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福爾摩瓜
-
2 # 大國涅槃
印度人在二戰時表現還是很積極的,據說有上百萬的印度人參加到盟軍中為盟軍服務,請注意,印度人乾的活多是服務型別的,比如運送物資,彈藥,給士兵做飯,打掃戰場等後勤工作。還有幾萬人給日本人當了印奸。一個國家總是會出現一些漢奸。想到一位蘇聯人說的話“每個國家都會有百分之五的精英,百分之五的敗類。剩下百分之九十的普通民眾要不跟著百分之五的精英幹,要不跟著百分之五的敗類幹”。印度當時相對於中國來說還算不錯,沒有出現整個精英層塌方式的譁變。
後來,日本發動對印度的戰爭,被稱為英帕爾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日本軍隊傷亡慘重,但死於瘧疾超過傷亡人數,然後中國遠征軍緬甸抵抗反擊,基本上就是中日之間的戰爭了。基本上沒印度什麼事了。
歸納來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印度比較像保姆,“買猜,做飯,打掃衛生”主要負責後勤工作。
在二戰期間,日本人扶植了“自由印度臨時政府”(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Free India /Arzi Hukumat-e-Azad Hind),而作為一個政府,對日本人而言,很大的價值自然是建立起一支偽軍。然而,對於這支部隊,究竟能否算作“偽軍”,一直讓我很困惑,因為日本並沒有很成功地佔領大片的印度領土,而且這支部隊也是一直追隨日本第15軍在緬甸小打小鬧,談到進攻本土應該也只是因帕爾(Imphal)戰役。從另外一個角度,當時印度也不算獨立國家,所以這些參加邪惡的日本侵略戰爭的印度人,雖是助紂為虐,同時也順便充當了日本炮灰,但是要說叛國,對於一幫沒有祖國的人來說,還真是沒的可叛。
日本人對於“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是非常支援的,一方面因為日本人當時的確沒有佔領印度的計劃,另一方面如果把印度的英國政府,換成親日的政府,對鬼子專心對付美英來說也不錯。而且也頗符合“大東亞共榮圈”、“亞洲是亞洲人的”這種理論。所以無論軍事還是政治,日本人都慷慨解囊。
其實此時在歐洲,也有一支印度軍隊:自由印度聯盟,基本上由印度戰俘組成,本來德華人打算用他們當侵略印度的先鋒,可惜他們只看到過歐洲的土地。開始時,他們隸屬於國防軍系統,諾曼底登陸後轉入了黨衛軍。其中一部分人被派到波斯,往印度滲透,另一部分派到南亞和印度國民軍合併,還有不少人在義大利與盟軍纏鬥。
印度國民軍裡,還不光有印度人。日本人大力扶植斯里蘭卡的du li組織,還曾經策劃了可可島的斯里蘭卡炮兵團叛變,加入他們的印度兄弟。結果叛變失敗,最終只能用新加坡和馬來亞的斯里蘭卡人組成了印度國民軍的“蘭卡團”。日本人打算用潛艇把他們運到斯里蘭卡登陸,最終沒能得逞。
印度國民軍在與英帝國及其幫兇的戰鬥中也是頗為積極主動的。特別是在因帕爾和若開戰役中,1944年4月18日,Shaukat Malik上校帶領的自殺突擊隊,成功地突破了英華人的防線,佔領了曼尼普爾的莫伊郎格(Moirang in Manipur),這是“自由印度臨時政府”佔領的第一塊印度領土,隨後,神武的印度國民軍又沿著科希馬大道(Kohima)一路開進,直殺入印度境內250公里,對科希馬和錫爾查爾的英華人造成了很大威脅,還側翼包抄了美帝國主義的軍隊。
更令人困惑的,一方面蒙巴頓下令這些人不能再加入印度軍隊,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又給這些人發放二戰中印度志願參戰補助(天,他們可是參戰幫助法西斯的,印度政府有沒有立場啊)。
其實蒙巴頓對印度國民軍的立場挺堅定的,英華人一殺回新加坡,就把印度國民軍紀念碑推倒了,以防後人效仿,對英華人統治產生威脅。而且整個英帝國對印度國民軍都是緘口不談,生怕其他殖民地人民知道這個事情。事實上,在德里審訊期間,皇家印度海軍和賈巴爾普爾都發生了騷動。然而,不光是英國政府,就是印度政府自己獨立後,也不願提起這段歷史,大概是也覺得和日本人為伍實在說不出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