身二任,組成半公開性質的私兵。“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髃,徒附萬計。”“養劍客以威黔首”這是西漢所沒有的現象,也是歷史的大退步。
東漢末年,擁有成百上千私人武裝的地主很多,與豪強軍閥相比,他們的實力不強,規模較小,最終會被強大的豪強軍閥所吞併。這些私人武裝被吞併後,不再是原來主人的家兵,而成為強大的豪強軍閥手下的部曲。部曲已漸漸成為豪強軍閥私人武裝的代名詞。
這也是漢末軍閥架空朝廷、火併廝殺所依賴的基本社會力量。
-
10 # 江上一峰青
沒什麼特別的,只有倆字:錢、糧。
過去有句俗話,叫做“當兵吃糧”,當兵一直管飯,但也只是管飯。
那些個年代,沒有比吃飽更重要的。
只有你有錢有糧,在那個年代招兵買馬不是難事。
所以只能證明曹操祖上聚斂了很大的財富: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祖宗是不是曹參我們不管,但爺爺曹騰封侯;父親曹嵩官至太尉,太尉是三公,三公是僅次於皇帝的前幾名的高官。
如此,祖上聚斂加上皇帝賞賜,錢糧是肯定不缺的。
“豎起招兵旗,就有吃糧人”。隋唐演義這些話本中常有這樣的句子。
所以你還覺得夏侯惇曹洪等人帶兵來很稀奇嗎?
另外,魏晉士族怎麼來的?除了祖上高官厚祿以外,這些在外當官的,回家一般都能掌握家族命脈,即當族長什麼的。在皇權不下縣的那個年代,族長等人的號召力是驚人的。號召家族帶個幾千兵不是難事。
糧食招兵,家族起兵,對於這樣的家族來說,都非常簡單,很容易。後來周瑜陸遜等人起兵,其實都是這樣的家族私兵。
至於為什麼夏侯惇曹洪等人都比較厲害,原因也很簡單。當時的大家族為了維持家族的利益,維持家族長盛不衰,對於子孫的教育是比較重視的。在那個年代,書籍非常珍貴,大家族壟斷了教育;亂世之中,大家族還普遍重視子弟的武力、戰陣的教育,所以曹家人才井噴並不奇怪。
-
11 # 始終先生
因為曹氏家族和夏后氏家族本來就是地方豪族,雖沒有袁氏家族這麼風光,但在沛國當地也是數一數二的望族。
秦朝末年,夏侯氏出了一位名人,叫夏侯嬰。此人與劉邦交好,與劉邦一同反秦,並屢立奇功。西漢建立後,劉邦封其為汝陰侯。
而夏侯惇、夏侯淵,就是夏侯嬰的後人。雖然從西漢到東漢300多年的時間裡,夏侯家族也沒有在出現名人,家境也不如他們的老祖夏侯嬰那時風光,但相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夏侯氏在封地沛國依然是數一數二的大戶。
曹騰本是宦官,膝下無子。夏侯氏將曹嵩過繼給曹騰,即滿足了曹騰後繼有人的願望,又傍上了曹騰這顆大樹。同時,作為幾代都沒有出過名人的夏侯氏,也希望藉助曹騰這顆大樹,重新光復家族的榮耀。
因此,所謂過繼,其實就是權、財聯合罷了。
而曹嵩果然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
回覆列表
曹操之父曹嵩
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曹嵩原出夏侯氏,為劉邦重臣夏侯嬰之後裔。曹騰,被認為是漢相曹參之後。他侍奉過東漢安帝、濟北王、順帝、衝帝、質帝和桓帝6位皇帝(安帝、濟北王時曹騰剛剛淨身,濟北王、衝帝、質帝繼位不滿一年,所以說只侍奉了四個),而桓帝的即位更是多虧了中常侍曹騰,曹騰也因此被封為費亭侯,官拜大長秋。
桓帝末,依靠曹騰的關係,加上得體的待人處世,曹嵩官拜司隸校尉。
到了靈帝即位,擢拜曹嵩為大鴻臚、大司農,先後掌管國家的財政禮儀,位列九卿 ,位高權重。
曹嵩並不像養父那樣是個清廉之人,多年為官,因權導利,曹家可謂富甲一方。
中平四年(187年)十一月,太尉崔烈被罷免,大司農曹嵩賄賂中官以及給西園捐錢一億萬 ,故為太尉,位列三公。 太尉僅次於大將軍,曹嵩由此達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高峰。
中平五年(188年)夏四月,汝南葛陂黃巾攻沒郡縣。太尉曹嵩被罷免, 隨後回到譙縣老家。
董卓之亂時,曹操在陳留起兵。曹嵩不肯相隨,帶著少子曹德(又作曹疾)到琅邪避禍。
興平元年(194年) ,曹操在兗州時,曹嵩和少子曹德去投奔曹操。父子一行從琅邪郡趕往泰山郡時,泰山郡太守應劭前去迎接,還未趕到,曹嵩和曹德已被徐州牧陶謙派輕騎追殺至郡界而死。
曹操父親曹嵩本是沛國夏侯家族的人,夏侯家是沛國大族,與同樣是大家族的曹家世代交好。曹家有位曹騰的在京做宦官,為了鞏固兩家的關係和朝廷力量,夏侯嵩就過繼給曹騰。這樣曹操既有夏侯敦夏侯淵這些血緣族弟,又有曹仁曹洪這些法理族弟。曹氏家族曹家自稱曹參之後,曹參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政治家,漢朝第二位相國,史稱“曹相國”。劉邦定都長安後後,論功行賞,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出任齊國丞相,輔佐齊王劉肥。漢惠帝即位,繼任蕭何為相國,秉承“蕭規曹隨,休養生息”,為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和理論基礎。曹操的祖父曹騰是當時皇帝身邊的第一紅人,在宦官中也算做到了最頂級的程度,而且他懂得取捨,並沒有過分的追求權勢,最後被封為費亭侯,善始善終。他過繼而來的兒子曹嵩襲爵費亭侯,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位極人臣。所以曹家的勢力在當時雖然比不上袁家這種四世三公,但也算是名門望族,家底豐厚。可以說當時曹操起兵之前,曹家就已經是名門大族很有實力。
夏侯家族夏侯惇夏侯淵沛國譙縣人,是漢代開國功臣夏侯嬰的後代,夏侯嬰泗水郡沛縣(今江蘇省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之一。初為沛廄司御,交好亭長劉邦。擔任滕令奉車,俗稱滕公。跟隨劉邦起兵反秦,屢建戰功,賜爵昭平侯。楚漢戰爭中,舉薦韓信為將,保全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劉邦稱帝后,封為汝陰侯,協助誅除臧荼、韓王信、陳豨、英布等異姓王侯,以太僕之職事奉漢惠帝、高後及漢文帝,忠心耿耿。過四百年的發展,夏侯家是沛國譙郡的名門望族,在當地有很大的影響。
為何曹操一起兵四兄弟就帶人來投,還都帶了兵馬第一,東漢末年亂世,董卓亂政,曹操起兵是符合當時的形勢,可以說是舉義兵伐不臣,這是大環境的下的順應形勢之條件,作為曹操宗族,只要想建功立業的,自然會擁護,這是
第二,曹操宗族中,只有曹操入仕過,並且從舉孝廉,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拜騎都尉,濟南相,東郡太守。無論是見識,對朝廷和天下的把握,在當時的宗族中恐怕無人出其右者,這也是宗族能死心塌地的原因之一。
第三,古代比較注重家族勢力,只有一個家族的人,抱成一團,集合大家的力量,才可能幹成大事。如曾國藩利用自己的宗族及親朋好友關係,組成威震天下的湘軍,順利鎮壓太平天國。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這四位曹操的本家兄弟,就是曹操的宗族勢力,他們各自也有親朋好友,可以輕鬆聚集千人,一同投奔曹操,鎮壓黃巾軍,討伐董卓。
第五,從《三國志》裡面四個人的傳記來看,曹洪似乎是最富有的,起兵就有上千人,到揚州找個刺史朋友,又能拉起數千人。而曹仁也很有勢力,更有膽氣,因此自己在江淮間拉起一支上千人的隊伍來,再投的曹操。相比起來,夏侯惇、夏侯淵都沒有見到這種描述,顯然,他們初投曹操時肯定是沒有上千人。
總結:曹家、夏侯家都是地方豪族,動輒可以聚眾上千人,在古代家族觀念比較重,比較注重家族勢力。曹操又是家族中比較有能力的子弟,所以曹家,夏侯家都非常支援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