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當代紫砂

    《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瞭解和研究古巴比倫王國曆史的第一手文獻。

    較為完整的繼承了,兩河流域原有的法律精華,使其發展到完善地步,它公開確認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地位,嚴格保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

  • 2 # 使用者101871822537

    《漢謨拉比法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社會的情況,其中的兩個基本原則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和“買方要小心提防賣方,否則就自認倒黴”。法典將人分成奴隸主、自由民和奴隸幾個等級,上等級的人相對於下等級者享有更多的權利和承擔更少的義務,犯相同的罪時處罰也較輕。

    漢謨拉比表示制定法典的初衷是要“倡導公平正義”的社會風氣,使臣民“不得恃強凌弱”,以期達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 但縱觀法典的全文可知,其本質還是在竭力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奴隸權利依然少得可憐,稍有過失即受到斷肢的嚴酷懲罰。

    正是依靠這部法典,漢謨拉比時代的巴比倫社會成為古代東方奴隸制國家中統治最嚴密的專制國家。至今,這部刻在石柱上的法律條文仍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作為流傳至今的以楔形文字書寫的最為完整的一部法典,不可否認它是奴隸制社會進步的光輝寫照,繼承了兩河流域原有的法律精華,使其發展完善到相當高的程度,使得這部法典不僅被後起的古代西亞國家如赫梯、亞述、新巴比倫等國家繼續使用,而且還透過希伯來法對西方法律文化產生一定的影響,中世紀天主教教會法中的某些立法思想和原則便淵源於該法典。

    頗為可惜的是,漢謨拉比去世後,他所建立起來的古巴比倫王國也隨之土崩瓦解,他所制定的法典也被逐漸遺忘。《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在深埋地下千年後,終於在1901年12月,由一支法華人和伊朗人混編而成的考古隊在伊朗西南部一個名叫蘇撒的古城舊址中發掘出土,才使得這部對後人產生深遠影響的法典沒有永遠埋沒。

    該石柱現藏於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供世人觀摩。

  • 3 # 浮傷年華誰為誰殤

    《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奴隸制中央集權的標誌之一。它公開了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地位,而且也很好的保護了奴隸主的利益,並對各種法律做出了比較全面的規定。

  • 4 # 木白羊

    《漢謨拉比法典》是現在世界上完整儲存下來的,最早的成文法典,它首先覆蓋了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面,如私有財產、婚姻、勞動報酬等等。更重要的是,它有非常先進的法律意識。例如它裡面寫到:“定罪一定要憑證據,審案需要設立陪審團,所有案件都必須立案記錄,並且存檔”。這些條文,直接影響到現代西方法律。

    而且這部法典,也是一個特別好的歷史文獻,比方說,法典裡明確規定:“不認主人的奴隸,將會被割掉耳朵”。這就說明當時的古巴比倫王朝,是一個奴隸制社會。法典裡還有一條說:“醫生治癒一個奴隸主人,會比治癒一個奴隸,得到更加多的工資”。這也表明,這部法典保護的是奴隸主的利益。

    從這部法典裡,你還能看出當時人類的思維方式。它的每一個條款都是,“如果怎麼樣,那就怎麼樣”。比方說,“如果一個人打自己的父親,那他就會被砍掉雙手”,這是一種提出問題,然後解決問題的思維。說明當時的人,並不懂得去提煉一些法律的基本準則,他只會這種案例式的思維,然後順著這個思維,一根筋走到底。

    當然,這部法典也有非常原始的一面,也就是所謂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漢謨拉比法典》還是一件非常精美的藝術品,上面刻了3500行的法律條文,都是楔形文字,非常優美。 正上方的浮雕反映了古巴比倫王朝最高工匠水準。浮雕描繪了國王漢謨拉比從太陽神(在古巴比倫神話中,太陽神也是法律之神)手中接過了權力。因此,將法律條文刻在石碑上,要求他的子民遵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拉克戰爭爆發,為何薩達姆要拒絕俄羅斯保護?