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絡飲
-
2 # qzuser83145447
我兒子今天去學校填志願,就是估了分報志願,分數還沒出來,感覺不如分數下來報好,這樣估摸的分數有時候不準,很耽誤孩子的!
-
3 # 知恩218
我們這裡縣教育局的規定是考前報,如果考上你報的高中您就上,如果你報的高中沒有考上,其它高中也不要你,為了學校的生源這對中考的學生也太不何理吧?山東金鄉縣。
-
4 # 徽鄉小居
中考不像高考那麼統一,可以看成績、位次填報。各個地區有自己的招生規則,自己地方特色。有的地方先報志願在參加中考,有的地方估分填報志願,有的地方則是看成績填報。
高考經歷了先填報後考試,估分填報,到現在的看成績填報,越來越合理化、人性化。我認為中考也會更多的地方看成績填報。只是各地方特殊還是採取過去的填報方式,可能歷年都是這樣過來的,不能隨隨便便都動了,也可能是技術原因,生源問題等等。
相信大家還是喜歡看成績填報,這樣比估分填報要穩妥,比先填報後中考更好。相信好的方式一定會普及開來。只不過一切都需要一個過程,一些細節問題解決了就好了。發達的地方動作快會先行。其實,看成績報考對於不上不下的學生也是非常頭疼的事情,家長心裡沒底到處打聽,排隊等候學校的預估分數線。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自己中考的事情,只能填報一所高中,分數不夠買進去的,更讓我不明白的是一所高中大部分學生是買進去的,可能就需要這樣的收入吧,不是義務教育階段了。不同的中考填報方式也會有這樣的因素吧,學會適應各種制度和規則才是上策,不然又有什麼辦法呢?哪種制度都不是完美的,相信一定會越來越好!
感謝邀請!各個地區有各個地區的特點,說實話,現在很多地方都是考試結束成績出來以後,根據考試成績和排名自主選擇學校,然後學校再按照志願分數從高到低的順序逐一錄取,或者是根據考試成績直接劃線,按照各個學校的劃線分數進入相應的學校,這以上不管哪種方式,都相對公平和準確,基本保證每個學生能上到跟自己成績相適應的學校。
當然,誠如題主所說,仍有相當一部分地區還是估分報學校,甚至先報完學校再組織考試,這確實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和盲目性。估分是學生對自身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的一個定位,然後考試結束後學校再根據成績和報志願情況選擇學生,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學生選學校,學校也在選擇學生。估分難免跟實際有差距,很容易出現估分高報的高實際考試低落選,也會出現估分低報的低實際考試高去了不匹配的學校,這都很讓人遺憾。大家可以換個角度想一下,僧多粥少的時候,有人吃不飽或者吃不到,還會有人說粥不好吃嗎?僧少粥多的時候,粥總是吃不完,是不是就該有人說不必做這麼多粥,也吃不完浪費,可以在粥裡放點花生紅棗,提升一下粥的質量。不知道我說的這個例子大家能理解不能,估分報學校一方面反映了當地的教育資源相對不足,另一方面也說明在教育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當地教育管理部門也在透過這種方式平衡各個學校的資源,成績好的學生可能會去一般的學校,成績不好的學生也可能去好的學校,這樣一來,各個學校都能均衡發展。另外,各個學校也能招到更適合本校的自我瞭解、定位準確、成績穩定的學生,隨著國家的教育投入、社會的發展,教育資源會更加均衡和完善,也許一些年後估分報學校也會像如今的高考一樣,明分選學校,更加的公平和準確。中招考試是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後第一次選拔性考試,現在中國很多地區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技術學院等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備的,有學生上普通高中,也必然有一部分學生進入職業高中,普通高中也有一二三排名,有優有良有一般,其實這麼一分析,中招考試相當於一個地區小高考,是個分水嶺,能不能透過普通高考上大學、上什麼樣的大學,就是透過這次中考有了一個初步的篩選。
每個地區的教育政策是適應一個地方教育發展的,如果不適應,也最終會被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