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際名場面
-
2 # 熱愛歷史的同學
楊儀自殺,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不懂低調。楊儀一直做人,比較高調。諸葛亮死之後,楊儀受命計殺魏延之後,就更加的膨脹啦。總感覺自己為蜀漢立了大功,沒有自己,蜀漢早不行了。所以更加不把手下人和朝廷幕僚放在眼裡,時間一久,終歸會得罪很多人。
其次,牢騷太多。楊儀,經常數落別人的不是。甚至把自己當做諸葛亮之後的,掌權人。有一次,牢騷說給幕僚費幃聽,抱怨說,早知道現在這個待遇,不如當時,去投魏國算了。這可被費幃記在了心裡,立馬利用去密奏給劉禪。劉禪一聽,這人有謀反之心,立馬割去了要職,貶為庶民。
第三,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楊儀,被貶為庶民。瞬間心理落差,受不了。不久就選擇了自殺,其實,官場之上,起起浮浮很正常。蘇東坡被貶多少次,王安石,好多政治達人,不是經常遭遇冷處理。但是,人家或都寄情山水,或寄情百姓風情,化解心中憤憤不平。哪能像他這樣,一點扛不住打擊,是不是。
楊儀這個人,才能肯定大大的有,當初劉備見到他,跟他談論軍國大事,就對他十分欣賞,劉備的識人之明是有目共睹的,可見楊儀的確才能不俗。
不過,楊儀也是典型的恃才傲物,外加一份士人的自我清高,所以劉備在時,雖然知道他有才,但也沒怎麼重用,或許是彭羕案件的發生,讓他對這些才大於德的人,有了幾分牴觸。
後來劉禪繼位,諸葛亮上臺,楊儀雖然有經緯之才,但在千古一相面前,還是自愧不如的,心服口服的,於是勤勤懇懇協助北伐,在行軍排程、後勤糧食等問題上,把蜀漢的軍隊安排得十分妥當,諸葛亮也把他當成自己的左右臂膀,特別倚重。
不過楊儀對諸葛亮服氣,對其他人可就不是這樣了,當初,他與劉巴這種知識分子的關係尚且不好,到了軍中,面對魏延這種粗漢武將,估計更是瞧不上,偏偏魏延在軍中又是個山大王的驕矜性格,誰不服他,他就找誰的麻煩,一來二去,楊儀跟魏延勢同水火,魏延仗著武力,與楊儀爭吵時,還把他一個大男人逼哭過。
諸葛亮雖然頭疼他們倆的關係不和,但終究北伐大事要緊,也只是讓費禕盡力調和他們,這麼調節其實是治標不治本,不過起碼讓北伐不受耽誤,諸葛亮也沒心思去多管別的了。
但是到了諸葛亮臨終時,必須對後事有所安排了,經過多年的接觸,諸葛亮認為楊儀和魏延兩個人都是自視甚高,居功自傲,性格狷狹,有重大缺陷,不能託付大事,所以寫信給劉禪說,自己死後,讓蔣琬來主政。
這件事楊儀並不知道,當他遵照諸葛亮遺命,成功帶軍隊撤回漢中,又告發魏延叛亂並將之斬殺後,可謂功勞無比,以為自己掌權的時代終於到來了,可以揚眉吐氣了,卻沒想到上臺的是蔣琬,而楊儀卻領了箇中軍師的虛職,被掛了起來。
這下楊儀心態真的炸了,史載:
《三國志.楊儀傳》:於是怨憤形於聲色,嘆吒之音發於五內。時人畏其言語不節,莫敢從也,惟後軍師費禕往慰省之。他成天抱怨憤恨,認為自己受到了極不公正的對待,感覺全世界都欠他,弄得旁人都不敢去接近他,這時候也只有費禕常常去安慰他。
但是就在與費禕一吐怨念的時候,楊儀卻說出了大逆不道的話,他說:“當初諸葛丞相死的時候,我若帶著軍隊,投奔了曹魏,哪會像今天這樣被架空過日子!我真是十分懊悔!”
這話真的不得了,我估計楊儀是喝了不少酒才講出來的,雖然只是假設,但也體現了楊儀現在對蜀漢的忠誠度極低,一旦有機會來臨,他恐怕真要搞事情,費禕不敢大意,回去就上表朝廷,馬上楊儀就被貶為了平民,但楊儀還嫌作死不夠,成為平民後,依然上書朝廷,說很多言辭激烈的話,於是劉禪下令當地長官把楊儀抓起來,楊儀或許覺得下獄太恥辱,就自殺了。
所以說,人的性格還真是能決定命運啊......大家對楊儀怎麼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