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鈞LHGR
-
2 # 公子太乙
《西遊記》原著中確實有三藏知道金角銀角大王被收走後稱謝不已的描述。
為什麼要稱謝,要知道想取得真經必須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正所謂九九歸真,差一難都不行。這九九八十一難中,有真難,也有假難。什麼是真難,比如白骨精、蠍子精、紅孩兒等等。在這些真難中,唐三藏要面對確確實實的危險災難,如果操作不當,也有可能一不小心丟掉性命。當然有真就有假,而且假難也不少,比如青牛精、金魚精、金毛犼等等。在這些假難中,不論經歷如何,唐僧始終能得平安,雖或有皮肉之苦,但性命必可得以保全。
唐僧自己也非常清楚,他的西去取經之路,上奉佛祖旨意,下有唐王差遣,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完全就是走個過場。功成之日大乘佛法傳之東土,自身也可重回大雷音寺成就佛果。說唐僧不怕死嗎?他怕,多次面對妖怪戰戰兢兢,哭天抹淚。說唐僧不好色嗎?看看女兒國時唐僧的舉棋不定。他也清楚途中有真難也有假難,大家猜,他希望遇到真難還是假難。是想面對真的想吃他肉的山野妖怪,還是想面對領導派來走過場的司機寵物之類。
分析到這裡,答案呼之欲出了,當唐僧得知金銀角大王是菩薩安排的演員,他不謝誰謝,不僅要謝,而且要千謝萬謝!
-
3 # 中孚鑑
在《西遊記》中,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本是太上老君看守爐子的童子,後下界為妖,而他們下界為妖還是有原因的。只因在他們之前奎木狼因和百花羞公主的前世有約私自下界,後收回天庭,被處罰給太上老君看守爐子,如此金、銀兩童子有奎木狼代替看守爐子,所以菩薩就向太上老君借走他們,讓他們下界為妖,阻攔唐僧師徒取經,以此來考驗和磨礪唐僧取經的決心。
那在《西遊記》中,當唐僧知道菩薩借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下界為妖,為什麼還稱謝不已呢?
首先,雖然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是菩薩借來讓他們下界為妖的,但是他們下界為妖后,確實曾讓唐僧遭受磨難,但最終唐僧還是得救,金銀二童亦重返天界。唐僧得以脫困,所以他還是需要感謝的。
其次,菩薩借金銀二童子,讓他們下界為妖,是為了考驗和磨礪唐僧的取經決心,他們下界後來,也讓唐僧遭受了磨難,但唐僧卻不改取經之心,這樣的決心不僅磨礪了他取經的決心,同時還通過了考驗,這個結局不僅菩薩滿意,而且唐僧也很滿意。
因為唐僧以他的行動和決心通過了菩薩的考驗,如此就更加堅定他取經之心,他從而堅信菩薩是一直關注他西天取經的,換句話說,就算以後取經路上在有危難,在危機關頭,菩薩也會出手幫助的。
最後,唐僧取經是要經過重重磨難才能真正的取得真經修成正果,同夥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之事,也讓唐僧更加知道取經路上遇到的妖怪各式各樣,有的是故意安排,有得則是真的對他不利。但不管如何,作為故意安排的妖怪,唐僧作為取經之人,也直接接受考驗和磨礪。這類的妖怪雖然也會受到困苦,但最終都會有驚無險。唐僧明白了這一點,也只好樂然接受。
所以,在《西遊記》中,當唐僧知道菩薩借金銀二童子下界為妖后,還會稱謝不已。
回覆列表
正因為當時的唐僧思想變得鬆懈,菩薩來點醒他,他自然要稱謝的。
觀音大士或許能掐會算,知道唐僧這時的心志已不足夠堅定,故而向太上老君借來金銀二童子託化妖魔,正如太上老君所說,看唐僧【可有真心往西去也】。
說是看,是觀察,但實際是點醒。就像章回標題,【外道迷真性】、【外道施威欺正性】,唐僧在這段時間裡,由於多次歷經磨難,真性、正性是被消磨減退了的,思想上出現了畏葸不前、好逸惡勞的傾向,這自然是不利於他精修猛進的。
正如《雜阿含經·分別六界經》裡所說,【譬如燃燈,因油因炷。彼若無人更增益油,亦不續炷,是為前已滅訖,後不相續,無所復受】,唐僧好歹是個聰明人,也就因此開悟了。
《大寶積經》裡也說,【當舍於懈怠,遠離諸憒鬧】,觀音大士“人為製造”了這次磨難,正是幫助唐僧免於懈怠、遠離憒鬧,令其迴歸初心,正因如此,唐僧當然要感謝觀音大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