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舞者匯

    柴窯瓷器判斷標準:

    第一,符合柴窯特徵: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薄如紙指釉層,青如天指青色系列如天藍、天青、粉青、影青、月白、豆青諸色。

    第二,用排除法,判斷此瓷器不是其他窯口。

    第三,瓷器來歷,地下出土、宮廷藏品、世代家傳。 柴窯窯口:柴窯在河南鄭州之中牟柴窯村,新密柴窯村,管城東西大街。

  • 2 # 一時光

    在景德鎮目前唯一仍在正常生產的柴窯,是國粹寶瓷林千年窯官基地。.在過去,砌造技術完全由家族行幫壟斷,師傅言傳身教,密不外傳.每次燒窯前,必須請"攣窯戶"專門檢修,外人無法操作.一座窯使用60-80次必須重建.每燒1公斤瓷器需松柴2-3公斤,大的蛋型窯一次可燒10-15噸日用瓷器,需松柴25-40噸,小窯燒松柴的比例要高一些,當然成本就更高了.不是什麼人隨便砌個爐子就可以用幾根木頭燒瓷器的。為保護森林資源,景德鎮在50年代末期改燒煤、油時候,發現祖祖輩輩使用的配釉已經不適應了,高溫下粘度降低很快,燒出來的釉面陰黃、沉碳、煙燻。。。,注意一下上面話裡的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粘度,一個是釉面陰黃,其實這揭示燃料改進後溫度曲線和窯內物質元素已經發生變化。古老的石灰釉已經不能用了,後來改革成長石釉,又叫5311釉。古代釉水裡面的天然著色氧化物含量高,在部分胎釉接合處產生一線窯紅的現象,這是一種特徵。在古代老柴窯的燒製環境中,那些著色氧化物是不用擔心的,老柴窯可以滅掉它的危害,甚至在滅掉危害性的同時造出釉面白裡泛青的玉質效果,巧奪天工。煤窯、氣窯、電窯呢?做不到。現代那些做高仿的,如果按古代配釉技術配釉,他必須得拿柴去燒,用其他燃料他燒不出來,哪怕用計算機控制窯內溫度的變化也最多解決個“粘度”問題。另外一種方法就是搞假釉面,即用適合現代氣窯燒造的釉水做點手腳,加點東西,模擬一下,然後還用氣窯燒,這種並不算高仿。柴窯的松木燃料對陶瓷有滋潤作用, 在燒爐過程中形成的窯內氣體氛圍非常適合景德鎮當地的瓷胎原料,能燒製出白裡微泛青的瓷胎效果,使景德鎮陶瓷具有白如玉的獨特地方風格。陶瓷是土與火的完美結合,用柴窯燒瓷與氣窯、電窯造瓷就像我們用水汽蒸饅頭與用微波爐蒸饅頭的區別一樣,個鬆軟可口,一個則硬邦邦。柴窯燒瓷傳統上一直採用松木,松木富含松脂,在燃燒過程中揮發出來的松脂對陶瓷有滋潤作用,其燒製原理是透過不斷新增柴火讓溫度慢慢上升,使窯中的器皿慢慢受熱,加上爐內的水汽與瓷器釉料的有機結合,使燒出來的瓷器釉面含蓄、滋潤。

  • 3 # 星哥講娛樂

    對於鈞窯,明清之時即有仿造。但明清仿品都是精巧有餘,渾樸不足,顏色過於豔俗。識別後仿,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辨別:

    第一,器物有無玉質感。宋代時崇尚玉器,做瓷也追求玉質感。真品宋鈞瓷都是釉水肥厚,似翠如玉。做出來的則很難做到這一點。元鈞瓷的玉質感差一點,但釉面也應是溫潤的,沒有“賊光”。

    有人為了做出來的出土效果,故意在器物上做上很多土鏽粘斑。其實,鈞瓷因為地理條件關係,出土器釉面上一般很少有土鏽粘結,大都是光潤細膩的。

    第二,要仔細審察其釉面。真品的釉面溫潤晶瑩,釉色肥厚,有淌釉現象,有些器物上可見“蚯蚓走泥紋”,這是識別宋鈞瓷的一個重要特徵;有的彩釉斑暈散自然,成霧狀過渡,放大鏡下可見到液體分流的破裂現象,俗稱“兔絲斑”,這也是一個重要特徵。

    做出來的施釉相對較薄,少溫潤之感,而且上下都一樣厚薄,淌釉現象不明顯。

    第三,仔細看工藝特點。宋鈞瓷器形規整,造型美觀,官窯更有一定形制,決不越規。制胎因為是手工操作,器物胎形一般是上薄下厚,施釉到底,底足露胎,呈灰褐色,放大鏡下可見胎質呈糯米狀。

    元鈞瓷工藝粗糙,器物厚重粗笨,圈足底邊寬大,盤碗類外底中心有乳釘狀突起。仿宋品在器形這一點上很難過關,一般都掌握不好,器物手感一般較輕。另外,做出來的一般沒有刻紋,即便有,也顯得不自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明日之後》遊戲中見過多少被遊戲耽擱的建築家?有沒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