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內海的沙
-
2 # 最強搏擊
大家好,我是老鄭說歷史,給大家說幾個心態消極而鬱郁不得終的例子。首先給大家說的周瑜,我們都知道諸葛亮三氣周瑜,最後周瑜竟然被氣死了,首先周瑜的氣量比較狹小,再加上諸葛亮稍微的用計謀刺激他,導致自己鬱鬱寡歡,最終竟然被氣死了。
還有一個例子,那就是屈原,屈原晚年的時候心態非常消極,竟然給自己提前挖好墳墓,沒事就到裡面睡覺,最後還是河裡,所以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很重要。
最後老鄭還想說的一個人就是項羽,項羽垓下兵敗,本來可以度過烏江,回到江東,卻沒想到他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而自刎,如果項羽的心態好一些,回到江東,說不定可以東山再起。
-
3 # 穿越時空的小飛蟲
其實歷史上因為態度消極而鬱鬱而終的人有很多,我們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屈原了,不過在我看來有很多甚至是絕大多數的詩人,文人,都是鬱鬱而終的,比如賈誼、杜甫、白居易、蘇軾、陸游、辛棄疾等。
賈誼
賈誼年少成名,後被貶長沙,伺候又跟隨梁懷王。梁懷王劉揖墜馬而死後,賈誼感到自己身為太傅,沒有盡到責任,深深自責,經常哭泣,心情十分憂鬱。
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年),賈誼在憂鬱中死去,年僅三十三歲。
杜甫
杜甫少年時代家境優渥,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
杜甫一生憂國憂民,懷才不遇,晚年飽經戰亂。大曆五年(770年),杜甫由耒陽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這時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歸,這時便改變計劃,順流而下,折回潭州。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鬱鬱而終。
蘇軾
蘇軾一生三次被貶,烏臺詩案發生後,蘇軾差點丟了性命,生涯也歷經轉折。紹聖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州)。
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蘇軾於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屬江蘇)鬱鬱而終。
陸游
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彌遠發動政變,誅殺韓侂冑,遣使攜其頭往金國,訂下“嘉定和議”,北伐宣告徹底失敗。陸游聽到這些不幸的訊息,悲痛萬分。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陸游憂憤成疾,入冬後,病情日重,遂臥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陸游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臨終之際,陸游留下絕筆《示兒》作為遺囑。
辛棄疾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
開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詔令到鉛山時,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棄疾抱憾而終,享年六十八歲
回覆列表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屈原了,他是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早期很受楚懷王重視,後遭貴族排擠毀謗,被流放,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後,屈原懷石自沉汨羅江,“寧付清流,葬於江魚之腹中”,也不願“以皓皓之日,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第二個是初唐詩人盧照鄰,他身世坎坷,生不逢時,不受重用。又長年飽受疾病折磨,別人給了他一種藥,讓他口服,卻因父親去世,悲傷過度吐了出來,晚年手足具殘,知道自己活不長了,在茨山腳下買了幾十畝地,給自己挖了墳墓,睡在裡面,後來他寫了《釋疾文》後,自沉於潁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