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逆水行舟讀書會

    斷舍離後,我們還需要做什麼?

    我小時候總收拾不好自己的房間,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喜歡囤物。

    2009年我畢業來到上海工作,因為租房要經常搬家,所以剋制了些囤物的習慣,這讓我體驗到了物品少一點的那種輕鬆感覺。

    後來我買了房結了婚,懷著對新生活的美好向往,我嘗試建立自己的收納體系,將不喜歡的衣服在搬家時全部捐掉,給自己制定了一套定期打掃和家務分工的規則。當時這個體系不完美,但也讓我體驗到收納的樂趣。

    在摸索的過程中,我不斷看書,接觸到了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提供的極簡收納價值觀、從“我”出發的物我觀,和我一拍即合,我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顯示所有大圖

    《收納的藝術》一書基本認同斷舍離,這是它首先吸引我的一點,雖然本書提供了測試收納整理價值觀的方法,但是顯然,作者是認同斷舍離觀念的,這個從配圖上也可以看得出來。

    (書中配圖)

    當然作者提供的測試方法也很有價值。想了解自己的整潔觀,瞭解自己到底是左腦型還是右腦型,不妨用一用書中提供的測試方法。

    我非常認同作者鈴木尚子的審美,比如她說統一傢俱的顏色,去掉物品標籤、減少資訊,臥室裡少一點物品,就算是睡前讀物也應該在第二天一早就把書拿回書房裡去等等,我都非常喜歡。我非常認同“少而精”的理念。

    我家收納整理曾面臨一個非常難處理的問題,就是捨不得丟的藏書和日記本。透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終於想明白了,書只不過是一個載體,我放下了對書的執念。

    把自己不喜歡的書全部捐給圖書館後,我給留下來的書包上了素色的書皮,統一了它們的顏色。

    沒有書皮前

    包上書皮後,是不是看起來更舒服一點?

    1、四象限的選擇法。

    書中配圖

    書中提供了多種篩選物品的四象限圖來幫助我們對物品進行取捨。由於選擇的過程要消耗很多能量,書中認為在選擇的階段就只做物品選擇,不要馬上進行收納。

    書中有非常重要的章節分享了收納的7個步驟。

    收納的7個步驟:1、全部拿出來,2、選擇,3、分類,4、臨時放置,5、決定位置,6、決定收納的方法,7、維持

    這第一點就是對應了上述的第一到第三個步驟。

    2、繪製收納地圖進行整體規劃。

    如果讓你直接管理100人的隊伍,我料想大部分管理者都不會覺得輕鬆,所以《斷舍離》告訴我們應該精簡管理的物件。

    現在物品是少了,但是也並不代表我們就一定能管理好,我們還是需要進一步的摸索學習。《收納的藝術》從整體出發,提出應該建立一個收納結構。

    受此啟發,我這幾天自學CAD,花了幾天工夫繪製了自家的收納地圖,模仿書中的方法,在收納地圖上標註出了所有收納物的位置並編了一個地址。

    我還設計了房間名-傢俱名-收納物編號這樣一個地址系統。

    我的意圖是,讓每一樣物品都各得其所,我們取用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3、維持的規則——隨手清理,物歸原位。

    如《收納的藝術》一書所言,髒亂是會傳染的,我們在抱怨家人不收拾,把家裡搞得一團糟的時候,首先要反觀自己。我們自己的物品是不是也是亂糟糟的呢?

    斷舍離了物品,建立了收納結構,我們還要遵循規則維持好收納結構。看到雜物垃圾就隨手清理掉,拿出來的東西用完了就及時放回它本來的位置,做完菜就隨手把碗盤洗掉。

    整潔也是會傳染的,我們自己做到位了,家人也會感到舒服,自然也會跟著我們一起做。

    對本書的實踐

    1、有計劃地對家中所有物品進行四象限法的篩選

    2、繪製收納地圖

    3、列出存放在各個收納地址的物品清單

    4、統一家中物品的顏色和外觀

    -END-

  • 2 # 難得糊塗6240107

    肯定會高效。我們要明確哪些物品是從來不用的,哪些是用得少的,哪些是經常用的,區分要與不要,不要的扔掉。然後對需要的,經常使用的物品定置,定位,定容。並且保持物品和場所的乾淨,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最後形成良好的素養,當然會越來越高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林徽因的愛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