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菁菁聊心室

    我們常說的“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反應的就是提主所描述的這種心理機制。

    當人們感到不安或面對壓力時,往往會自動啟用防禦機制來保持內在的穩定性,維持自尊水平。會採用“酸葡萄”效應來保護自己的防禦機制被心理學家稱之為“合理化”,即當個人沒有辦法實現或達到目標時,會為自己當初適當的理由來說服自己,使自己能夠心安理得的接受。

    因此,這類“不願意承認別人優秀,還要說反話”的人,與其用貶低他人的方式來安撫自己,不如勇敢地去覺察自己,是否把別人放在了一個更高的位置,而把自己置於低位了呢?還是別人所達到的成就,發揮的能力,其實也是自己心生嚮往的,只不過自己暫時還做不到呢?

    往往覺察自己,接受自己暫時性的狀態,是一個人邁向心智成熟重要的標誌。帶著發展和變化的眼光看待自己,意識到情緒帶來不僅僅是不舒服感受,同時也為自己指明瞭前進的方向,順著這個方向就能收穫成長,不也是件好事嗎?

    以上,供參考。

  • 2 # 巴巴二姐

    這個嫉妒心理會讓人覺得不平衡,失落,甚至不開心,看到別人比自己優秀,比自己漂亮,生活的比自己滋潤,就會想說一些酸話,這種話就是嫉妒心理在作祟!

    誠心誠意去承認他人的優秀,尤其是去承認身邊的人比自己優秀,其實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太容易,因為人性裡本就包括比較的心理。人們總會試圖去給那個看上去比自己優秀的人找一些缺點,這也就有點魯迅先生說的"阿Q精神",好像這樣會讓自己舒服些。

    有人要說了,喜歡說酸話,愛嫉妒的人都是自己沒什麼本事,混的不咋樣的人,其實也不絕對,因為“優秀"原本就是一個相對的詞,要知道,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有的人說,我就不說酸話呀,是的你只是不說出來而已,可並不代表內心潛意識裡沒有嫉妒心。真正能做到沒有嫉妒心,喜歡虛心求教的人,那才是真正優秀的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善於發現和學習他人的優點,才能讓自己變的更加優秀。所以,有說酸話的功夫,不如多讀點書,充實一下自己,那才是極好的。

  • 3 # 極光暮光

    這是心理問題,完全從自己內心出發的,不看這個人為何優秀,說白了就是妒嫉。

    這樣的人固執,堅持已見,不願意接受外界新的事物,別人做的不好時,他會高高在上用自己的標準,或者過去的教條去說別人不行;如果別人做的好時,卻說那人的成就不是自己所得,而是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取,或是家庭出身好,一切取決於那個人的家庭,完全不是他個人所為。

    比如現在網路上只要有一個明星紅了,或者一部作品紅了,就會有很多人黑他,這些黑可能不是來自於網友,而是同行僱水軍去黑。這些人一副冠冕堂皇的姿態,到處說這個明星或作品的不是,雞蛋裡挑骨頭,甚至用道德或者行業標準去找茬,非要搞出點事情才罷休。

    這樣的人其實就是妒嫉,自己沒有別人紅,沒有好作品,心思就用來妒嫉上了,沒有認真檢討自己為什麼不如別人,為什麼 不學別人創作拿得出手的好作品,而是去詆譭別人。

    這種情況在職場更常見,同樣是做銷售的,別人業績好,一個月拿幾萬塊,自己卻少得可憐,然後酸話就會出來,說什麼的都有,無非就是抹黑別人,抬高自己。

    其這這種行為很疑蠢和不道德,別人在辛苦工作跑業務,你卻把時間用在玩上,或者不用在提升自己上面,別人優秀了,你再這麼抵毀,旁觀者清,是正常人都不會相信你說的,只會說你小肚雞腸,沒有容人之仁,內心陰暗。

    所以,當別人優秀時,我們要學會虛心請教,取人之長,哪怕自己是個前輩,也要放下身段,妒嫉只會矇蔽雙眼和內心,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糾結根本原因,就是別人比你做得好,你不如別人,你妒嫉,用說酸話來達到自己內心的平衡,這樣下去只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有句話叫損人不利已,就是這個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過去的滅霸可以和飛船一起穿梭到未來?他又沒有皮姆粒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